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认识乡村不可替代的生命力!潘鲁生著作《美在乡村》在京发布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19-04-21 18:05:04

4月20日,“《美在乡村》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文联会议中心举办,来自文艺界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乡村文化振兴”时代命题思考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在乡村》这部紧跟时代脉搏、服务乡村振兴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主题出版图书,是著名学者潘鲁生教授近五年来进行深入调研以及理论思考的系统性学术成果。全书分为乡风文明、村落保护、手艺农村、农民画乡、乡愁记忆五个章节,篇幅40万字,从理论到实践两个层面回答了乡村文化建设的相关命题。图书的整体装帧通过地图定位与色谱规划等信息可视化设计方法,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微信截图_20190421180136.jpg

潘鲁生把乡村看作是文化的家园、情感维系的原乡,书中对于乡村文化的论述是从认识其美学属性开始的。他认为,乡村之美既是具象的乡村风貌之美,是可感的风土人情之美,是理想中要振兴和传承发展的乡村之美,也是人们面对乡村时所报以的情感和美学态度。正是因为如此,乡村之美是认识乡村、理解乡村、求解乡村问题的原点。

“美在乡村”论述乡村文化建设实践的问题与困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科技进步与全球化进程叠加影响,乡村以及乡土社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乡村内生秩序、基础结构甚至凝聚认同与期望的意义世界都发生了改变甚至瓦解。乡土之变带来了文脉断裂以及文化空洞化的风险。“美在乡村”的意义在于从文化生态、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的意义上去关注乡村、认识乡村、探寻乡村的内生动力。

微信截图_20190421180053.jpg

“美在乡村”的文化立场是关注乡村中个体与文化的存在,关注乡村生命的价值,认识乡村本身不可替代的意义和生命力。农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母体,农村文化是中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工作者需要从根本上把握乡村发展的文化动力,以文化为关键,求解乡村现实发展中面临的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城市与乡村、国家-市场-民间社会等现实的关系问题。

潘鲁生珍视传统的文化观,是一种全新的建构视角,体现了新时代知识分子的使命担当。作为一名长期在民间文艺领域深耕的专家学者,潘鲁生从事民艺研究与田野调研三十余年,一直致力于民间文艺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实践,调研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早在1997年,他从民艺学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了“民间文化生态保护”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将关注的视点从民间艺术延伸到乡村重建等学术命题,其“手艺农村——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调研”和“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研究”在学术和政策层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责任编辑:杨凡、刘岩]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深港边界“非遗”传承人:传世三百年鱼灯舞焕发生机

深港边界“非遗”传承人 传世三百年鱼灯舞焕发生机。“这个鱼灯舞是沙头角沙栏吓村吴氏家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艺术舞蹈,起源于清朝,历经...[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9-04-21

专业人士提醒:“线下”植树建房晾被当心安全隐患

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部分群众把树木和房子植建在电力线路下面,另有部分群众把被子、衣服等晾晒在变压器、电力铁塔下方。河北邢台供电公...[详细]
钱江晚报 2019-04-21

对标世界一流!开放,让这里成为中国最醒目的奇迹之一

开放,让这里成为中国最醒目的奇迹之一27.9%。2018年,上海口岸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2万亿美元,占全国27.9%、全球3.4%,居世界城市首位[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4-21

“木星合月”23日上演 天琴座流星雨见证“星月童话”

“木星合月”23日上演。行星合月时,月亮和行星在视觉上很靠近,无论对于观赏还是摄影都是很有特点的天象,尤其金星和木星这两个最亮行星的...[详细]
新华网 2019-04-21

调查称大学生平均每天玩网游2小时 他们底气何来?

调查称大学生平均每天玩网游2小时。近日,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发现,大学生平均每天玩网络游戏的时间约为2小时,超...[详细]
经济日报 2019-04-21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