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9-11-17 16:38:11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7日讯 “前几天沥青刚刚铺好,都还没干透呢,怎么又挖开了? ”在一些城市,刚铺好的道路,又被挖开了,这样的施工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反复被“开膛破肚”的马路,被市民们戏称为“拉链马路”。不仅如此,城市中,道路塌陷、窖井伤人、热水烫人等事件也时有发生,该如何破解?
11月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慧管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滕吉文院士,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领导,全囯部分省市地质、规划、城建、市政、勘查测绘等部门主要领导,以及国内从事管网探测、信息化建设领域和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负责人等共计50余人,共话城市地下管网的运维、管理,探讨城市智慧管网信息化转变,聚集业内学术引领和产业创新作用。
道路反复开挖属无奈之举
城市地下管网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供暖、电力、通信、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而道路开挖也多由于管线老化维修。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水平层次不齐,信息化、智能化相对滞后,因地下管线问题导致的道路反复开挖十分常见。
据专家介绍,在城市道路被反复挖开填埋的过程中,泥土回填如果达不到标准,路面频遭雨水的浸泡后,容易形成空洞,造成地面塌陷,另外,路面反复开挖也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有限的建设资金,更给广大市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学军介绍,“拉链马路”出现的原因其实是无奈之举,比方今天通信电缆开挖、明天供水管道开挖、后天供热管道又开挖就会出现拉链马路现象,根本原因其实是没有做好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线铺设本身缺乏系统规划和前瞻性,导致重复开挖。他就如何推进地下管网智能化做了演讲,他认为,扎实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及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着力打造“智慧管网”,统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应急防灾等全过程,能够有效破解城市“马路拉链”等治理难题。
城市智慧管网为破解“拉链马路”带来新思路
城市智慧管网基于信息化、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打破了传统局面,具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地下管线的突出优势;智慧管网因为配备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因此可实现全方位监测、运行信息反馈,是实现市政管网智能化管理的新途径。
据记者了解,安徽省宿州市自2014年12月开始,组织相关单位、管线权属单位召开地下管线普查动员大会,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确定于2015年全面启动地下管网普查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完成地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宿州市深入开展全市小区管网普查,并采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最新城市三维模型,形成了城市管网地上地下“一张图”。宿州市“智慧管网”配套城区燃气、井盖、路灯等智能化监控系统,共安装6大项21类、共58892个物联感知设备,具有各类管网的实时感知、运维监控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通过监测系统实时对管线安全事件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实现了管网安全运行的智慧化预报预判,为道路施工工程等提供直观准确、系统的数据信息支持,不仅使市民第一时间得到停气通知、道路施工等信息,方便市民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和出行规划,而且为政府管理部门、管线权属单位提供管线数据发布共享、数据交换与业务分析等云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各单位的道路现场施工效率,降低了因道路开挖造成的破管事故发生率。
推进城市智慧管网建设需多方协作
传统地下管线各自为政,多头敷设,多头管理,处于“分居”状态,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新的理念和需求,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切实加强城市地下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智慧管网,正成为政府主管部门、从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已启动城市智慧管网、综合管廊建设,意在消除城市“拉链路”,保障交通通畅、消除城市“蜘蛛网”,营造整洁环境、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
推进城市智慧管网,除了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还要整合城市排水、燃气、供水、电力等多方部门职能,优化多方资源,实现多部门整体联动。
闪电新闻记者 苏发东 济南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