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以职工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青岛全力打造“新时代工匠之城”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

2021-11-19 07:20:11

原标题:青岛全力打造“新时代工匠之城”

来源:青岛日报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职工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将改革工作纳入市委、市委深改委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纳入全市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市委督查、人大监督重点内容,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推动落实、工会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推动改革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全力打造“新时代工匠之城”和“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听党话跟党走的正能量

坚持把党建统领贯穿改革全过程,筑牢产业工人的理论之魂、文化之魂、价值之魂、信念之魂。

打造强基铸魂思想阵地。下大力气建设红色主阵地,命名了66个青岛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升级改造了7个工人文化宫,新建劳模工匠展示馆、工人运动纪念馆、工人剧场、劳动主题公园、劳动者文化街,在地铁站、火车站等设立劳模工匠宣传走廊,命名了100家“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打造50个“区域共享职工之家”,建设了1029个市级以上职工书屋。旅游集团、青啤集团、一汽解放等30余家企业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展馆。

开展强基铸魂主题教育。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全总“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宣传活动要求,开展聚焦中心铸魂行动、党史教育“七百”实践活动、“匠心向党、劳动铸魂”活动、“每周一讲”职工大讲堂、“劳动者之歌·共同的家园”演出、职工文艺党课、职工书画、摄影、集邮展和职工文艺演出等活动,寓教于乐,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讲好强基铸魂先模故事。市委宣传部大力宣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市总工会、市文联组织艺术家创作劳模画像、《建设者影像》等反映产业工人的作品,拍摄6集青岛工运纪录片《铸魂》,编印《百位劳模故事集》《青岛工匠画册》,在地铁站设立工匠宣传走廊,组织“百名劳模工匠宣讲团”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300余场次。一体化打造网站、微信等宣传矩阵,开设《劳动者》电视专栏,每周讲述一位劳模工匠的故事,组织职工参加抖音、劳动竞赛短视频大赛,展现职工身边的劳动故事。建成全国首家劳模管理服务区块链系统,在机场、火车站、长途站开通劳模VIP通道。打造报纸有字、广播有音、电视和灯光秀有影的“三种精神”全媒体宣传阵容。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新时代工匠之城

聚焦发展空间、技能提高和经济收入等产业工人最为关心的问题,有效破解改革深层次难题。

厚植培训沃土,搭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出台《关于工业互联网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等政策,全市开展职业培训32.2万人,发放补贴资金1600多万元,4万多名职工受益。实施“1138”素质工程,帮助1.6万余名职工提升技能和学历水平。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成立青岛工匠学院,建成全国首家职工赋能中心,建设首批30个实训基地、18家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承接单位,服务职工6万余人次。海尔、海信等20余家头部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培训员工。

建立技能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努力提高劳动收入。支持工匠人才凭借技能提高经济收入,鼓励企业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岗位津贴、技能津贴、带徒补贴等工资单元,鼓励企业加大对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劳动收入增幅连续4年超过GDP增幅和财政收入增幅。青岛港为技术工人设立月度技能津贴,突出贡献技师、首席技师还可再享受每月400—600元高技能人才津贴。大量民营企业参与薪酬制度优化改革,青特集团改革后,技术工人待遇整体提高10%—15%;特锐德五级企业工匠每月分别有300—2000元的工匠奖金。

搭建职工成长阶梯,畅通职业发展渠道。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工程的意见》,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先后出台《青岛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技能领军人才奖励实施细则》《关于全面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双师制”“双通道”等技能人才评聘体系建设,全市29家企业成为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单位,近5000名技能人才参与评价,居全省前列。

厚植工匠文化,打造工匠之城。市政府出台《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将打造工匠之城上升为全市战略,每年命名“青岛大工匠”10-20名、“青岛工匠”40-80名,分别奖励8万元和2万元。形成市级、区(市)级、企业工匠建设梯队。近年来,全市530余家企业开展了工匠选树,辐射带动全市企业工匠培育工作,培育各级工匠5737名,全市涌现出大国工匠2人,齐鲁(大)工匠14人次,青岛(大)工匠200人次,为工匠之城夯实了根基。

