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中国经济形势稳中有变 如何提升市场信心?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2018-11-14 09:27:11

稳中有变的经济形势下,如何提升市场信心?

无论从整体经济的基本面,还是从经济的韧性上而言,目前中国经济在稳中有变的背景下,

变中取稳、稳中向缓。而与之相对的是,市场上的预期和信心,却明显太过悲观

文/万喆

10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近期一系列经济政策进行了定调。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对此要高度重视,增强预见性,及时采取对策。

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很不平静。当前的经济形势是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外部环境也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释放。

图为江苏盐城一家企业内的生产景象。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市场信心和经济基本面有所背离

经济数据秋季报出来可见,虽然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速下降至6.5%,被一些人“惊呼”“十年最低”云云,但其实无论横向与全球经济体、尤其是特大经济体相比,抑或纵向与近年来我国的GDP增速相比,都显得仍然坚实。经济虽然放缓,但并不失速,符合“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的特征。

尤其是今年正式启用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显现出较好韧性,4.9%这一数字同比及环比均下降0.1%。在经济增速稳中趋缓的形势下,就业能够有此成绩,当是因为经济结构优化造成的。可以见到,从产业构成看,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前三季度,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3.7%、35.5%和60.8%。而服务业吸收就业的能力是高于农业和工业的。

此外,居民消费中,前三季度服务性消费比重为50.2%,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中,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升级切实存在,比如服务需求升级带来了服务的细化,仅快递行业就在不断扩大、且分化出各种专业性快递分支。因此,经济增速虽然下降,但就业岗位保持稳定,符合“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方式的转变。

可以说,无论从整体经济的基本面,还是从经济的韧性而言,目前中国经济在稳中有变的背景下,变中取稳、稳中向缓。而与之相对的是,市场上的预期和信心,却明显太过悲观。

诚然,突然爆发的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和中美贸易摩擦,让整个世界都陷入极大的不确定性恐慌中,而国内正在新旧周期转换的“阵痛期”,互相加成,可能是市场信心与市场基本面不符的主要原因。

经济韧性仍强,但要警惕分化

提振市场信心,就需要消除忧虑;消除忧虑,首先需要了解其背后逻辑。此间特别要注意的是,一方面经济韧性仍然较强,但另一方面应警惕分化加大。

一是消费分化。消费支出增幅加快,消费升级确实存在,与此同时,也需要警惕消费降级的可能趋势。近期,究竟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的话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其实,消费升级和降级并非不可能同时存在。关注消费升级、优化供给的同时,也应警惕消费降级的可能发生,在社会保障等方面继续发力。

二是企业分化。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分化较大。无论从企业利润,还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等来看,都会发现企业的分化变强了。虽然有规模经济等原因,也与强监管背景下一些中小企业、落后产能被淘汰有关,但也必须警惕,其中存在的竞争不完全中性的问题。

三是收入分配分化。这不仅表现在个人收入,也表现在政企、行政与市场等怎么分配的问题上。减税政策是否能够出台?政府究竟怎么看待与市场、企业的关系?这些都是市场极尽关心的问题。可以说,市场对财税改革有着热切的期盼,却一直难以满意。税收的分配要做到“调节市场——提高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能力——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而非相互争利。

四是市场信心分化。目前,出现市场信心与经济基本面相背离的状况,甚至引起了市场的波动。事实上,许多人并非对中国经济“没有信心”,而是处于一种“信心混乱”的状态,这诱发了一种漫无边际的不满情绪。很多所谓“看衰中国经济”的论调,主要也是因为“信心混乱”引起的。

市场信心对政策的需求

之一 —— 连贯性

市场的忧虑何来?必须看到,除了内外部宏观因素的原因,还有很多具体的微观因素,比如有些改革政策在执行中不够系统、不够细致,打乱了市场预期和信心。因此,要提振市场信心,需要在政策连贯性、一致性、公开性上下功夫。

首先是连贯性。从这次金融市场的调整来看,当前市场的很多问题都是政策缺乏连贯性触发的。就拿最近备受关注的股权质押爆仓来说,截至 10 月17日,两市存在股权质押未解押的占全部 A 股的 68.2%。问题成因可能要回溯到约三年前——2015年是股权质押规模增量最多的年份,其质押市值49302亿元,同比增长91%。2015年的“股灾”就起于政策逆势强势推升,而后又强势去杠杆。这一次的问题也和政策的反复有较大关系。

