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青岛海水稻智慧农业亮相迪拜世博会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2-03-25 20:03:03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5日讯 3月22-24日,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山东活动周在迪拜、山东两地同时举办。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高铁、无人驾驶新能源概念车等纷纷亮相,其中,来自山东青岛的海水稻智慧农业展项通过折射屏幕、立体纸雕艺术墙等形式展出,吸引游客驻足打卡。

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是展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扩大互相交流的重要平台。来自青岛城阳的海水稻智慧农业展项登上了这一国际文化经贸交流的平台,向世界展现了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的青岛形象,助力青岛市与中东地区及世界各国深度交流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

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三楼的智慧生态分展区,通过海水稻智慧农业和中国熊猫生态长卷两个展项,展示中国的绿色发展观念,引来众多国际友人的关注与称赞。青岛海水稻研发团队的智慧农业展项结合青岛城阳海水稻智慧农业项目通过折射屏幕、立体纸雕艺术墙等形式,展示以袁隆平海水稻为核心的智慧农业案例,通过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装备等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并积极开展相关国际合作,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努力,展项紧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和机遇”主题,通过折射屏幕、立体纸雕艺术墙等形式,突出展示中国在智慧农业、生态发展、数字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创新科技成果。

海水稻,多养活8000万人口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指的是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可以在海滨滩涂、内陆盐碱地种植生产的一类特殊的水稻品种。我国现有盐碱地面积近15亿亩,其中2-3亿亩有改造潜力可以种植水稻,袁隆平院士曾表示,“海水稻选育成功推广种植一亿亩,按照最低亩产300公斤计算,每年可新增粮食300亿公斤,多养活8000万人口,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农业“芯片”,良种是关键

袁隆平院士青岛海水稻团队,利用杂交水稻技术、远缘杂交、太空育种、化学诱变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多种技术手段,创制了一批耐盐碱水稻新种质。2017年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牵头与18家水稻科研院所成立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在全国34个地区开展耐盐碱水稻试验,建立耐盐碱水稻品种审定标准,打通国家级耐盐碱水稻品种审定通道,促进耐盐碱水稻品种的审定与推广种植。

截至目前区试协作组已有8个耐盐碱水稻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中心另有5个自有品种分别通过省审、国审。2021年3月,科技部批复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承担盐碱地改良研究和产业化任务。

 智能、精准,科学种田

我国幅员辽阔,盐碱地成因和含盐/碱量千差万别,要在这么多成方连片的盐碱地上种出粮食,海水稻研发团队以现代大农业发展为目标,以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四良配套理念,“良种“(抗逆性作物)+”良田“(土壤改良)+”良法“(智慧农业)+“良态”(精简栽培生态农业),研究出盐碱地高效综合利用的一套技术体系,这就有了“盐碱地四维改良技术”,其核心部分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分析,综合调节盐碱地中水、土、盐失衡问题。

该技术体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给土壤改良插上了智能化翅膀,充分运用了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耕作层土壤中,布下传感器,对土壤数据进行采集,以此分析土壤状态,通过华为窄带物联网传输助力“突破”深层土壤隔绝传出数据,进而完成数据采集,结合“后土云”土地数字化平台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专家在线指导、智能作业,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并能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

海水稻:根植青岛,香飘海外

青岛海水稻团队自2018年起在全国十大特征基地运用“四维改良技术”进行盐碱地改造和海水稻的种植,目前已在国内建设了包括新疆、内蒙、青海、山东、浙江、黑龙江等十几个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在海水稻研发中心的引领下,海水稻全国种植面积近百万亩,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

在国内紧锣密鼓地进行推广的同时,“海水稻”还走出了国门,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明星农业项目。2018年团队在迪拜沙漠试种的海水稻最高产量达到7.8吨/公顷,“海水稻”的研究成为一项世界级的超级工程,它为过去的“农业荒漠”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为世界上更多饱受粮食短缺困扰的人们带来了福音。目前许多盐碱地较多且适宜水稻生长的国家纷纷与海水稻团队联系合作,如亚洲的印度尼西亚、韩国、巴基斯坦等,非洲的埃及、塞拉利昂等国家。

海水稻产业化发源于青岛城阳,短短的几年时间,逐渐为全民所熟知并发展壮大为一大产业,完成了从“一项技术创新”到“一个产业”的完美蜕变,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跃。

在“改造全国一亿亩盐碱地,多养活8000万人口” 的夙愿里,袁隆平院士提出“中华拓荒人计划”,号召国内外行业领先的科研院所、高校和金融、农业、制造、信息、销售企业加入,共同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生态,用8-10年时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带动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乘“一带一路”倡议之势,将中国土地治理、耕地保护的经验传递到全球,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中国贡献。

闪电新闻记者 王安琪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最大风力10级!山东继续发布大风预警信号 龙口600多艘船只紧急回港避风

最大风力10级!山东继续发布大风预警信号 龙口600多艘船只紧急回港避风

最大风力10级!山东继续发布大风预警信号 龙口600多艘船只紧急回港避风[详细]
齐鲁网 2022-03-25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