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南极考察,青岛科技工作者们这样走过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

2024-04-16 15:16:04

原标题:南极考察,青岛科技工作者们这样走过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原标题:南极考察,青岛科技工作者们这样走过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16日讯 近日,随着“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停靠山东青岛,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全部返回国内。

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0年来,我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都有青岛科技工作者的身影。记者采访了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的南极考察队员,通过他们的南极考察经历,透视我国极地考察变化。

科考装备:逐步现代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极地科考40年来,科考队员的“出行”体验,直接反映出科考装备向现代化的转变。

1994年之前,我国前十次南极考察主要使用的是“向阳红10”号和“极地”号两艘科考船。这两艘船并不具备破冰能力,常常被海冰所困。已退休的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侍茂崇就有亲身经历。那是我国第7次南极考察,航行中,“极地”号多次陷入冰的重围。“第一次被卡住,一卡就是4天。第二次更严重,‘极地’号几经挣扎,但一天只挪动了两米。一直到第十天,借着5-6级西南风,才杀出重围。”

1994年之后,该现状逐步改变。当年10月,“雪龙”号投入使用,首次前往南极地区执行考察任务(中国第11次南极考察)。相较于“向阳红10”号、“极地”号,“雪龙”号最大的不同是其所具备的破冰能力,即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

“不过,我国虽然有了破冰科考船,但当时科考仪器还没跟上。”1994年,正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的史久新随“雪龙”号开启了自己的首次极地考察之旅。他发现,当时船上除了艉甲板的绞车,很难找到与科考有关的船载设备,调查设备都需要自行带上船。“我带的是一台计算机,后来出现了一点问题无法使用,问了一圈,发现船上没有第二台计算机可用。”

这次科考之后,“雪龙”号多次进行改造,增添了实验室以及诸多通用的考察设备。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是“雪龙”号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后的第一个航次,已到中国海洋大学工作的史久新有幸参加了该航次。“变化太大了。”他感慨道,直升机等装备都投入使用了,“雪龙”号上的保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与此同时,科考船和队员通常都准备两套仪器,其中一套作为备用。

2019年,破冰能力和科考性能更强的“雪龙2”号交付使用,中国进入“双龙探极”时代。跟随“雪龙2”号参加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海波博士同样深切感受到科考装备的专业性。“船的内部建造了一个大约160平方米的月池,贯穿各层甲板,并与海水相通,科考设备可以通过月池,避开冰层直达海中。”

科考船在变强,科考仪器亦如是。李海波也参加了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他补充说:“以前我们进行浮游生物取样,用的是垂直网,只能采集到200米以浅的样品。近年来,我们又率先使用多联网,可以分层采集到0-3000米甚至6000米不同深度的浮游生物。”

科考作业:日益规范化

随着我国极地科考的深入,科考装备不断专业化,科考作业也日益规范化。

“自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以来,我先后参加了5次南极考察,最大感受是,南极考察越来越规范化。”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师孙永明说,通过科考图片也可以发现,我国早期的南极考察不是很规范,有的考察队员调查作业时并没有带防护装备。这也导致了一些小的磕碰,虽然没有出现大事故,但是存在潜在、巨大危险。后来,随着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种情况不再发生,“如果不佩戴安全帽、救生衣等护具,就坚决不允许进入作业空间。”

科考作业的规范化,不仅体现在安全科考上,而且体现在科考数据上。“南极考察涉及的学科较为广泛,生物、地质、冰川等都有专业人员长期连续观测,但多年来一直没有潮汐方面的常态化观测。一些单位尝试开展过实验性、阶段性的工作,但科考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无法保证。”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副主任(时任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计划业务科科长)赵鹏参加了中国第34次和35次南极考察,建成我国首个极地业务化验潮站,并开始进行潮位业务化观测。“如今在北海局可实时查看长城站无冰期的潮汐观测数据,并完成实时监控和质量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

