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乡村巧手艺,致富好帮手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苏 锐 文 图

2022-08-18 10:13:08

原标题:​乡村巧手艺,致富好帮手

来源:中国文化报

▲游客在山东潍坊体验传统民俗手艺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文/图

山东省潍坊市民间手工艺资源丰厚,拥有市级以上工艺类非遗项目204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近年来,潍坊发挥资源优势,聚焦“山东手造”品牌建设,以非遗力量助力乡村启智、赋能、铸魂、兴业,形成了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全市发展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近2000个,年产值200多亿元,建成非遗传习所315个、城镇扶贫就业工坊200多个、乡村手工艺合作社100多个,风筝、年画、核雕、泥塑、嵌银漆器等手造类项目成为乡村新业态,解决了10万余人的就业问题。

带头人带了好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潍坊市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培育壮大新乡贤队伍,鼓励非遗传承人以己之长反哺社会,为乡村启智扶志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潍坊高密市注沟镇曹疃村民间工艺大师禚元兴,抓住柳编工艺就地取材、能耗低、环保无污染、附加值高、收益多的特点,在家乡组织60多名农民开展柳编生产,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城市,年生产80多万件,实现交易额300多万元。

寒亭区张家院庄村风筝大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效东,通过风筝传习工坊授艺带徒20多人,带动村民开展风筝产业,实现年创收200多万元。

安丘市刺绣传承人马玉卿,组织乡镇社区无职业女性学习扒绣技术,通过外贸渠道每年创收数十万元。

临朐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岳清带动村民从事手工箅子生产,年加工产品两万余件,销售额达30余万元,为30名残疾人、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并帮助10个困难家庭摘掉了贫困帽子。

针对非遗传承“投入多、产出少”“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不足”的困境,潍坊市秉承非遗重回乡村文化生态的理念,突出整体保护、协同保护、发展保护3个聚焦点,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支撑。通过注重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潍坊实现了传统音乐、美术、舞蹈等非遗项目的科学传承;通过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当地对传统技艺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百姓增收。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权文松说,找准非遗项目与当下群众生产生活的结合点,是非遗重回乡村的关键。潍坊将此分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上,以打造产业、形成产业链为目标,让大家参与非遗文创项目的生产开发;精神上,发挥非遗戏曲、舞蹈等民俗艺术接地气的优势,着力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占领乡村文化宣传阵地。

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

过去几年,乡村文化旅游与民俗文化体验让潍坊手工艺作坊成为景点。寒亭区杨家埠村大力发展年画风筝旅游,每年接待游客约100万人次,民间艺术品销售收入2亿多元。在高密市姜庄和聂家庄,针对扑灰年画和泥叫虎手工艺特点,当地政府筹建了民间艺术博览园和民间艺术研修实践基地,组织开展沉浸式旅游体验,与山东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10多所艺术院校合作建立了研修计划和游学课堂。临朐县冶源镇北杨善剪纸传习所负责人史成友,带领村民成立村级剪纸协会,投资160万元建设剪纸艺术馆,打造剪纸年画研学基地,年接待研学者2万余人次,剪纸作品年创收10万余元。

“潍坊的非遗资源极为丰富,多数项目传承的根基在农村。保护好农村的文化生态,是让非遗重回乡村、在乡村大放异彩的关键。”权文松说,通过近几年努力,全市乡村对非遗的关注重视程度,以及一些村集体经济非遗产业的占比,都有明显提升。

近年来,潍坊市通过风筝会、文展会等大型节会,与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打通手工艺产品销售渠道。建设潍坊手造博物馆、十笏园非遗空间、南屯小镇非遗园、东上虞红炉文化馆、潍坊非遗特色美食街等传播设施,推动手造文化社区化、平台化发展。

同时,当地通过印象商城等数字化多媒体传播渠道,多元推动潍坊手造产品全球化推广销售。目前,全市仅风筝产业年产值就达20多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国外市场份额的65%。红木嵌银漆器、年画、红丝砚等年收入均过亿元,核雕、丝绸、泥塑、布艺、草柳编等成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造力和经济增长点。

