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专家支招:跟练健身操也要讲科学

来源:中国体育报

作者:刘昕彤

2022-05-11 09:26:05

原标题:专家支招:跟练健身操也要讲科学

来源:中国体育报

本报记者 刘昕彤

最近,“燃脂拍腿毽子操”“龙拳操”等在直播平台爆火出圈,给许多居家人群提供了健身新选择,掀起了一阵线上练操热。不过,跟练健身操后也有不少人反馈很难全程跟下来,跳10分钟便觉得心慌头晕、腰酸腿疼,跳完第二天膝盖痛,还有甚者因为过量锻炼受伤,不得去医院就医。居家跟练健身操,哪些人适合跟练,哪些人不适合?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安全跟练呢?

运动前做好自测

春夏天是减肥健身的旺季,但在疫情防控期间居家生活和减少出门活动成为生活常态,这导致人们居家健身的需求增长,而此时出现的直播健身满足了这个需求。北京市民黄珊说,自己最近对“毽子操”非常“上头”,“就觉得直播这种形式挺好的,跟着直播健身有互动,也不感觉无聊,自己以前不爱运动,现在打算尝试养成习惯。”

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刘俞宏表示,“毽子操”看起来像是在踢毽子,正面踢一下,侧面踢一下,但是从专业运动的角度来说,这是髋关节的外旋和内旋两个动作。这样的动作是需要髋关节和膝关节同时发力的,如果髋关节的活动度受限,就需要膝关节做更多的代偿去完成这个动作,从而引起膝关节的损伤。

刘俞宏建议,大家在跟练“毽子操”之前可以在家里的地板或者床上测试一下髋关节活动度,看能不能做这个动作:将髋关节和膝关节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屈膝屈髋90度,向身体一侧扭转,然后转体向身体另一个方向做一次。“如果能比较标准同时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这个动作,并且没有强烈的挤压感,就说明我们两侧髋关节的活动度是正常的,否则就不是,建议不要轻易尝试髋关节扭转较多的‘毽子操’或健身操。”

不同人群谨慎跟练

刘俞宏提醒,一些特殊人群应谨慎跟练健身操:一是产后妇女,她们很多产后身体虚弱,尤其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会对盆底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松弛,发生功能障碍,如果没有做好盆底肌回复,不建议做一些比较激烈的运动;二是大体重人群,他们的膝盖、脚踝压力比较大,不适合做跳跃类动作。对于许多健身操中的快速跳跃动作,大体重人群应尽量避免;三是关节发生过损伤的人群,如果之前膝关节、脚踝发生过扭伤或者稳定性差,还有腰椎不太好的人群,不建议跟练,以免发生二次损伤;还有身体虚弱人群,请从一些缓慢的运动,如散步、慢跑、舒缓瑜伽等运动增强自己的体力、心肺功能,逐渐提升运动强度,增强运动量。

广西江滨医院心肺康复中心主治医师黄艳群表示,一般健康人群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跟着去练一练。如果是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说老年人,不建议盲目跟从,因为老年人存在其特殊的生理问题,如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血管硬化以及肌力不均衡等问题,做幅度较大、过快的弹跳类动作时身体容易失衡、摔倒、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甚至发生骨折、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等意外。

跟练做好细节准备

专家建议跟练前要做足准备:跟练健身操时,尽量穿着缓震效果较好、脚踝包裹也不错的运动鞋。很多跟练健身操的小伙伴平时运动量不足,会导致足弓力量不足,如果赤足突然做大量运动且包含各种单脚跳跃交替的动作,很容易对踝关节造成损伤,因此建议新手穿鞋进行。平时除跟跳健身操外,也要加强足弓和臀腿功能性训练,足弓训练可以通过踩筋膜球、脚趾抓毛巾、赤足深蹲等方式练习,尽量建立足弓稳定性和力量,防止下肢关节受伤;臀腿的功能性训练主要着重在髋关节灵活度和股四头肌练习,可以通过拉伸、弹力带螃蟹步等激活髋关节灵活度和臀部深层肌肉。

