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闪电深1度|“吨半粮”农田是如何建成的?——山东德州样本观察

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贺晓菲

2023-11-24 16:04:11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4日讯 即便放眼全国,山东德州这个“种粮大户”的履历也颇为亮眼——

明清时期,这里是运河漕运的重要粮食集散地;

上世纪80年代,这里是黄淮海平原创建“吨粮田”的典型代表;

2009年,德州成为全国第一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

2021年,德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

如今,老履历上又添新作为。

2023年,德州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其今年夏粮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总产增量全省第一。

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粮食优质增效方面,“种粮大户”德州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01/ 德州“吨半粮”农田建设“出圈”

地理版图上,地处山东西北部的德州,恰好位于北纬36°,是国际公认的“黄金优麦区”。2021年,德州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提出用5年时间创建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可谓谋深虑远,落子千钧。

德州自古就有“天下粮仓”之誉。作为全国5个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城市之一,其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150亿斤以上,占全国的1%、山东的1/6。用占全国0.9%的耕地,德州产出全国3%的小麦、1.4%的玉米。也正是有了如此丰厚的粮食生产底蕴,德州于两年前在全国率先启动的“吨半粮”产能创建工作,备受期待。

所谓“吨半粮”,就是一年两季亩产粮食达到一吨半,即1500公斤。在提出创建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的一年后,德州就交出了令人惊喜的成绩单:2022年,德州市114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小麦玉米周年平均产量达到1490.1公斤/亩,其中产量超过1500公斤/亩的面积达到61.8万亩,占比54.2%。

这意味着,德州“吨半粮”产能创建首战告捷,创建全国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高产示范区的目标初步实现。

成绩如此耀眼,背后的不遗余力可想而知。

图/2022年6月,德州举行“吨半粮”示范区创建工作首季“开门红”记者见面会

为保障“吨半粮”目标实现,德州当地建立“书记抓粮”机制和省部共建机制,市、县、乡、村都设立领导“指挥田”,村抓样板田、镇抓示范方、县抓核心区、市抓高产片,真正把“书记抓粮”落到了实处。同时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等“六大工程”、加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统筹推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良户、良网深度融合……可以说,德州对“吨半粮”示范区创建工作重视程度之高、推进力度之大,彰显出其在粮食生产高基数上促进单产不断提升的魄力和远见,同时也让人们看到德州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实现更大作为。

02/ “吨半粮”背后的“三良”之法

“保持稳产‘吨半粮’的秘诀是什么呢?”

德州陵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时磊不久前在接受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栏目采访时表示,“良种、良田和良法”是保持“吨半粮”稳产的秘籍。

这句来自田间地头劳动实践的总结,在德州各地皆有生动注解。

良种是粮食增产的源头。如今,德州各地早已把“供良种”作为“提单产”的关键环节进行落实。在德州市平原县,当地加大优势品种提纯复壮和新优品种展示扩繁,吨半粮核心区良种供种率达到了100%。在德州市陵城区,当地与国内知名制种公司加强合作的同时,每年拿出700万元,支持全区统一供种,其“吨半粮”核心区已实现高抗优质高产小麦良种全覆盖。

截至2022年,德州市小麦种植面积中,济麦22、良星系列、山农系列高产优质品种占到80%以上,当地“吨半粮”核心区优良品种包衣率达到100%。

良田配良种,提质更增效。德州各地着力打造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更让种粮人体会到高产的快乐。

齐河县华店镇后拐村的种粮大户赵金城只需轻轻一刷手中的智能灌溉射频卡,就能实现取水浇灌,大大提高了农田灌溉效率。夏津县香赵庄镇香农党建共同体党支部书记卢希磊表示,“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粮食产量至少增加了10%。”

麦田集中连片统一种植,平移式喷灌机高效作业;电子屏实时显示着风速湿度,智能灌溉省时省力……这些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高标准农田,无疑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载体。

图/高标准农田自走式平移喷灌机

近年来,德州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德州成功创建全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县5个,已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772.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以上。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耕地地力提升工程,核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6.71克/千克,高出一般地块0.3个百分点,为粮食高产稳产打牢了基础。

但对德州来说,这还远远不够。据了解,德州将锚定完成825.8万亩高标准农田创建目标,积极构建全市整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格局。这一目标的提出,也让人们看到未来德州粮食高产的更多可能。

03/ 紧紧抓住农业的命脉

事实上,德州“吨半粮”搞得好,很大程度上是当地抓住了“关键之钥”,那就是水利建设。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在德州,当地以占全国0.05%的水资源量,灌溉了全国0.4%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的粮食,有力支撑了“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

禹城市莒镇齐集村种植大户齐德安种植了100多亩小麦,今年迎来了大丰收,他告诉记者,以前浇地得用水泵从河沟里抽水,费劲儿、还受自然条件限制;现在有了机井,“省时省力还少花钱。”齐德安算了算账,高标准农田的灌溉比以前省水又省钱,粮田真正变“良田”。

齐德安的讲述可以视作个体的切身体验,从宏观角度出发,近年来,德州市的整个水利系统抢抓建设机遇,以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经济融合发展为方向,统筹谋划、重点突破、系统推动,切实形成了一套将农田沟渠与水系相连通,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的完整工作体系。

目前,德州共有13个大中型灌区,其中大型灌区2个、中型灌区11个。其中,潘庄灌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灌区水效领跑者”、全国“节水型灌区”,韩刘灌区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灌区”,豆腐窝灌区入选全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及全国数字孪生灌区试点,李家岸灌区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管理灌区”。这些灌区,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起到了“压舱石”作用。

今年6月,德州再度迎来利好,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奋战,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禹城施女湖水源工程顺利完成节制闸、涵闸、筑堤、防渗等建设工作。项目完工后,通过丰产河引蓄徒骇河南营闸上游水源到施女湖,可直接为1万余亩农田提供灌溉。

“藏粮于田”筑千秋基业,水利命脉保粮食安全。融合“水+N”发展,德州水利助力农业增产增收,将乡村振兴的鼓点敲得更加密集而紧凑。

闪电新闻记者 贺晓菲  报道

[责任编辑:贺晓菲 刘玉良 黄鹏伟 张倩]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