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寻访华服之美、感悟文化自信 山东省实验小学五(4)中队寻访纪实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2-08-30 15:44:08

 巍巍中华  盛世霓裳

——寻访华服之美、感悟文化自信

山东省实验小学五(4)中队寻访纪实

前段时间,一款某国外品牌的黑色长裙因为与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作马面裙非常相似而引发关注和热议。这一事件让很多人认识了马面裙,对马面裙的结构设计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从中get到了马面裙乃至中国传统服饰那种典雅秀丽的美感。

那么,除了马面裙,中国传统服饰还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款式?他们的结构设计、装饰剪裁又有哪些鲜明的特色?带着这些问题,山东省实验小学“红领巾寻访美丽中国”传统服饰寻访小分队的队员们通过查阅读物、网络搜索、实地考察等方式探寻中国传统服饰奥秘、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让我们来看看队员们都有哪些发现和收获。

一、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传统服饰文化

1、马面裙

马面裙是中国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前后里外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外裙门有装饰图案。马面裙侧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头偕老之意,以绳或纽固结,是明清时期女子着装最典型的款式。

2、云肩

也叫披肩,是中国古代置于肩部的装饰织物。最初只是用以保护领口和肩部的清洁,后逐渐演变为一种装饰物,多以彩锦绣制而成。在汉民族服饰文化中,是一种独特的服饰款式,装饰图案内涵丰富,文化底蕴哲理深邃。

3、襦裙

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朝前期都是普通百姓(女性)的日常穿着服饰,之后逐渐被衫袄替代。男子襦裙多称为衣裳(cháng)。

二、汉服文化馆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

相信看到上面的图片,大家都会发现,无论是马面裙、云肩还是襦裙,它们都有着典雅考究的外观和丰富美好的寓意。那么,咱们中国的传统服饰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历程?在当下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创新发展着?带着这诸多疑问,日前,山东省实验小学五(4)中队的传统服饰寻访小分队来到了济南一家汉服文化体验馆一探究竟。

典雅的形制、考究的剪裁、精致的纹饰,队员们被眼前美轮美奂的传统服饰深深吸引,在接受美的熏陶的过程中,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大家热烈地讨论着:当猿刚刚进化为人的时候,肯定是没有衣服穿的,那么,我们的祖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的?体验馆的讲解员告诉大家,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上古传说把衣服的发明归功于黄帝。《易经》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实际上,衣服的出现要比这早得多。我们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就发现了骨针,由此可以知道,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已经穿衣服了。在6000年前的韵文化遗址中,发现过每平方厘米经纬各有十根的粗麻布印痕;在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过每平方厘米的经纬各有20~30根的细布和每平方厘米经纬各有90~50根的绢,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一定也有衣服穿在身上了,只不过对于衣服的样式我们无从知晓。此后的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中国传统服饰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

在寻访过程中,队员们还了解到,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衣裳、冠帽、鞋袜,在世界上自成一系,其结构与款式也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而逐渐变化。通过对传统服饰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历朝历代的风土人情、人物风貌,而在专家鉴定文物时,服饰也是断代的重要依据和尺度。不仅如此,服饰还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门类不可避免地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通过此次寻访,队员们都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深刻的感知。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传统文化让大家增强了“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国与国之间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国家的创造力所在。

华服之美,穿越漫漫千年时光,总有一种令人流连忘返的古典诗意。中华复兴,衣冠先行。通过策划参与此次“红领巾寻访美丽中国”活动,队员们感慨良多。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只有对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持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一份坚守和传承的从容,从而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让中华文化在更辽阔的领域以崭新的形式焕发勃勃生机。

 山东省实验小学五(4)中队

 指导教师:邱明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