各单位在南极周边海域的科考作业也在规范化,以避免重复化作业。“基本从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开始,普里兹湾、南极半岛邻近海域、罗斯海海域属于业务化海区,每年设置的调查站位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由自然资源部三个海区局(北海局、东海局、南海局)具体承担调查任务。”参加了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的自然资源部北海调查中心副主任周斌说,北海局主要承担水体化学调查,东海局主要承担沉积环境及污染物调查,南海局主要承担水文环境调查。由自然资源部三个海区局负责实施,最大优点是可以保证相关海域调查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完整性和连续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德州4家庭入围

本报讯4月12日,省教育厅公示了“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书香家庭名单。根据市级推荐和省级评审综合评定,拟确定100个书香家庭,我市4个家庭...[详细]
德州日报 2024-04-16

日照一单位数据管理通过国家标准检验

全媒体记者胡艳敏报道本报讯日前,日照交通能源发展集团蓝能科技公司顺利通过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二级认证,标志着该公司数据管理体系理...[详细]
黄海晨刊 2024-04-16

日照新开一条公交旅游专线

为满足大学生节假日及周末近郊游玩、绿色出行需求,自4月13日起每周末,日照公交开始试运行大学城至森林公园方向的春游公交线路,优惠票价3...[详细]
黄海晨刊 2024-04-16

济南莱芜交警强化“四严”春季集中整治

近期,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莱芜区交警大队依据春季交通安全形势特点,启动社会面巡防高等级勤务,加大警力投放,最大限度将警力、警车摆上...[详细]
山东法制报 2024-04-16

威海环翠紧急止付群众被骗资金

近日,威海市居民张女士就掉入了这样“看似馅饼实则陷阱”的套路,被骗2万余元。3月7日早上,张女士在家中玩手机时,被微信好友拉进一微信...[详细]
山东法制报 2024-04-16

日照市举办社会组织扶持发展项目签约会

□记者栗晟皓通讯员张小丹报道本报日照讯为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深化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年”工作。近日,日照市民政局举办2024年社会组...[详细]
大众日报 2024-04-16

淄博高新区35千伏光伏发电站并网发电

□记者王佳声报道本报淄博讯近日,位于淄博高新区的35千伏光伏发电站——中材高新氮化物5189.46kW分布式发电项目通过验收,正式并网发电。...[详细]
大众日报 2024-04-16

淄博:“极简办”让验资便利化

□记者杨淑栋通讯员杨园园王晨报道本报淄博讯“感谢审批部门推行的‘民政验资通’业务,不仅半天就办好了验资,还给我们节约了费用。按照以...[详细]
大众日报 2024-04-16

“植物界大熊猫”珙桐树苗安家烟台

□记者杨秀萍通讯员康圣洋报道本报烟台讯近日,在烟台莱山区解甲庄街道,经莱山区冶头造林护林队进行整地、挖穴、栽植、灌溉、覆膜、喷药后...[详细]
大众日报 2024-04-16

淄博高新智造港项目开工

□记者杨淑栋报道本报淄博讯4月9日,“中建·智立方淄博高新智造港”项目开工仪式在淄博高新区举行。该项目是由中建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详细]
大众日报 2024-04-16

青岛港作为离境港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一年惠企821家

□记者白晓通讯员庄新杰曾凯报道本报青岛讯近日,记者在威海万丰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看到,财务会计张婧正忙着在电脑上操作出口退税手续。...[详细]
大众日报 2024-04-16

聊城城市管理效能评价名列全省第三

□记者高田报道本报聊城讯近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通报2023年度全省城市管理效能评价结果,聊城首次在16市中取得第三名的成绩,城市管...[详细]
大众日报 2024-04-16

聊城开发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3月29日,山东省委考核工作小组领导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度全省开发区考核结果,聊城开发区在全省开发区考核评比中荣获“一等”等次,两年内...[详细]
大众日报 2024-04-1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