搭建建功立业平台,在奋斗中成就精彩人生

青岛90%以上的工匠、60%以上的“五一劳动奖章”是从劳动和技能竞赛中产生,2021年表彰的市劳模中49.9%是产业工人,引领广大职工用拼搏奋斗实现人生梦想。

为产业工人搭建立功竞赛平台。将市级一类以上技能竞赛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每年开展全市各级劳动和技能竞赛3000余项,提质降耗10亿余元。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民营经济局、市水务管理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总工会等市直部门协力打出劳动竞赛“组合拳”,成功承办上合国家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人工智能技能大赛等国际、全国赛事,李洋等多名职工获国际大赛奖。连续举办十七届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带动岗位练兵300余万人。今年“项目落地年”劳动和技能竞赛汇聚30余万职工,筹集奖励资金5000余万元。青岛港连续举办32届职工技术大比武,赛出“进军灌装”“显新穿针”等岗位绝活180项,培养出“金牌工人”许振超、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全国劳模皮进军等一大批新时代产业工人杰出代表。

为产业工人搭建技能创新平台。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5部门联合出台《青岛市职工创新创效竞赛活动激励办法》,构建全员创新企业、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班组、创新能手、创新成果于一体的职工创新体系。市总工会每年出资1100余万元,培育全员创新企业、激励职工创新创效,重奖职工创新发明,特等奖最高50万元。全市年均应用职工创新成果5000余项,直接效益12.5亿元。建成市级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191家、区市级2000余家。中车青岛四方股份每年划拨900万元用于改善创新,郭锐领衔的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攻关课题获奖545项,国家专利63项,解决技术难题650余项,累计创造效益6000多万元。

为产业工人搭建创先争优平台。出台了《关于推动“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先争优劳动竞赛工作的意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海洋等“十强”产业和青岛“956”产业新体系开展技术技能、创新创意竞赛,给予每个市级“十强”产业竞赛项目2万元资金支持。海尔集团各工厂每天评选“今日创客之星”,每周发布创客创新成果,每月兑现创客积分奖励,提高了员工创先争优积极性。

实施普惠服务,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

坚持职工利益无小事,积极解决职工关心关切的实际问题,多措并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

搭建普惠服务平台。将多项涉及服务职工的项目纳入了市政府市办实事,建成户外劳动者驿站679个、爱心妈妈小屋405个、爱心托管驿站209家,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站、室)147个,累计服务140余万人次。打造职工“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在广播电台开设职工心理健康服务节目,650余万人次收听。青岛做法被国际EAP大会誉为“青岛模式”。产改以来,组织1800名劳模、2万多名职工疗休养、安排10万余名职工免费体检;发放职工医疗互助保障金2.2亿元,惠及53万人次。累计推出普惠优惠活动66项,505万人次职工享受普惠服务,普惠优惠上亿元。“智慧工会”普惠服务平台获全国互联网+普惠服务“市级十佳平台”。

以创业带动就业。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十条意见》,构建十个方面政策支持体系。政策性扶持创业16.8万人,累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9万人。创建市级及以上创业孵化载体23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1亿元。获全省职工创业创新大赛三个一等奖,连续开展两届青岛市工友创业大赛,建成全国首家涵盖近1000家企业的工友创业联盟,培育101家工友创业园,扶持创业2903人,带动就业10.1万人。打造农民工培训基地,扶持农民工2.4万人;建成市总工会职工就业网,注册登记企业2000余家,日访问量超过2000人次,有效招聘岗位总数超过7.8万个。

强化权益维护保障机制。市司法局搭建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提升青岛市“12348”法律服务专线和“12351”职工维权热线功能,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全市通办”。市总工会打造“123456”法律维权体系,推进“四云”法律服务。建立建会企业大数据平台和205个劳动关系监测点。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不断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全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5万件,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1万件,为近15万名劳动者追回各类经济损失14亿元。开展“劳动用工法律体检”集中行动,职工维权“莱西模式”全国推广。组织全市近110万名职工参加“查保促”“安康杯”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组织职工查找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41153条并已全部完成整改,今年有10个集体和9名个人获得全国“安康杯”职工安全应急技能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组织优秀个人。

