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双碳”来了,高等教育如何发力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2021-11-30 05:54:11

原标题:“双碳”来了,高等教育如何发力

来源:光明日报

“双碳”来了,高等教育如何发力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未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给出了清晰思路。《意见》明确要求,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等学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

“双碳”人才体系如何构建?相关学科专业又该如何建设、发展?对此,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杨雷。

培养“双碳”人才:“科学素养、创新意识、跨界能力”

记者:未来,社会对“双碳”人才的需求旺盛。在你看来,什么是符合国家需求的“双碳”人才?

杨雷:符合国家需求的“双碳”人才,首先要对“双碳”有深入理解,“双碳”不仅是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范畴,而且是涉及整个社会的升级转型,也涉及每个人的生活,对全球的政治经济版图都将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进程。这需要“双碳”人才有开阔的视野。

记者:“双碳”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杨雷:“双碳”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基础科学素养。“双碳”转型是基于科技革命的推动,必须立足于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双碳”过程中,也需要去伪存真,不断甄别可行的技术和模式,这需要扎实的基础科学素养。

同时,“双碳”人才需要有创新意识。“双碳”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有别于以往的技术革命,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需要打破以往的思路框限,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此外,“双碳”人才需要更多跨界的能力,“双碳”将打破行业界限,需要有跨界创新的能力,在学校教育方面也需要更多的交叉学科建设。

搭建人才体系:更多体现“综合创新”概念

记者:对于“双碳”工作,多地高校已有具体行动——围绕“双碳”陆续成立相关学院,为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长远来看,搭建适宜的“双碳”人才体系,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杨雷:客观来说,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目前,各所高校也在不断尝试,并摸索出适合自己已有基础的道路,总体应该是因地制宜的,而不是千篇一律。

一是要更加体现综合性,不是基于现有的哪个学科,而是要更多体现“综合创新”的概念,要在已有学科基础上,进行更多整合。

二是要有更强的针对性,如新能源发展的相关技术和学科需要加强,而包括循环经济、碳汇、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体系,也同样需要加强。

三是师资上要体现多学科协同,一个学院很难具有“双碳”需要的全部学科内容,这样就要打破原有教学体系,实现合力。

四是完善已有学科设置,鉴于目前很少有碳中和的学科方向,因此,高校需要在已有基础上进行完善,将一些相近的学科调整或升级,搭建适合“双碳”发展的学科。

增设学科专业:“需求导向、交叉创新、软硬结合”

记者:高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是大势所趋。教育部也发文明确,建设一批国家级碳中和相关一流本科专业。那么,在建设学科专业时,需要注意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杨雷:在建设学科专业时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材和师资力量跟不上、定位不清晰等。因此,相关“双碳”学科的建设,要明确“需求导向、交叉创新、软硬结合”等宗旨,有针对性地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学科建设。

在需求导向上,不能空泛地停留在碳中和这一宏大叙事上,而是要能够解决碳中和中遇到的问题,要在已有学科基础上优化升级,做经世致用的学问,解决实实在在的需求。

从交叉创新方面,应该强化交叉学科建设。这不仅包括理工科之间的学科交叉,也要注重文科、管理、经济与理工科的交叉。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交叉不能失之于空泛,而是要基于现实需求。

软硬结合则是指,建设学科专业不仅要有理工科的“硬”科研课程,也要有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软”课程。在“双碳”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的提升,而不仅仅只聚焦于解决眼前的现实需求。可以说,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走得更远。

(本报记者 晋浩天)

【编辑:房家梁】

[责任编辑:杨凡、崔中连]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在日前召开的2021年南方电网能源发展论坛暨南网能源院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彤表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是挑战更是机遇...[详细]
经济日报 2021-11-30

实现“双碳”目标需加强创新

日前,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共促绿色发展,需要...[详细]
经济日报 2021-11-30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精简 每年节省资金近3000亿元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大幅精简。随着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审批难、审批慢的情况得到大大改观。如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详细]
经济日报 2021-11-30

推动形成多元竞争电力市场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详细]
经济日报 2021-11-30

建立重点场所数据库 紧盯“四风”新动向精准施治

建立重点场所数据库形成整改问题清单。本报讯近日,浙江省义乌市纪委监委正风肃纪检查组在某私人会所明察暗访时,发现一例疑似违规吃请问题...[详细]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1-11-30

全民健身新视野:身边的场地多了 家门口就能锻炼

身边的场地多了家门口就能锻炼。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改造利用闲置资源,推动学校场地向公众开放,依托数字化管理,推进“互联网+体育”融...[详细]
人民日报 2021-11-30

官方: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清单制 提升治理效能

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清单制。本报北京11月29日电近年来,为解决基层组织负担重、村级权力运行不规范、为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一些地方将“...[详细]
人民日报 2021-11-30

关注运河保护:运河水 映京华

作为北京市最重要的排水河道,京杭大运河北运河水系承担着北京市中心城区(即城六区)96%的排水任务,这些区域的污染治理对于北运河水质的提...[详细]
人民日报 2021-11-30

“一枝黄花”,到底是朵什么花?

上世纪30年代,这种原产自北美洲的菊科植物作为观赏花卉被引入中国,后逐渐扩散到野外。这种植物缺乏天敌制约,可以侵入各种生境,破坏当地...[详细]
人民日报 2021-11-30

全国超97%县城城区实现5G覆盖 这张“网”改变了什么

5G这张网改变了什么。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目前中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115万个,占全球70%以上,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详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11-30

微信“互联互通”进展:群聊场景将试行打开电商类外链

微信“互联互通”新进展 群聊场景将试行打开电商类外链。红星资本局11月29日获悉,微信发布《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的更新声明...[详细]
成都商报 2021-11-30

8名大学生千佛山失联 警民连夜搜救护送下山

28日凌晨,绵阳市公安局安州分局接到报警,绵阳某高校8名大学生在千佛山露营失联。随即,安州警方组织千佛村救援队连夜展开搜救,成功找到8...[详细]
成都商报 2021-11-30

王毅会见刚果(金)副总理兼外长卢通杜拉

新华社达喀尔11月29日电当地时间11月29日,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即将开幕之际,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达喀尔会见刚果副总理兼外长...[详细]
新华网 2021-11-30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