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关心野大豆、点赞人工巢、保黄河安澜!总书记叮嘱我们扛起生态保护责任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1-10-22 21:49:10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2日讯 芦苇随风摇曳,百鸟雀跃欢腾。金秋十月,山东东营迎来最美时节。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东营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在黄河入海口码头、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察看黄河河道水情和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东营将建国家公园 “总书记叮嘱我们要扛起生态保护的责任”

10月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苇绵延,飞鸟云集,盐地碱蓬变成了浓烈的红色,“芦花飞雪”与“红地毯”的美丽画面在眼前呈现。

20日下午,东营市东营区委书记苟宏水站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心潮澎湃。

图/东营市东营区委书记苟宏水

“总书记就是在这听我汇报的,夸咱生态保护做得好。”苟宏水说,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影像图展板前,总书记仔细询问黄河三角洲的流路变迁情况、自然保护区现状、经费保障、科研合作以及黄河口国家公园的建设情况。

就在前一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批复了黄河口国家公园的创建方案。公园规划面积352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37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152平方公里,将建成全国首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根据黄河口国家公园的总体规划,最大日接待量为2.8万人次,将在做好保护前提下实现国家公园的全民共享。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经过三次人工改道,淤积造陆形成了2400平方公里的现代黄河三角洲。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总书记在现场叮嘱,要扛起生态保护的责任。”苟宏水说。

步履所至,心之所向,满是关切。“总书记看得特别仔细。”在黄河口的代表性植物展台前,盐地碱蓬、柽柳、二色补血草、罗布麻、白茅等植物依次排开,一株野大豆样株吸引总书记驻足端详。听完苟宏水的讲解,总书记要求加强原生物种的保护。

图/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的野大豆。

野大豆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耐盐耐旱、抗病性强,是国家宝贵的种质资源库,对生物育种意义重大。黄河三角洲是目前我国仅有大面积拥有野大豆的地方。苟宏水介绍,在这里,他们还将继续实施生物资源保育,建立野大豆、天然柳林、柽柳林保护基地。

有保护,也有治理。在和总书记交流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让他印象深刻:“互花米草是从哪里引进的?”对于这种有害生物,总书记详细询问。1990年油田为了促淤保滩将互花米草引到黄河口,2010年以后开始大面积爆发,威胁到黄河口的生态安全。

为了对付这种有害生物,苟宏水和工作人员想了很多办法。2016年起,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开展了治理研究,去年以来进行了大面积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没想到总书记对生态建设这么关注,而且非常专业,了解的内容非常多,很深入,很透彻。”在现场,总书记还特别问到现在有没有猎杀动物的情况?用枪打、用网捕这种情况存在吗?“在黄河口这些情况早就不存在了。”苟宏水自信地向总书记汇报,现在通过全民宣传,选出市鸟,通过进学校、进课堂的方式,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驻足天然柳林木栈道,总书记极目远眺。眼前的黄河,水草丰茂,百鸟齐鸣,河海交汇,一片勃勃生机。眼下,黄河三角洲迎来最美的季节,一幅美丽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总书记的到来给苟宏水带来莫大鼓舞与激励。“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把生态保护的责任牢牢扛起来,把黄河口生态保护这篇文章做实、做好。我们将通过创建,努力把黄河口打造成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示范区,实现永续发展、世代传承。”

  

保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总书记对黄河安澜很重视”

 在黄河入海口码头,黄河河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裴明胜兴奋不已。10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入海口码头,察看黄河河道水情。

图/黄河河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裴明胜在黄河入海口码头向闪电新闻记者讲述汇报经过。

原本有些紧张的裴明胜在看到总书记微笑着向自己走来时,赶紧走向前去迎接,“总书记一下车就面带微笑,我的心情接着就放松了,就像长辈一样,我给他一边汇报一边交流”。

行走过程当中,总书记突然停下脚步,仔细观察。“他对河道两边一目测,就知道这个可能是高水位漫滩过来的。他主动问我是什么时候,是不是大流量造成的?”总书记所说的“大流量”发生在今年10月8日,黄河入海口流量达到5240立方米每秒。