海尔集团公司

“人单合一”模式打造企业合伙人

人单合一员工角色升级,打造企业合伙人。人单合一就是把员工和用户连接在一起,激发员工自驱动,在实现企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价值。具体为四个方面的改革升级:一是员工角色升级,企业和员工从“雇佣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员工自主自发地为用户创造价值,同时也为企业和其自身创造价值。二是组织结构升级,围绕用户需求组成业务小分队,再由业务小分队并联起企业面向市场的整张网络。三是管理模式升级,从管控升级为赋能,实施三权下放,搭建强大的企业中台,给予业务小分队有力支持。四是激励机制升级,从员工做事、企业付薪升级为联合共创、利益共享,实现“高贡献、高分享”。

员工个人价值提升,实现岗位建功立业。一是发挥好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集团各级工会把维护好、实现好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履行工会职责,2020年共解决员工抱怨共性问题132个,员工抱怨化解率100%。二是健全和完善关爱员工的长效机制,2020年共救助大病困难职工四批,共29人次,救助额741704元。自2012年《海尔集团爱心救助基金》启动以来,该基金共救助海尔员工及直系亲属235人次,救助额5834413元。三是精心打造集团工会“4+2”精准关怀模式,集团各基层工会对工会会员、优秀创客、困难职工及退休劳模(老干部)实施有温度、全覆盖的关怀慰问。

搭建技能型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升级通道。建立涵盖技能型员工本岗岗位技能、多技能、专业技能发展路线以及技能大赛竞比路线在内的职业发展路线。一是搭建首席技师发展通道,通过互联工厂的竞比产生互联工厂级首席技师,产业线竞比产生产业线级首席技师,到集团级首席技师,最终通过竞选,诞生一线体创客的最高荣誉——海尔智能工匠。二是6类首席技师规划指明转型方向,2020年结合国家职业技能大典要求与企业需求,最终形成了覆盖所有产品线的7类首席技师规划,分别是装配类,专业技能类:焊工、冲压钣金、塑料加工、涂装、检验、机器人。三是创客技能大赛成为员工转型的平台,海尔集团第七届创客技能大赛于2021年4月在中德园区启动,计划历时8个月,涉及5大产业7大工种精英共同对决,将产生200余名首席技师及智能工匠。四是知识型员工比例翻番,职工素质大幅提升,随着时代发展变迁和智能互联的实施应用,通过对产业工人结构的调整,将员工不断升级为知识型员工。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

产业报国建功勋 勇于创新立伟业

强化技能培养,实现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岗位建功。一是组织开展2020年中国中车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按照《中国中车关于做好2020年技师资格评审和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通知》,公司3月份启动职业技能认定报名工作,共计900人报名参加14个工种鉴定,其中申报高级技师75人,技师309人。二是组织开展技能员工岗位能力评定助推员工能力提升,公司完成了2020年技能员工岗位能力评定工作,评定结果与《作业操作许可证》核发关联验证。岗位能力评定涵盖生产操作员工、部分辅助生产员工、整体委外厂内施工人员。三是加强“一专多能”“多专多能”“全能型”员工培养,公司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资质保持持证上岗两个路径,实现分厂技能员工以“一专为主”培养跨2-3个工序作业的能力,售后服务技能员工和质量管理部检查工以“多能为主”掌握多项作业的能力。四是扎实开展分厂级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公司承办了青岛市第十二届、十四届职业技能大赛车辆钳工、车辆电工工种竞赛工作。2018年6月随中车组队参加第六届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获得三个单项一等奖,助力中车获得团体金奖;2018年7月参加山东省第六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决赛,分获第一名、第六名,组队代表青岛市获得团体第一名。

