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绿色发展,校企联融,打造中国产教融合的“京博样板”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2-03-22 16:46:03

近日,由京博控股集团和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主办的“京博杯”公共艺术设计大赛,经过“初评+复评+终评”评选最终落下帷幕,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山水之间》从参评的三百余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此次大赛是京博控股集团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共同主办,前后历时7个多月,大赛吸引了来自海内外众多设计师、独立艺术家、全国各类高校学生及专业设计机构,并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记者了解到,2021年京博与高校联合举办的系列活动达到10余场,涵盖营销方案策划、工业工程应用案例开发、品牌策划、创业设计等等。

以制造业为主营业务的京博控股集团举办艺术设计大赛?并如此热衷与高校合作?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战略布局?

对此,记者从京博控股集团董事、首席运营官兼总裁汪君华在本次大赛终评的致辞中,找到了答案:绿色发展,校企一家。

探索“1+3”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作为工业企业,“三废”是最常见的污染。而在京博控股集团,“三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开展获得显著成效。京博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马韵升说:“这个社会没有垃圾,只有资源,垃圾是好资源放错了地方,只是没有得到认可和利用。”

目前,京博已将产业链中产生的”垃圾“、“废物”进行利用并建立相关产业公司,延长产业链条,构建起绿色循环经济链条,真正实现三废减量化、资源化、价值化。

在固废综合利用方面,京博依托技术创新将热电厂产生的煤渣充分利用,生产具有容重轻、保温隔热、防火抗震等优越环保性能的绿色新型建材产品,实现主要固体废弃物 100% 资源化利用。

在废气回收利用方面,现已实现含硫气体全部消耗不外排,减少废气对大气的污染;回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进行净化提纯,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 ,提高了废气利用价值。

在废水治理与循环利用方面,京博通过污水汽提回用净化水,回收利用各装置冷凝水 ;并已建设实施超滤反洗水、反渗透冲洗水一体化回收利用项目。

在实现三废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京博还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有机联动,通过食品化、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实现生态循环、农业循环、产业循环,建立能够引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与模式,让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生产力和原动力,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四化生态圈,实现农业产值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现在京博控股集团形成了体系完善、效益突出的“1+3”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三产融合;形成的废气开发回收利用产业链,实现公司废气回收利用;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实现固废全部有效利用;废水治理循环利用产业链,实现废水的治理和循环利用。

本次“京博杯”公共艺术设计大赛,以工业机械废弃物作为原材料,通过对废弃物进行再设计、再创造,让工业机械废弃物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这也是京博控股集团在工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又一有效探索与尝试。

探索构建N1N产教融合模式,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

京博控股集团的前身是1991年成立的博兴县润滑油脂厂,其前身就是一家校办工厂。1995年现任董事局主席马韵升来到企业后,就提出了“校企一家”的理念。时至今日,京博也从一个校办企业发展成为位居中国500强的现代企业集团,这与重视校企合作、担当社会责任密不可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企一家”的理念早已深深融入京博的企业基因之中。

进入新时代,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的重任。如何让教学与科研与产业实际更加匹配,创新成果如何更好的转化为生产力,成为高校共同面对的课题。京博控股集团抓住高校需求点,用“N1N产教融合模式”给出了答案。

2019年4月,京博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马韵升基于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理念,首倡“建设京博N1N教学实训与科研转化基地”。即利用京博的产业平台成为N个大学的人才培养平台、科研转化基地和校办工厂,并带动地方N个产业和产业链加入到产教融合的队伍中来。用京博这一个平台,一端链接起高校人才,另一端链接着科研产出。

通过“N1N产教融合模式”,学校和企业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校可以更好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将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造福百姓,造福社会,造福国家。

京博N1N教学实训与科研转化基地自运行以来,京博与国内外众多高校共建15个专业大类190多个教学实训场景,并为90余所院校近6000名师生提供3-6个月不等的教学实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7个专业将一学期以上的N1N学训纳入本科学生培养方案;蒙纳士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西澳大学3所海外高校将在京博N1N的学训计入学分体系,实现海外高校学分认定突破。通过N1N共育模式创新,企业参与“三教”改革成果获得认可,同时也促进高校由教学走向教育。目前,京博与各大高校在研科研项目上百项,数十项科研成果已实现产业化。

与此同时,京博凭借在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方面的有效探索,已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并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优秀单位,“京博N1N模式”写进国家人社部出版的首部《中国培训事业发展报告》蓝皮书。

2021年,国家教育部提出:支持高校用好学科交叉融合“催化剂”,推进“新四科”建设。而京博已经与众多高校在“四新”建设领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跨界联融,并取得丰硕成果。

在新工科方面,京博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武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先试先行,深度产教融合,建立学科知识+工作场所知识的课程体系,实现省部级新工科项目重大突破。

在新农科方面,京博携手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躬身力行,依托吕艺全国特色小镇优势和数万亩农业基地,为农科师生提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面向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开展历练的“试验田”。

在新文科方面,京博与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并肩,依托京博产业和仁孝文化,交叉融合,为文科师生提供价值重塑的“大文科”视野。“京博杯”公共艺术设计大赛正是京博与江南大学在新文科领域一次新的跨界和融合,同时为新文科建设探索出了新的路径。

2021年时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王云霏在调研京博产教融合工作开展时表示:京博产教融合工作颇有成效,京博 N1N 基地有亮点、有特色,具有可推广性。希望京博进一步提炼总结好 N1N 模式,提高协同育人与科研成果转化水平,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和教育事业发展。这既是对京博校企合作模式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京博校企合作模式的更大期待。

闪电新闻记者 周迎春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不怕苦累心系师生 致敬山工院校园最美守护者

不怕苦累心系师生 致敬山工院校园最美守护者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校内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详细]
齐鲁网 2022-03-22
“云端”重启,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平稳顺利实现线上教学紧急切换

“云端”重启,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平稳顺利实现线上教学紧急切换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驻地部署要求,分析调度研判疫情形势,春季学期线上教学紧急切换相关工作迅即展开,“云端”重启平稳顺利。[详细]
齐鲁网 2022-03-22
线上教学进行时 “云”上禹教更精彩 禹城市多举确保“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

线上教学进行时 “云”上禹教更精彩 禹城市多举确保“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

为保证疫情防控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禹城市教体局多方统筹、科学谋划,积极部署线上教学的各项工作,努力让学生在家学得更好。[详细]
齐鲁网 2022-03-21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