政府做好后勤保障

潍坊青州市是我国农民画重要发源地之一。近年来,青州市狠抓农民画产业,使其成为拉长青州书画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青州市通过建成中国青州农民画画院、组织公益培训、举办农民画展、普及农民画知识等举措,开发农民画衍生品,创作适销对路的农民画作品,组织发展农民画墙绘队伍,积极探索农民画市场。截至目前,青州市农民画协会会员达2080人,全市农民画从业者约3万人,年创作农民画50万幅,上下游产业年销售额超3亿元。

2019年,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联合打造了一个集非遗展示、交流、保护、传承、研学于一体的合作开放平台——十笏园非遗空间,并结合项目招募发起了“潍水非遗合伙人计划”,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潍坊核雕、诸城古琴、面塑、剪纸、蛋雕等首批具有代表性和落地运行功能的非遗项目入驻了十笏非遗空间。该模式是由政府牵线,在非遗发展过程中引入适度的市场机制,促使其优胜劣汰,以压力激发活力,并借助此种方式为非遗生存寻求新的路径,在保护性原则的大前提下,吸引资源投入、推动其活性传承。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提出,未来3年,十笏园非遗空间将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每年帮助至少10个潍坊非遗项目打造基于潍坊非遗的网红IP,建立健全传统非遗现代互联网、新媒体、直播等融合的常态化传播机制和内容输出平台,助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实现非遗文化价值、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转化和提升。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量增质升 成本下降 山东绿色贷款余额超万亿元

湛蓝如碧的光伏板、水汽蒸腾的生物质发电机、随风飞转的电机叶片……近年来,山东省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绿色贷款量增质...[详细]
新华网山东频道 2022-08-18

淄博深化科教赋能 高质量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淄博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全面创新的核心,持续深化科教创新赋能,全面启动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指数连续4年保持全省前...[详细]
新华网山东频道 2022-08-18

淄博: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山东省淄博市强动力、增活力,建立全链条闭环式推进落实体系,以系统思维推动“十大创新”落地见效,以高能级...[详细]
新华网山东频道 2022-08-18

山东省全民阅读大会开幕 发放1000万元惠民书券

8月17日上午,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首届山东省全民阅读大会暨齐鲁书香节”在济南开幕。8月17日至25日,全省各地新华书店中心门店将举办...[详细]
新华网山东频道 2022-08-18

非遗传承 服务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当地民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现有非遗492项。2013年,根据国家《关于推进职业院...[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2-08-18

沂水数据赋能让监管更智慧更精准

本报记者董若义通讯员刘祥德临沂报道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积极推进大数据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应用,通过大数据赋能智慧监管,重点打造了沂水县生...[详细]
中国环境报 2022-08-18

诸城确保排污许可制度落实落细

本报记者季英德通讯员台泳洁潍坊报道为做好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山东省潍坊市生态环境局诸城分局吃透《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上情、了解各镇街区...[详细]
中国环境报 2022-08-18

我国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名册项目总数世界第一

科技日报北京8月17日电(记者张盖伦)17日,文化和旅游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下简称非遗博览会)相关...[详细]
科技日报 2022-08-18

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 长江流域旱情加剧

国家气候中心17日发布最新监测评估 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详细]
科技日报 2022-08-18

产业链上建商会 党建赋能促发展

山东省武城县是全国第一个玻璃钢县,仅鲁权屯镇从事暖通空调产业零部件加工的企业就达1300多家,产值占全国市场份额75%以上,年销售额突破1...[详细]
中华工商时报 2022-08-18

用时尚范打响柯桥品牌

日前,第十届中国轻纺城窗帘布艺(墙布)展览会在浙江省绍兴柯桥落幕。展会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详细]
中华工商时报 2022-08-18

鲁西南抗日军民智取敌据点

1939年,敌人为封锁鲁西南抗日根据地,从菏泽经定陶至曹县公路以西挖了一条大封锁沟,还修了很多岗楼。当时,日伪在河南王村设了一个据点,...[详细]
人民政协报 2022-08-18

八路军克复东平县城

常红1945年5月,为配合山东解放区军民反“扫荡”作战、扩大解放区,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乘日军收缩兵力、津浦铁路(天津至浦口)沿线守备...[详细]
人民政协报 2022-08-1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