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医养结合网络托起健康晚年

来源:健康报

作者:赵星月 特约记者 刘青

2024-05-17 11:20:05

原标题:医养结合网络托起健康晚年

来源:健康报

原标题:医养结合网络托起健康晚年

来源:健康报

本报记者 赵星月

特约记者 刘青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将医养结合作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全力构建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5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最新进展。

形成4种相对成熟的医养结合模式

“老有所养”的并行需求是“病有所医”。“经多年实践,我们已逐步形成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养老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4种相对成熟的服务模式。”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签约合作8.7万对;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有7800多家,床位总数达200万张。

以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例,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周边老年人开放老年护理床位139张、养老床位69张。其中,入住养老床位的60%以上是失能失智老年人。

该中心主任竺琼介绍,各科室、病区协力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生活照料在内的整合照护服务,降低老年人跌倒、生褥疮、胃管尿管滑脱等风险;与此同时,着力提升医务人员老年护理技能和对老年急危重症的识别能力,确保入住老年人及时救治和转诊。在此基础上,该中心于2012年开设安宁疗护门诊和病区,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等综合服务。

相较于城市的老年人,农村留守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医养结合每年被纳入县政府民生实事。该县将医养结合工作触角延伸至镇、村,推动全县80%的养老机构与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毗邻建设,基本实现养老就医“不出村、不出镇”。

“我们推动医养结合服务下沉,在村养老照料中心等老年人集聚场所设立巡回医疗点,医护人员每周至少到巡回医疗点服务1次,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家门口诊疗、配药等服务;安排家庭医生和养老护理员上门共同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生活照料等叠加服务,并将建床费、上门服务费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嘉善县县长张锡锋说。

提质重在精准满足老年人需求

医养结合服务提质重在精准满足老年人需求。无论是国家的顶层设计,还是地方的有益探索,均着力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医养结合服务。

调查显示,我国90%以上老年人偏向于居家养老。聚焦“就近就便”,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力求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丰富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内容、确保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可持续。

王海东介绍,在提升服务能力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重点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鼓励社区(乡镇)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统筹规划、毗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增设老年养护床位;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增加上门护理服务供给;将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为有需求的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在丰富服务内容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基本公共卫生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为5400多万名老年人提供康复指导、营养改善指导等医养结合服务,为1200多万名老年人提供失能评估,为近600万名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指导等服务。

在确保服务可持续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上门服务费”价格政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取“医药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的方式收费。目前,福建省、河南省、陕西省等省份已在有关医保政策文件中新增“上门服务费”价格项目。

运用信息化手段,可有效提升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聚焦“信息赋能”,多地不断探寻提质增效新路径。以嘉善县为例,该县打造全县城乡一体数字协作平台,通过卫生健康、民政、医保等部门协同,实现健康管理数据和养老服务数据互通共享。“我们已为全县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状况的动态采集。比如,一名选择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在医院体检后,数据会上传至该数字化平台,并推送给养老机构,有助于工作人员精准指导用餐、服药、康复。”张锡锋说。

嘉善县也在推进智慧健康管理。张锡锋介绍,该县打造集血压、血糖、血脂等11项体征检测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健康屋,面向老年人免费开放,老年人可自助使用。老年人使用后,相关检测数据会汇入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如果发现异常数据,平台第一时间会向老年人及其家属预警并提出健康管理建议。

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发挥引领作用

2022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部署开展全国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山东省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同时命名100个示范县(市、区)、99个示范机构。示范省和示范县(市、区)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逐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自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以来,山东省聚焦政策创制、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优化路径设计,扩大服务供给。

“近年来,全省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徐民介绍,该省围绕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形成“居家医养、医护巡诊”等一批特色成效明显的服务模式,大大提高健康养老服务的可及性。截至2023年底,该省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有962家,床位达27.63万张,总量居全国第一。“为方便群众了解机构情况,我们启用医养结合机构电子地图,实现‘一键导航’。”徐民说。

人才队伍建设是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稳固保障。目前,山东省231所院校开设医养类专业,医养类相关专业在校生有33万人;累计线下线上培训医养结合骨干人员8300人次;省级对设立养老专业的高等、中等院校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奖补;对入职养老行业的中专以上毕业生给予1万~2万元入职奖补。

徐民说,该省医养健康产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2023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达6111亿元,较2018年增长近50%,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6%,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

扫码看发布会实录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防治结合,关注骨健康

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李苓管仁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患骨损伤及骨质疏松症的人群在不断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的骨质疏...[详细]
健康报 2024-05-17

直“联”基层 普“汇”万家

本报记者宋珏遐通讯员宋俊焘今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紧紧围绕服务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坚持“促便利、防风险”并重,在...[详细]
金融时报 2024-05-17

以便捷支付迎接八方“赶烤人”

本报记者方华通讯员黄鹏2023年,“进淄赶烤”的八方来客,让国人见识了淄博烧烤的人间烟火气。2024年“五一”前后,淄博再度升腾起不一样的...[详细]
金融时报 2024-05-17

“红色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以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为抓手,立足红色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驱...[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5-17

多路径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以学科实践方式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新理念。数学学科应该创设多种实践路径,引领学生经历超越学科的综合观...[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5-17

用美好教育回答教育强国之问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体系统以教育强区建设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重点,聚力打造省内一...[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5-17

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吸引力

养老护理,这个曾被认为专属“家政阿姨、大叔”的行业,却悄然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2020年9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山东女子学院成...[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5-17

校家社“一盘棋”破“小眼镜”顽疾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顺峰介绍,...[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5-17

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从山东日照来到江西南昌师范学院,师范生朱瑞达不曾想到,因为在校期间深入挖掘了不少江西本土的红色故事,...[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5-17

构筑“数字国际化”应用平台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在教育的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方向上开辟发展新空间,加快建设高质量...[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5-17

创新钢琴教学 提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关键,对其立足社会和终身发展至关重要。烟台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钢琴教学在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化水平的同时,重视...[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5-1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020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0207邮发代号:1-175国外代号:D1228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北京上海武汉成都沈阳西安福州深圳济南杭州无锡同时印刷地址:...[详细]
中国证券报 2024-05-17

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

当前,随着小麦由南向北次第成熟,夏粮收购也由南向北陆续拉开帷幕。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才能不负农民辛劳付出。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5日...[详细]
人民政协报 2024-05-17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