完善工作机制,拓宽“1+3”全员创新发展平台。一是建立配套机制支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公司制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办法,2009年成立培训中心用于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包括4个理论培训教室、2个焊接实训基地、2个钳工实训基地、1个电工实训基地、1个精益培训道场。培训经费严格按照工资总额1.5%-2.5%提取且专款专用,其中技能员工培训经费实际支出超过教育经费发生总额的60%。二是持续优化高端育才培养机制,组织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申报工作,鼓励具备条件的工程师考取技师职业资格。技能员工中,周勇、郭锐获评高级工程师,管益辉、张合礼、李文龙获评中级工程师。三是建设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发挥领军示范作用,公司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火车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中国中车金蓝领和劳模创新工作室2个,首席技能专家工作室2个,山东省技师工作站1个,青岛市技师工作站1个,劳模创新工作室6个,近年来工作室累计进行课题攻关462项。四是优化产业工人创新工作机制,截至目前技术工人共计申请专利162件,其中发明58件,授权有效专利共计78件。公司每年度从技术开发费中划拨900万元用于公司一线员工改善创新。

山东港口青岛港

搭建成长平台 助力职工建功立业

落实培养机制,强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落实职业技能培训机制,2020年,先后组织了五个级别、52个技术工种的8000多名技能人才,开展了每人不少于40学时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考工晋级自主评价考核考试。二是坚持开展技术大比武,举办了青岛港第32届技术安全大比武,来自基层的991名选手参加了40多个比武项目的激烈角逐,249名职工脱颖而出。成功承办青岛市第16届职业技能一类竞赛轮胎吊等3项竞赛项目,有2人获评“齐鲁首席技师”称号。圆满承办了2020年“山东港口青岛港杯”港口流体装卸工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青岛港获团体第二名以及贡献奖。三是开展“自主评价”,2019年成功申请山东省首批自主评价试点单位,2020年已组织1517名职工完成集团自主评价技能等级理论、实操和综合评审工作。

搭建职工成长成才平台,打破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一是畅通职工职业发展通道,自2019年创新实施了职工职业发展通道机制之后,青岛港2020年又修订了实施方案,进一步打破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去年12月份,许振超、郭磊等259名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得到集团职业发展评聘,享受相对应的处级、科级等职级待遇。二是建立农民工转合同制,2020年9月份,青岛港集团从所属单位选拔了202名优秀农民工签署了劳动用工合同;10月份,从所属单位按程序公开选拔100名优秀农民工,管理期内每月给予500元的特殊激励补贴。

强化开展劳动竞赛,勇当港口发展主力军。一是立足“业绩为王、创新发展”,组织开展生产竞赛,2020年,全港共创出生产纪录及高效234项,其中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达到47.6自然箱/小时,第六次刷新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效率世界纪录。从2020年5月份开始,在一线装卸公司广泛开展了以“装卸成本每吨货物节约1毛钱、口岸效率每个环节节约1分钟”为主题的“双节约”竞赛活动,累计节支6300多万元。二是立足港产城深度融合,组织开展重点工程竞赛,深入开展了“当好主人翁、携手战疫情、聚力新攻势、建功奔小康”示范性重点建设工程劳动竞赛。到年底,董家口港区原油商业储备库(一期)建成投产,董家口原油码头二期通过竣工验收,所有工程项目建设均加快进度。三是围绕激发创新动能,组织开展“五小”革新竞赛,注重发挥市级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头雁效应,在职工中常态化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今年以来,集团及各单位共完成科技创新563项,获得国家专利受理140件,获得国际专利2件,有10项创新成果荣获中国港口协会2020年科学技术奖。

中德应用技术学校

精准对接产业发展 校企融合提质培优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是一所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省优质特色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市品牌职业院校建设学校。

围绕区域经济,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学校精准对接自贸区产业群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布局,优化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维修、会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与游戏制作等7个专业。牵头40家企业、高职院校、行业协会成立青岛西海岸中德产教联盟,以产教融合为主导,搭建产、学、用平台,与企业合作开发目录外专业,使企业岗位需求人才与学校培养人才接轨,为新兴产业服务。