实际上,在这十年里,所有公司都经过了几番放水、缩紧、再放水的过程,这也是加杠杆、减杠杆交替的历程,房价就是明证。近五年来,这个趋势变得更为明显。应该说,当前这一轮加强监管的方向是正确的,去杠杆的初衷也是好的,但是市场不是一天炼成的,市场中的扭曲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去掉。

政策出台如果过于猛烈,虽然意在去除风险隐患,却可能会造成市场“躁动”,从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尤其是中国的市场体量已经这么大,尽管其中有不少问题必须解决和加以规范,但要有相当耐心和恒心,厘清背后逻辑,给予适当缓冲,有定力、有手段地完成改革。而不能粗放式下药过猛,更是切忌转向过猛,或经常转向。

当然,如果政策连贯性差,会让市场主体无法很好地适应,也就难以推行,进一步影响连贯性。而市场主体亦难以放心布置长远战略,造成市场投机现象愈发严重,这就有悖于监管初衷。此外,连贯性差会极大损害市场公正,市场信心会受到极大影响,出现信心“乱”的情况,市场各方均会受损。

市场信心对政策的需求

之二—— 一致性

一致性的意义,既有时间上的一致,也要有系统上的一致。

时间上的一致性既表现在连贯性上,更表现在基础方向和价值的一致性上,而这种一致性,必须在当前空间中用系统建设来保证。

最近,各级领导都特别强调和肯定民营企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出台了许多利好民营企业的政策。

民营企业之所以成为当前“争议”的重点,和近期其遇到的“资金困难”有直接关系。不得不说,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骤然收紧的银行业等领域的监管。当“影子银行”、表外通道被严加监管,用意是很好的,然而,反问一下这些“影子”和“通道”产生的原因,可能就和过去民营企业一直融资难、融资贵、渠道不畅等问题有关。因此,强监管措施的强力推行,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就最大、最直接,引发了民企资金流动问题。

最近,决策层几次谈到不能对中小企业抽贷断贷、不能对民营企业采取歧视性贷款政策。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能够做到竞争中性中的信贷中性。

而反过来看,现在对一些民营企业“网开一面”进行“救助”,是不是最好的方式?尽管有周期性和历史性客观原因,但一些民营企业也并不全然无辜——经济繁荣时极力扩张,举债、套现、挥霍一个都没有少过,经济有压力时就哭生喊死,让别人买单。这无论对好企业或者普通民众而言,恐怕都不公平,且会加深市场的道德风险,让市场竞争更加不公平。

由此可见,一种不中性会导致更多不中性,扭曲带来扭曲,一致性当然也就无法保持。要想破解这个局面,必须将市场化的思路融入深化改革当中,用细则、程序、法律保障系统化,建立一致性体系,让中性竞争、公平竞争有充分的机制保障。建设促进竞争中性的市场,让所有企业在监管中性、信贷中性、税收中立、债务中立的条件下充分竞争,无后顾之忧地释放活力。

市场信心对政策的需求

之三——公开性

最后,是政策应该具有公开性。

这一次决策层密集发声,与市场对话,对市场关切的问题进行梳理、解释和回应,深受市场赞扬。

政策应注重与市场的沟通。这种沟通不应局限于公开发布,也应事前事后都与市场互动,让市场充分接受,同时关注市场的反馈。

没有政策是完美的,即使是最适合当下的政策,在政策影响市场之后,也可能会因为市场发生改变而变得不适宜。市场有时需要短期政策,有时需要长期政策,复杂形势下,既要有短期政策,又要有长期政策,取长补短、宽严相济。怎么设计、确定和评估政策的作用和影响,需要深切体会市场反馈。市场越公开、反馈越及时、讨论越充分,往往政策评估就越准确,那么政策执行、调整等都会更科学。