“健身的目的是健康,希望大家不要盲目跟风,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刘俞宏提醒:“跟练健身操要注意动作质量而非动作速度,可以放慢动作的速度,通过镜子进行动作对比,不要盲目跟随速度,因为很多小伙伴平时缺乏运动,核心肌群力量较弱,一旦动作过快,像‘毽子操’一类的动作就容易全身晃动,造成膝关节、腰椎、踝关节等的代偿,久而久之非常容易受伤。运动时也要注意循序渐进原则,平时活动量不足跟练一定要注意强度和时间,直播间一个半小时的运动量对于大多数新手来说时间过长,骤增运动量在身体各肌群、关节功能性还未稳定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受伤。跟练前后热身和拉伸也必不可少,健身前做拉伸主要目的是拉伸肌肉和肌腱,增强韧性以及肌肉张力,避免在健身时拉伤;健身之后做拉伸练习主要是为了舒展肌肉,防止肌肉僵硬,同时健身之后的拉伸运动可以加强肌肉供血,提升机体携氧量,新陈代谢加速,肌肉中的尿素也可以大量排出,减轻肌肉酸疼的程度。”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山东东营探索体育设施建设新路径

张军魏绍龙体育健身设施是群众健身的空间,是老百姓最关切的体育问题。近年来,山东东营市体育局坚持便民普惠、因地制宜,借助黄河入海湿地...[详细]
中国体育报 2022-05-11

闻令而动做好保障

本报通讯员韩敏济南报道近期,面对时下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的严峻形势,山东省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商河分局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局干部职...[详细]
中国环境报 2022-05-11

济南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 有力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5月10日下午,济南市委市政府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南市疫情防控的最新进展情况。会上,济南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详细]
中国日报网 2022-05-10

一揽子举措满足实体经济综合金融需求

《金融时报》记者从中国人寿了解到,作为金融央企,中国人寿深入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一揽子举措满足实体经济对风险保障、直接融资和银行...[详细]
金融时报 2022-05-10

银行业稳健经营趋势将延续

总体来看,银行业克服疫情影响,经营效益较快提升,为全年业绩增长实现了良好开局。据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测算,一季度上市银行整体营...[详细]
金融时报 2022-05-10

外汇局山东省分局 开展“优汇服务进万家”活动

本报讯记者温跃赵小亮通讯员陈锋报道记者日前在外汇局山东省分局了解到,为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该局2022年在全省范围内开...[详细]
金融时报 2022-05-10

山东部署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

本报讯记者柴黎、通讯员刘贵增、王文洁报道 近日,山东省公安厅部署全省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详细]
人民公安报 2022-05-10

山东严打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本报讯记者张瑜、通讯员郜滨、朱海林报道 侦破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167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801名,捣毁犯罪窝点1112个...[详细]
人民公安报 2022-05-10

山东春季苗情明显好于预期

据新华社济南5月9日电(记者王越)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面对去年严重秋汛导致的冬前苗情长势总体偏弱等问题...[详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05-10

建设公共文化 那是你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博考古刷屏“出圈”,文创好物琳琅满目,文化场馆人气旺盛,文化下乡如火如荼,线上服务绽放“云端”……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坚持以人民...[详细]
中国青年报 2022-05-10

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活动启动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记者王鹏)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抢抓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帮助更多2022届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教育部...[详细]
科技日报 2022-05-10

山东:非遗传承保护发挥“榜样的力量”

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事业的进步离不开榜样的力量。2011年开始,为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积极性,山东启动年度非遗亮点工作...[详细]
中国文化报 2022-05-10

2022“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山东行”活动在青岛启动

5月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和会林文化基金联合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承办的2022“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山东行”活动...[详细]
中国日报网 2022-05-09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