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 浩

2024-04-13 14:19:04

原标题: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来源:经济日报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运行平稳、水质安全稳定,累计调水70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超1.76亿,综合效益显著,充分发挥了水安全保障支撑作用。同时,工程仍面临如何降低调水成本、优化运行调度、完善后续工程等问题,需大力加强水利科技创新,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一是风光电互补降低东线工程调水成本。水价相对偏高是影响东线受水区用水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东线一期工程东平湖以南共设13个梯级泵站,总扬程65米,总装机容量36.62万千瓦,年平均运行5000小时左右。耗电量大,电费支出占工程运行成本的50%以上,是造成东线水价较高的直接原因。若能充分利用风光新能源,将有望大幅降低调水成本。

东线一期工程调水线路多处于风能和光伏资源可开发区,东线泵站群主要分布在湖泊周围,可供开发利用的风能及光伏资源丰富。东线工程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多个天然湖泊,整体布局呈现长藤结瓜形式,黄河以南调水线路规划调节库容达45.8亿立方米,为开展水风光互补调度提供了绝佳条件。建议结合相关新能源政策,选择东线作为示范区域,开展水风光一体化互补调度,打造低碳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大幅降低调水成本,真正改善现有水量消纳困局,促进工程设计效益有效发挥。

二是探索推行国家水网综合水价改革。国家水网工程建成后,某一调水工程可以服务多个区域,某一区域可以接受多个调水工程的供水服务,用户无法分清水从哪里来、成本有多少。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是水网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可持续的关键,根据电网、气网管理经验,迫切需要探索构建新的水价形成机制,适时推行多水源区域综合水价,有效解决超用本地水、闲置外调水的矛盾。

综合水价体现在原水、输水、配水等环节。在原水侧,本地水、外调水可按同质同价(税)原则统一定价;在输水侧,组网初期按输水量、输水距离核定水价,距离越远水价越高,水网密度较大、受水区经济发展相对均衡的地区按区域统一定价;在配水侧,按照同城同价原则制定到户水价。以山东省为例,若推行综合定价,黄河水、长江水同质同价,外调水(长江水)消纳不足、黄河水和本地水利用率过高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三是强化科学调度保障工程安全高效运行。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2899公里,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配套的节制闸、退水闸等设施数量多,运行管理难度大,面临水安全保障要求高、均衡配水难,以及调蓄水库与闸泵群混联、水量调度难等问题。需全方位提升调度管理水平,实现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切实保障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在资源配置层面,开展多水源调水系统适应性管控,实现均衡配置;在水量调度层面,实施多水源供水系统水量与水力多目标协同调度,实现降本增效;在运行控制层面,强化多输水场景下风险事故的快速溯源、预测预警,实现安全调水;在管理层面,探索基于“云边端”的多层级架构,打造智慧调度系统和平台,实现智慧调水。

四是高质量推进后续工程规划论证。构建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需深化后续工程可研论证。东线工程方面,建议优先推进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充分利用一期工程100立方米每秒的穿黄能力,适当打开黄河以北卡口,加快消纳一期工程能力,为解决海河平原中东部地区地下水超采、河湖生态缺水问题提供条件,同时充分挖掘引黄入冀补淀、位山引黄、潘庄引黄、李家岸引黄等现有引黄能力,实现引江水北延,为地下水超采治理补给水源,实现与中线互补互济。可考虑将南水北调工程战略效益延伸到滦河流域,如果滦河水能够适度回头,东、中线工程受益人口可增加至1.9亿左右。滦河水回头不是分配天津市外调水量,而是在调水规模中额外增加唐山市引滦水回头水量,并承担相应的外调水成本。西线工程方面,西部调水线路海拔高、覆盖范围广,具有东、中线难以比拟的战略优势,需着眼于北方缺水地区,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基础上做好整体布局,不能局限于一城、一地、一域。将“被动补水”的思路转变为“主动的水资源布局”,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充分考虑利用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的河流,同时串联起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白龙江等长江流域支流,实现互联互通、互补互济。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防治结合,关注骨健康

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李苓管仁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患骨损伤及骨质疏松症的人群在不断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的骨质疏...[详细]
健康报 2024-05-17

医养结合网络托起健康晚年

本报记者赵星月特约记者刘青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将医养结合作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详细]
健康报 2024-05-17

直“联”基层 普“汇”万家

本报记者宋珏遐通讯员宋俊焘今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紧紧围绕服务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坚持“促便利、防风险”并重,在...[详细]
金融时报 2024-05-17

以便捷支付迎接八方“赶烤人”

本报记者方华通讯员黄鹏2023年,“进淄赶烤”的八方来客,让国人见识了淄博烧烤的人间烟火气。2024年“五一”前后,淄博再度升腾起不一样的...[详细]
金融时报 2024-05-17

“红色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以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为抓手,立足红色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驱...[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5-17

多路径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以学科实践方式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新理念。数学学科应该创设多种实践路径,引领学生经历超越学科的综合观...[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5-17

用美好教育回答教育强国之问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体系统以教育强区建设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重点,聚力打造省内一...[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5-17

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吸引力

养老护理,这个曾被认为专属“家政阿姨、大叔”的行业,却悄然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2020年9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山东女子学院成...[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5-17

校家社“一盘棋”破“小眼镜”顽疾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顺峰介绍,...[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5-17

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从山东日照来到江西南昌师范学院,师范生朱瑞达不曾想到,因为在校期间深入挖掘了不少江西本土的红色故事,...[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5-17

构筑“数字国际化”应用平台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在教育的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方向上开辟发展新空间,加快建设高质量...[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5-17

创新钢琴教学 提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关键,对其立足社会和终身发展至关重要。烟台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钢琴教学在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化水平的同时,重视...[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05-1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020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0207邮发代号:1-175国外代号:D1228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北京上海武汉成都沈阳西安福州深圳济南杭州无锡同时印刷地址:...[详细]
中国证券报 2024-05-17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