有些人会质疑,认为市场这林子太大,什么鸟都会出来鸣叫,发表自己的意见,会造成市场混乱和政策执行难。其实不然,如果市场普遍反对意见确实强烈,无论是否公开讨论,执行必然都会很困难。不如先深入了解市场意见及其背后的原因,从根源入手解决问题。应当多调研,拿出适应当下形势的、可操作的、可持续性强的具体方案,推行改革政策。如若粗暴推行,不但可能阻力巨大,而且一旦推行不利,造成政策反复,反而有损公信力,加大下一次推行政策的阻力。

当然,市场确实是个很大的林子,声音大的并不一定代表普遍意愿。决策者和管理者也需要在隆隆声浪中去伪存真,不被舆论所裹挟。这对决策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市场不是患贫,而是患不公

我们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喊了很多年,也出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举措,时至今日,却发生民企“齐齐喊苦”的情形,可以说,市场不是“患贫”,而是“患不公”。所以,如果还是用“济贫”的思路“救市”,问题不会解决。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发生一些矛盾和问题不可避免。深化改革的难处,在于既要深度改革,又要保持平稳转换。当下,我们虽然不时遇到困难,但市场对未来的信心其实一直都在。以中国这样一个巨大体量的市场而言,其改革放在全球任何地方都会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决策者既需要向市场释放定力和诚意,也需要具备高明的手段和技巧。

(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42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责任编辑:杨凡、徐红梅]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黑龙江: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壮大民营企业

黑龙江: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壮大民营企业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壮大民营企业。[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1-14
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升级版”“升”在哪里?

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升级版”“升”在哪里?

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升级版”“升”在哪里。在李克强与李显龙共同见证下,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傅自应和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详细]
中国政府网 2018-11-14
向下的繁荣:从北京地铁1号线开始的那些故事

向下的繁荣:从北京地铁1号线开始的那些故事

从北京地铁1号线开始的那些故事如果要用最简单的元素来展示一座城市的庞大,地铁线路图一定是最恰当的选择之一。杨海/摄不同于置身城市中央...[详细]
中国青年报 2018-11-14
山东聊城等7市持续大雾 济南发重污染橙色预警

山东聊城等7市持续大雾 济南发重污染橙色预警

目前,聊城、济宁、德州、东营、临沂、日照和烟台的部分地区已出现能见度低于500米的浓雾,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50米。截至今天6:32,山东各...[详细]
大众网 2018-11-14
济南防治扬尘污染征意见:拒不整改可按日连罚10万

济南防治扬尘污染征意见:拒不整改可按日连罚10万

济南防治扬尘污染征意见:拒不整改可按日连罚10万控制扬尘污染,是改善济南空气质量的关键。其中,对各个单位的职责、按日连续处罚的情况等进...[详细]
齐鲁晚报 2018-11-14
金庸故乡往事:老宅重建后 他从没回去过

金庸故乡往事:老宅重建后 他从没回去过

老宅重建后。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昨日出殡。[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8-11-14

社会治理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推动“枫桥经验”落地生根。纪念大会上,各地在对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的交流中,让人们看到了那些正在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创新发展的中国治...[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1-14

直击北京重度雾霾天气 达五级重度污染

直击北京重度雾霾天气。达五级重度污染。[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8-11-14

救护车进小区救人被物业拦下 保安:我不认识救护车

救护车进小区救人被物业拦下。保安:我不认识救护车近日,一则。[详细]
齐鲁晚报微信公众号 2018-11-14

破解低价租高价转!山东试点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

破解低价租高价转!山东试点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近日,住建部、财政部发文,进一步完善公租房运营管理机制,更好地吸引企业和其他机构参与公...[详细]
山东商报 2018-11-14

山东企业上云新增6万家 节省信息投入超10亿

山东企业上云新增6万家。云服务券补贴制度由我省首创,目前我省已建立起“上云企业出一点、云服务商让一点、各级财政补一点”的“三个一点”...[详细]
大众日报 2018-11-14

山东:全省签约银行累计向小微企业放贷195亿

全省签约银行累计向小微企业放贷195亿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山东省税务局完善服务模式,打造“银税互动”升级版,助力民营企业升级转...[详细]
大众日报 2018-11-14

山东明年排污许可证覆盖污染防治攻坚战所有行业

要求各市环保局按时完成许可证核发任务,2019年实现排污许可证覆盖涉及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所有重点行业,2020年实现排污许可制覆盖所有固...[详细]
大众网 2018-11-14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