全部

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文化馆“千年治黄”主题展:从这里,读懂千年治黄大业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0-09-24 09:51:09

编者按: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中国网、山东省委网信办承办,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黄河河务局、济南市委网信办、淄博市委网信办、东营市委网信办等协办的“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黄河落天走东海”网络主题活动将于9月22日-24日举行。

来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省重点新闻网站的编辑记者将深入一线,挖掘典型,生动展示沿线各地推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实践。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4日讯 黄河,自古有“浊河”之称,由于黄河频繁决口改道,黄河水患一度被称为“中华的忧患”。

让黄河由“害”转“利”,是中华儿女长久的奋斗目标,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政府都非常注重黄河的治理。黄河安澜,关系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9月24日,“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黄河落天走东海”网络主题媒体行一行走进东营黄河文化馆。一个展馆,一段历史。馆内展示的中华民族的“千年治黄史”,从这里,可以读懂千年治黄大业。

根据史料记载,从发生频次和影响上看,历史上黄河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的华北平原,而伴随着黄河决口改道的泥沙,一定程度上再造了当地的地势地貌,比如大陆泽、大野泽等湖泊的消失,河南开封古城、河北巨鹿古城、山东巨野古城等的湮没。

同时,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也几经变化,如今许多地方的古贝壳堤便是这一见证,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黄河的摆动范围南到淮河、北到海河,而由此形成的黄淮海平原,可以整体上看作黄河的大三角洲。此外,在上游的银川平原、河套平原,中游的禹门口至潼关段、孟津至武陟段,黄河河道都有过较大幅度的摆动。

大禹开启了黄河治理的先河。相传,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疏导到龙门山后被龙门山挡住,大禹查勘地形后决定在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开一个八十步宽的口子,最终将黄河水引了过去。禹门口凿开后,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被冲出禹门、骤然跌入十多丈的大瀑布,从此,每逢春季,就有无数金色鲤鱼循着黄河逆流而上,聚在禹门口,奋力跳跃,偶然有一跃而过者,便化为苍龙,腾飞九天之上,这就是“鲤鱼跳龙门”的由来。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

黄河河口通畅,水沙顺利下泄,可保中游河道无虞;河口阻塞,中游河道必壅水滞沙,造成水患。历代治河皆密切关注河口,相继制定治河方策。自大禹治水以来,在几千年治河实践中,劳动人民探索、总结出多种经验,提出过“分川导滞”、“束水攻沙”等治理方策。

清代中期的胡定提出了“汰沙澄源”的思想(淘汰泥沙以澄清水源),即治理中游泥沙流失的水土保持方案(简称为全河派)。以往的黄河治理都是哪里有问题,就针对哪里解决,而全河派则从泥沙为什么产生的角度着手,在完善下游防洪措施的同时,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来控制中游水土流失,并逐渐达到治理黄河泥沙的问题。现如今,这已成为黄河治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民国时期,许多专家学者们从近代水利科学观点出发,曾提出过上中下游全面治理进而达到治理河口的方略,主张引进西方治河技术,重视基础资料积累,对河口进行统筹规划,并做过一些准备工作和简单工程。如1918年和1933年2次进行河口地形测量;1934年进行河口查勘;1936年在乱井子裁弯取直等。


闪电新闻记者 王渌 杨丽 辛晟玮 尹承谦 陈海涛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49秒丨今年月饼销量高于往年 济南商超的本土品牌月饼比例少

49秒丨今年月饼销量高于往年 济南商超的本土品牌月饼比例少

今年月饼销量高于往年 济南商超的本土品牌月饼比例少[详细]
齐鲁网 2020-09-23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