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弥合认知裂痕 让专家与社会良性沟通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陈辉

2023-02-28 11:53:02

原标题:弥合认知裂痕 让专家与社会良性沟通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弥合认知裂痕 让专家与社会良性沟通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专家系统是现代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之一。对普通人而言,借助各领域专家的知识和视野,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是改善自身认知结构,增强应对各类现代社会风险与不确定性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屡屡有“专家”针对热点社会公共议题,进行拍脑袋式的“建言献策”,既劣化了专家与民众的沟通质量,也削弱了大众传播中的社会互信。

有“专家”建议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还有“专家”建议低收入群体可以出租闲置住房或用私家车拉活儿增加收入。这类“专家建言”显然无补于公众对社会议题的认知。在这一背景下,许多年轻人发出了“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声音。这一方面是年轻人情绪的戏谑表达,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当下传播环境的缺陷与弊病。这种现象,既在社会上引发了对立情绪,消解了公共议题的严肃意义,也大大降低了专家群体的社会声誉。从传播学视角出发,找出其中症结,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此类现象,也能促使专家群体改进自身问题,重建专家系统的社会公信。

当前舆论场中,引发网络群嘲的“专家言论”,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是阶层隔阂型言论。部分“专家”对中下层民众生存状况缺乏了解,导致其就社会公共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严重脱离实际,一经提出,往往引发众怒,甚至激起中下层民众的阶层对立情绪。

二是极端功利型言论。部分“专家”尽管是面向公众发言,但其真正言说对象却是公权力。他们发言的出发点,是迫切希望为决策者“排忧解难”,这就导致其“建言献策”功利性色彩过于浓重,而忽略了公共政策的德性价值。“惩罚不愿生育的年轻人”就是这类言论的典型代表。

三是专业滑坡型言论。这类言论较多地出现在涉外公共议题中。部分“专家”尽管是在自身的专业领域面向公众发言,但因其个人立场过于强烈,以至于以“个人愿望代替专业判断”,导致其涉外议题预测的专业水准尽失,甚至屡测屡错,不仅贻笑大方,也贻笑公众。

四是迎合误导型言论。疫情肆虐期间,公众迫切希望借助相关领域专家的专业判断,保护自身生命健康、指导生产生活安排,降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风险。但是部分“专家”为了迎合风向,发表了一些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判断,或面向公众进行了不适当的药物推荐。这些“专家言论”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公众,也增加了公众的不确定性风险。

从传播学角度看,上述四种类型的“专家言论”各有其症结,这才导致了“专家不专”。一是部分“专家”对言说对象的生存境况缺乏切实了解,导致其针对社会公共议题的发言脱离实际、凌空蹈虚;二是部分“专家”在面向公众发言时,缺乏中立意识和专业精神,立场先行,导致其专业水准下降、发言内容质量堪忧;三是部分“专家”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直接面向公众发言时,缺乏对平台传播特征的了解和自我把关意识,“建言献策”过于随意,以致谬误流传;四是部分“专家”面对权力或商业利益,在自身职业管辖权上让步或妥协,导致专家作为知识权威与专业信源的社会声誉受损。

推动专家与社会公众尤其是年轻人之间的良性沟通,改善公共议题讨论的氛围和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专家群体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在围绕社会公共议题发言时,应对言说对象的实际生存状况有切实的了解,在以学术关怀社会的同时,保有一份对社会、对公众的人文温情;二是谨守专业分际和学术中立意识,不做公共权力或商业利益“代言人”;三是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善用社交媒体等传播平台;四是坚守自身的职业管辖权,面向公众发言时,不以让渡职业管辖权的方式进行利益变现或勾兑。

就作者个人观感而言,近年来一些“专家言论”的不靠谱程度是让人吃惊的。部分“专家”以一种俯视眼光,提出一些与现实格格不入、严重割裂的“建议”,最终沦为年轻人发泄不满的“舆论稻草人”,并不令人意外。这背后一方面是“专家”的专业成色不足,另一方面则是“专家”们与不同代际、阶层社会成员生存境况与现实认知的双重割裂。对此,我们还应想方设法弥合不同群体的认知裂痕,从而让社会讨论更有现实意义。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研究员)

陈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卡车司机师傅“侠客行”

“一位卡友(卡车司机间的称呼)求助说电瓶没电,我赶紧带工具过去支援。卡友地带2022年互助正能量标杆家宴活动近日在安徽合肥举行。来自天...[详细]
中国青年报 2023-02-28

一次“走心”的主题党日活动

立春后的山东威海,虽春寒料峭,却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开工景象,大伙儿都在用真抓实干孕育高质量发展的希望。2月10日,作为企业职工的...[详细]
工人日报 2023-02-28

强化涉企执行和解工作

本报讯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涉企案件执行工作,按照快立、快查、快执、快结要求,开通涉企案件执行绿色通道,在坚持公正、善...[详细]
人民法院报 2023-02-28

法院干警拾“机”不昧

本报讯“你们法院人素质高,拾金不昧,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俺以为俺父亲的手机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没想到被你们法官拾到了,主动联...[详细]
人民法院报 2023-02-28

“三全”工作法落实强制报告制度

近年来,我院整合优势资源,细化工作举措,推出“三全”工作法,积极推动强制报告制度落地落实,办理的王某故意伤害案被最高检评为“侵害未...[详细]
检察日报 2023-02-28

“谁说捡鸟蛋不犯法,老皇历要改改了!”

“原来捡鸟蛋也犯法呀,还要赔钱呢。”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沿海一线12个码头以及有海鸟栖息繁殖的4个海岛上,竖起了一块块警示牌,引...[详细]
检察日报 2023-02-28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的生动实践

2月19日下午,广受关注的2022年度十大行政检察典型案例出炉。案例遴选让人难以取舍,定评更是“白热化”2022年10月,一则来自最高人民检察...[详细]
检察日报 2023-02-28

2022年度十大行政检察典型案例

1.牛某某诉北京市公安局某分局不履行法定职责监督案2.肖某等3人与河北省某市住建局行政裁判执行监督案3.吉林省某市检察院督促医保局落实见...[详细]
检察日报 2023-02-28

持续推进基层检察队伍建设

作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我一直关注基层检察机关和检察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近年来,山东省检察机关创新开展基层院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详细]
检察日报 2023-02-28

非遗的盛会 群众的节日

剪纸、皮影、倒糖画,油茶、糌粑、胡辣汤,左边一场川剧变脸,右边一首陕北民歌,里面变着宝丰魔术,外面扎着潍坊风筝……这几天,陕西榆林...[详细]
光明日报 2023-02-28

大数据绘制城市“健康画像”

2月21日,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详细]
光明日报 2023-02-28

百亿级河西走廊黄金奶源基地渐具雏形

位于河西走廊东段的甘肃省武威市,地处祁连山脚下,气候干燥,日照充足,盛产优质饲草,是发展奶业的天然牧场。近年来,武威市抢抓国家实施...[详细]
中华工商时报 2023-02-28

青岛西海岸新区二手房便民服务平台上线

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二手房便民服务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在青岛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举行。该平台的上线,将规范二手房交易市场秩序,提升个人房屋...[详细]
中华工商时报 2023-02-2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