五年贯通,提质培优。学校16个专业,整体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衔接,全面实施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贯通培养,统筹发展规划设计、统筹专业设置调整、统筹培养方案制定、统筹师资培训调配、统筹实训实习就业,破解高技能人才供给侧问题。产改以来,30余名学生代表所在高职院校参加全国、省级各项大赛,均获得优异成绩。2名毕业生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人获“全国优秀维修工”称号。

校企合作,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专业建设紧密对接产业发展,教学过程融于生产过程,教学标准体现职业标准。智慧物联专业与海尔合作建设学联网产业学院,对接青岛“工业物联网之都”。物流专业与北京络捷斯特公司共建长风物流学院,培养港口物流技能人才。机电专业与ABB和海信日立中央空调共建工业机器人培训中心,培训高端技术工人,满足新区企业因智能升级带来的新技术人才短缺。汽修专业与大众瑞源等四家企业共建中德诺浩培训中心,开展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计算机专业与联想共建金蓝领培训中心,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与IFE-威奥轨道、海尔、海信等120多家企业建立起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育人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学生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企业对学生满意度高,30%以上的毕业学生经过3-5年成长为企业的班组长和技术骨干。

打造跨企业培训中心,创新“双元三地”现代学徒制。学校与德国莱茵科斯特青岛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制造跨企业培训中心”,构建“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的双元三地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产改以来,承担起企业和学校双主体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工业网络通信、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技术领域开展培训,与IHK、HWK合作开展专业资格认证,开展学生及师资培养,为当地企业提供人员培训、设计、咨询、服务外包等服务,每年在职学历培训1600余人,年培训职工1500人。

[责任编辑:杨凡、崔中连]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山东开展执行案款集中清理专项行动 结案55.3万件

记者今天(11月18日)从省法院获悉,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今年以来,省法院在全...[详细]
大众日报 2021-11-19

山东能源行业清洁低碳转型获3000亿元绿色金融支持

今天(11月18日),山东省能源局与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能源领域银企对接视频会议在济南举行。协议明确,未来5年...[详细]
大众日报 2021-11-19

山东出台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支持新时代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让老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日前,山东省...[详细]
大众网 2021-11-19

张连钢:钢是这样炼成的

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技术中心首席科学家张连钢这样给自己下定义。这个不善于讲场面话的理工男,干成了一件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大场面”事...[详细]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1-11-19

25项措施!山东出台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支持新时代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让老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日前,山东省...[详细]
大众日报 2021-11-19

他的名字“点亮”这座城市!李涌同志被追授“青岛楷模”称号

11月18日上午,“青岛楷模”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在青岛大剧院举行,青岛市委宣传部追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同三高速公路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李涌同志...[详细]
鲁网 2021-11-19

青岛、惠州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

据中国文化传媒网报道,日前,2021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线上联席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青岛市和惠州市加入...[详细]
安徽日报 2021-11-19

南宁市美术优秀作品展在青岛画院美术馆开幕

本报讯(记者李宗文实习生梁宁宁)近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壮美广西·魅力南宁”2021年广西南宁市美术优秀作品展在青岛画院...[详细]
南宁晚报 2021-11-19

“十四五”山东将建成百个光伏乡镇千个光伏乡村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促进乡村绿色能源综合开发与多元利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实施,近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能源局...[详细]
农民日报 2021-11-19

山东聊城茌平区振兴街道 家门口的“公益课堂”开课了

今年以来,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蒲公英公益课堂”,内容...[详细]
农民日报 2021-11-19

山东聊城茌平区振兴街道 家门口的“公益课堂”开课了

今年以来,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蒲公英公益课堂”,内容...[详细]
农民日报 2021-11-19

山东能源行业清洁低碳转型获3000亿元绿色金融支持

□记者张文婷通讯员周宏庆张建佩报道。本报济南11月18日讯今天,山东省能源局与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能源领域银企...[详细]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2021-11-19

覆盖11个省区 黄河流域“9+2”跨境电商产业合作交流机制在青岛落地

本报青岛11月18日讯今天上午,黄河流域“9+2”跨境电商产业合作交流大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会议以“跨商联动携手共赢”为主题,以“线...[详细]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2021-11-19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