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27位!盘点历届山东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你认识几个?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0-07-04 18:00:07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4日讯 日前,2019年度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举行,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人选)共245项(人),其中最高奖获奖者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万书波。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旨在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重点奖励有助于提高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科技成果。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自2002年设立以来,先后有27位专家获奖,集中于医药、海洋、农业等领域。

闪电新闻记者为您梳理盘点,带您认识这些科学技术“大佬”!

2002年

曾呈奎: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中科院海洋所海洋生物学家,中国海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曾呈奎长期从事海洋植物学的教学和海藻学的研究,先后发现了百余个新种,两个新属,一个新科,为中国海藻志的编写提供了基本资料。

蒋民华: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材料学家、教育家,山东大学终身教授,中国功能晶体研究和开发的先驱者和带头人之一。提出的DKDP晶体的亚稳相生长理论和方法,打破了国际上在低温稳定相中生长DKDP的惯例,生长出高质量的晶体;在KTP的助熔剂生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探索并生长出“中国牌”的LAP晶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了把有机基团和无机基团结合起来的有机金属络合物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系列的研究领域,形成了有特色的、国际上称为半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新方向。

2003年

彭实戈: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金融研究院院长。被誉为国际上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其理论也被认为奠定了“金融数学”这门20世纪80年代刚刚兴起的边缘科学的理论基础。

2004年

管华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我国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海洋药物的研发工作,成功研制了“藻酸双酯钠(PSS)”、“甘糖酯”等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工程制品并实现了产业化。 

顾心怿:石油矿业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胜利石油管理局资深首席高级专家,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总工程师。在长期的石油矿场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创新工作中,研制出“大直径取心工具”、“链条抽油机”、“胜利一号”钻井船、“胜利二号”步行式钻井平台和液压蓄能石油修井机等,产业化后获得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开拓山东浅海油田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

张福绥:海洋生物学家,水产养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贝类增养殖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海洋贝类实验生态学、贝类养殖生物学和贝类人工繁殖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奠基性和原创性成果,被尊称为“扇贝之父”。
2006年

李登海: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研究中心(山东)主任。他育成的紧凑型玉米大幅度突破了我国平展型玉米的高产极限,将平展型夏玉米最高亩产提高到1100公斤,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开创了我国玉米高产道路。

唐启升:海洋渔业与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是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和大海洋生态系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为我国渔业科学与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和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作出突出贡献。

2007年

谢立信:眼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主要从事眼科角膜病、白内障等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在科研、医疗等工作方面成绩卓著,是国内率先完成逾万例角膜移植手术的专家,中国角膜病专业的领军者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开拓者,国内角膜病专业的领军者及眼库建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凌沛学: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院长,山东省药学科学院研究员,鲁商集团总经理。致力于多糖类药物特别是玻璃酸钠(HA)研究,在国际上首创将透明质酸作为眼用制剂的媒介应用于眼部给药传递系统中,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2008年

张运:内科学心血管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了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一系列新方法,使大多数的心脏病患者避免了创伤性的心导管检查,实现了诊断学的革命。先后承担国家“863”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这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的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赵志全:曾任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国家手性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工程研究员。他率先在国内组织成立了“国家手性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先后开发新药40多个,有26个实现了产业化,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2.9亿元,利税31.5亿元,为山东省医药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9年

侯保荣:海洋腐蚀与防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海洋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一直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工作,致力于开展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了海洋腐蚀环境的概念, 促进了海洋腐蚀与防护学科发展,为我国和山东省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丁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烟台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更名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聚氨酯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聚氨酯及其原料MDI的消化吸收、研发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工作。

2010年

于金明:放射肿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针对制约肿瘤放射治疗疗效提高的两大瓶颈——精确施照和精确靶区勾画,进行了系统研究。致力于放射肿瘤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包括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以及多名国外医生在内的进修医生500余人。

王恩东: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时任浪潮集团副总裁。王恩东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的路线,在国产服务器软硬件设计中实现重大创新,为中国服务器产业的发展壮大作出重要贡献。国外产品对高端服务器的市场垄断严重威胁着国家关键信息系统的安全。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发展国产高端服务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总设计师,王恩东开发出国产第一代高端商用服务器系统,解决了三大核心问题:I/O 瓶颈问题、存储问题和可用性问题。

2012年

程林: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入选者、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高级合作研究员,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时任山东大学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提出了基于新的耗散指数的换热器多目标参数优化分段直接设计新方法,为构建具有国家鲜明自主知识产权的换热器热力设计平台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赵振东:小麦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首席专家。从事小麦研究工作30年,在优质高产与超高产广适品种选育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带领团队先后育成济南17、济麦19、济麦20和济麦22等大面积主栽品种,连续十年来年均种植面积2300万亩以上。 

2013年

赵家军: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专家,现任山东省立医院院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校长(副院长)。从事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工作30余年,突破传统理论束缚,在国际上创新性提出“TSH直接调控胆固醇代谢”和“干预脂毒性防治糖尿病”的观点,为临床防治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提供了新的策略。

2014年

王军成:山东省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者,现任山东省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从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研究30余年,先后主持了我国三代大型海洋资料浮标系统的研制工作,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装备与技术发展做出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2015年

李术才: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岩土工程研究开发25年来,紧密结合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突水突泥灾害防灾减灾的重大需求,创建了隧道不良地质超前预报、突水突泥灾害预测预警和治理等关键技术,为隧道建设防灾减灾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子江:中国科学院院士。创建了我国生殖医学领域唯一的“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创人类宫腔配子移植术(GIUT)、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超声微创治疗术等,先后诞生世界首例GIUT试管婴儿和中国首例IVM试管婴儿等,其领导团队辅助生殖技术(ART)成功率达55%,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6年

胡敦欣: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在海洋研究有多项重要发现,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陆架海洋通量(碳循环)研究;率先发现了我国陆架第一个中尺度涡 “东海冷涡”;发现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支由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洋流——太平洋“棉兰老潜流”。参与了多项国际前沿研究计划的设计、制定和实施,并将有关研究引入中国,为推动国内外海洋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

何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航空大学(烟台)信息融合研究所所长、海战场信息感知与融合技术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我国信息融合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多年来致力于信息融合的技术研究,建立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分会。 

史伟云: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组长。首次提出的睫状体-虹膜通路,是引起角膜移植排斥另一途径的创新理论,并据此研发了我国首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眼内植入缓释药物。提出生物组织脱细胞的渗透压平衡理论,研发的新型生物工程角膜临床应用效果完全达到了人角膜供体水平,可解决我国50%以上的角膜供体匮乏问题。建立了共焦显微镜指导角膜病诊疗技术体系,建立了首个国际角膜移植手术技术培训基地。

2018年

吴立新: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大洋环流与气候研究,在跨尺度海洋动力过程及海气相互作用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发现20世纪全球副热带大洋西边界流区“热斑”现象,提出全球增暖导致西边界流加速是其主要形成机制,推动传统西边界流研究向物理、生态等交叉方向发展。

2019年

万书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从事花生栽培研究39年,紧密围绕生产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在花生高产与品质栽培理论和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建立了花生单粒精播高产理论与技术。带队研发的花生单粒精播技术,在春花生高产攻关田实收亩产先达到752.6公斤,又达到782.6公斤,屡屡创造花生单产世界新纪录。


闪电新闻实习记者 史金铭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