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优化生育政策,改善人口结构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2021-06-01 09:20:06

原标题:优化生育政策,改善人口结构

来源:人民日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国家近年来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效果如何?此次调整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31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顺应人口发展规律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

问: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关系千家万户。当前,我国决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主要基于哪些考虑?

答: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将之写入宪法确定为基本国策。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先后作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了积极成效。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在人口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积极回应社会期待,适时作出重大决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的风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近年来政策调整使全国累计多出生二孩1000多万人

问:近年来,我国对生育政策作出了几次调整,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的重大决策,取得明显成效。

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目前0-14岁少儿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16.6%提高到2020年的17.95%。近年来,由于政策调整原因全国累计多出生二孩1000多万人。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近年来的50%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从2013年的118降至目前的111左右。

出生人口下降群众生育意愿有待释放

问: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为什么近年来出生人口仍有下降?

答:世界发达国家普遍生育水平较低。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社会保障完善,少生优生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近年来,出生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生育妇女规模减少,婚育年龄推迟。一方面,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规模不断下降。“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规模年均减少340万人,2020年同比减少366万人。另一方面,婚育年龄推迟造成当期生育的妇女减少。2006-2016年,我国女性平均初婚、初育年龄分别从23.6岁、24.3岁推迟到26.3岁和26.9岁,20-34岁女性在婚比例从75.0%下降到67.3%。此外,全国结婚登记人数连续7年下降,从2013年的1347万对下降至2020年的813万对,减少40%。其中,初婚登记人数从2386万人下降至1399万人,减少41%。

二是群众生育意愿降低。目前,我国“90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仅为1.66个,比“80后”低10%。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显示,有生育二孩及以上打算的妇女,仅不足半数实现了再生育。教育、住房、就业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成为影响家庭生育抉择的关键。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相当比例的家庭想生不敢生,排名前三的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和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调查显示,因为“经济负担重”的占75.1%,“没人带孩子”的占51.3%,女职工生育后工资待遇下降的有34.3%,其中降幅超过一半的达42.9%。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多项调查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多个国家和地区生育水平下降。受疫情影响,年轻群体就业、收入状况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婚育安排进一步延后或取消。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与2019年同期比较下降幅度较大,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一定关系。

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

问:实施三孩政策,还需要哪些配套措施?

答:要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要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要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研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问: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对改善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等方面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20世纪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0%,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十四五”末期将由轻度老龄化转入中度阶段(占比超过20%),在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阶段(占比超过30%)。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长期看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减轻老年人口抚养比,缓和代际之间矛盾,增加社会整体活力,降低老龄化峰值水平。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责任编辑:杨凡、崔中连]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永乐大典》是本什么书?正本下落成谜,副本百存一二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永乐大典》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它是如何产生正、副本的。嘉靖帝喜欢求仙问道,因而很喜欢对各种知识都有详细介绍的《...[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1-06-01

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超三成

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超三成——。金融支持市场主体共渡难关。5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详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06-01

上海将设全国碳市场 拟6月底开市

中新网上海6月1日电生态环境部近日透露,拟于2021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如果企业减碳技术做得好,碳排放的额度用不完,就可以...[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1-06-01

不为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服务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分会6月1日发出倡议,网络直播平台不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服务,为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详细]
新华社微博 2021-06-01

去年上海律师行业总创收同比增7.12% 总创收和人均创收居全国前列

中新网上海6月1日电近日,上海市第十一届律师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市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市律协会长季诺作十一届理事会2020年度工作报...[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1-06-01

黑龙江大部地市6月平均降水量将比常年约多两成

资料图 2021年5月中旬,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玛县江畔公园围栏被水淹没。中新网哈尔滨6月1日电黑龙江省气象局5月31日晚发布的2021年夏季气候...[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1-06-01

解读“十四五”健康蓝图:给青少年一个强健的体魄

加强体质健康管理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建设体育强国”一节中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详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06-01

国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系统获批

降低脑梗致残率,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国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系统获批。本报北京电(记者熊建)中国首个国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系统AfenttaTM已获...[详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06-01

在玩具世界,诠释中国人自己的审美

在玩具世界,诠释中国人自己的审美。“从开始到现在,光是包装我们就修改了12次。像牛顿被落下的苹果击中,博物馆里对斗拱模型的惊鸿一瞥成...[详细]
光明日报 2021-06-01

广州:沙园西华市场、沙园农副产品市场今起暂时封闭

中新网6月1日电据广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海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6月1日至6月7日,广州沙园西华...[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1-06-01

“宁波妈妈”张亚芬:聚爱播爱三十载

“亲爱的妈妈,最近好吗。”日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营业班班长、“宁波妈妈”张亚芬展示了一封来自丽水市景宁县贫困...[详细]
光明日报 2021-06-01

广东佛山两个区域人员6月1日起实行居家隔离

中新网佛山6月1日电6月1日起,广东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绿茵鸣苑小区和南海区桂城街道永安路以西、南港路以北、新胜路以东、佛山水道以南...[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1-06-01

避免污名化 世卫组织改用希腊字母命名变异新冠病毒

中新网6月1日电综合报道,5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改用希腊字母命名变异新冠病毒,以避免对最早检测和发现变异病毒的国家造成污名化...[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1-06-01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