今年9月以来,受黄河中下游多轮持续大范围降雨影响,黄河先后发生了3次编号洪水,黄河下游秋汛形势愈加严峻。当天,大流量黄河水已经漫过主河槽约10米位置,洪水退去形成淤泥带,与路边的绿化带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现场,被总书记看在眼里。

“总书记观察太仔细了!”这是黄河1985年以来最大的秋汛、198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针对这次洪水,东营超前制定防汛预案,及时启动防汛应急Ⅲ级响应,扎实做好防汛抢险各项工作。“虽然有惊有险,但没有出现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裴明胜说完这些,总书记点点头,给予肯定,“总书记很认可,对黄河安澜很重视。”

“黄河宁,天下平。”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在距离黄河入海口20公里的岸边,裴明胜一手拿着黄河地图展板,一手向总书记介绍黄河三角洲的防洪设施建设。“现在我们看到的河道水面宽约350米,平均水深约4.8米,19日8时大河流量4430立方米每秒,含沙量为6.04公斤每立方米。”这些数据,裴明胜向总书记一一汇报。

展板40乘60厘米,由于黄河岸边风大,总书记主动伸出右手托着展板,仔细聆听。站在离总书记最近的位置,裴明胜倍感温暖。

奔流不息的河水,滚滚东流。全方位保障黄河长久安澜,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构筑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稳固防线。

对于总书记的要求,裴明胜一直谨记在心:“总书记也强调说,从上游、中游到下游,重点是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还有一个就是高质量发展”。

作为黄河系统的一名基层职工,能够亲自聆听总书记的指示,并当面向总书记汇报,裴明胜甚感欣慰和激动。“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保护河口和河口综合治理,保护好黄河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流入长期稳定,确保黄河安澜。”裴明胜坚定地说。

  

 生态越来越好 总书记点赞东方白鹳人工巢

“总书记对我们的生物多样性,非常感兴趣。”回忆起当天的情形,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主任刘静难掩脸上的喜悦。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特别和蔼可亲,像邻居大伯一样。”

图/刘静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接受记者采访

湿地好不好,鸟儿先知道。地处黄河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目前,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植物分别增加到1630种和685种,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我国丹顶鹤野外繁殖的最南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两条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彼时,实时监控大屏上,一对“夫妻”东方白鹳正在自己的爱巢里“梳妆打扮”,它们用长长的喙精心修饰自己的羽毛,被大屏幕记录下来。总书记在屏幕前认真观看,不时询问。

“总书记开玩笑地说,你们这是给它建立的‘公租房 ’,是不需要交房租的。”刘静兴奋地说,“总书记对我们保护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这种方式还是比较认可的。”

这一幕,也感染了在场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赵亚杰。

而东方白鹳的“公租房”,正是保护区工作人员精心为它们打造的人工巢。已经在这里工作7年的生态学博士赵亚杰说起自己观测、研究的鸟类,如数家珍。按照东方白鹳的习性,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树立起15—17米左右的水泥杆,在上面建立“半成品”碗状人工巢,让东方白鹳在上面衔枝做巢。人工鸟巢底部内径1.8米,上沿直径2.2米,深0.35米,安装后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的家。

图/东方白鹳人工巢

为鸟类创造更好栖息环境,刘静她们付出了诸多努力。目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正在这里实现。刘静介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2005年首次在自然保护区自然繁育,今年繁殖雏鸟120巢324只,累计繁殖2278只,是“中国东方白鹳之乡”。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嘴鸥2013年开始在自然保护区大量繁殖,今年繁殖种群数量突破了1万只,是“中国黑嘴鸥之乡”。2020年3月新发现了火烈鸟、2020年12月发现了白鹈鹕、2021年8月发现了勺嘴鹬。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尊重规律,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在刘静看来,黄河口的鸟欢鱼跃,得益于始终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通过恢复水系连通、加大生态补水,有力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在2019年9月18日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就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定下了清晰的目标。

“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当中,一定会做好生态保护工作,把自然保护区这些鸟类、植被,还有把生物多样性来保护好。”刘静说。 

闪电新闻记者 刘畅 孔冠军 于兴涛 白少光 周帅 陈海涛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