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站在坝头看黄河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芦艺汀

2022-10-17 16:02:10

原标题:站在坝头看黄河

来源:中国税务报

原标题:站在坝头看黄河

来源:中国税务报

老家在黄河之南,大堤脚下,一个4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

河有河堤,河堤有内河堤,外河堤。内河堤与外河堤之间叫滩区,土质肥沃,种啥长啥,有“一种吃三年”之说。当地人把内河堤称为生产堰,一人多高,防止河水上涨溢出来,保护滩区农业生产。外河堤就是黄河大堤,比十层大楼还高,上面能跑汽车。

一年四季,黄河多数时候表现温和。它在河道里静静流着,不知疲倦,不分昼夜,与村庄相守相共,像一位勤奋、乐观的邻居。河水变窄的季节,水边露出大片光滑的沙地,像故意留给孩子们的沙场,我和伙伴们赤脚在沙地上奔跑、写字、画画。这时黄河好像睡着了,任凭我们在它身边追逐嬉闹。

村民春播、秋种,黄河也变得忙碌起来,播种机播到哪里,它就跟着浇灌到哪里,跟农民一道关心着土地和粮食。村里人就连做豆腐、洗衣服、牛畜饮用,都用沟渠里引来的黄河水。用黄河水比用井水做的豆腐嫩,口感好;用黄河水洗衣服干净;黄河水不寒,牛畜喜欢饮用。可以说,黄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也曾见过发怒的黄河。那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天,我听着外面簌簌的雨声,坐在家里看书。上午11点左右,村支书在大喇叭里说,黄河发大水,八千流量的洪峰已到济南,形势严峻,要求村里18岁到45岁的男劳力赶紧吃饭,吃完饭带上铁锨去黄河上抗洪。一说带铁锨,就明白是筑堰堵口子。当时我十六七岁,和母亲打声招呼,就找把铁锨披着雨具上了抗洪一线。出门时,不忘把一页纸和一支圆珠笔装裤兜里。

那时我中学毕业,已开始写稿子,县广播电台经常广播我写的新闻稿。带上纸笔,去到一线,可以随时把感人事迹记录下来。等我跟着队伍冒雨赶到生产堰,发现形势不仅仅是紧张,还非常可怕,只见河水已经满槽,水面只差一拃就漫过生产堰。

阴沉的天幕下,看不清对岸,上下游都是水天雨相连,河内泥沙翻涌,打着漩儿转,水下传出轰轰轰的沉闷的吼声,仿佛憋着一股巨大的力量要爆发出来;河边的水也不闲着,在“咣叽咣叽”冲击着生产堰,仿佛在试探着能从哪里冲出来。我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水,第一次见识到悬河的可怕,看得头发晕,不敢站到水边。

我们的任务是挖土在生产堰上再筑一道土坎。于是,七八个人站成一排,一直排到庄稼地,用铁锨接龙,把一锨锨土送上堰顶。一阵紧锣密鼓的传送,不到一小时,堰顶贴水边筑起一道20厘米高的土坎。准确地说,那是一道泥坎,因为下着雨,一锨土传到堰顶已经变成了泥。下午5点左右,最危险的洪峰终于过去,生产堰保住了,黄河南岸滩区几千亩庄稼保住了。

那个年代,村里没有电话,更没有网络,我每写完一篇新闻稿,为了时效性,都是骑自行车送到县广播电台。上午送去,往往下午或晚上新闻就会播出。

每次从县里回来,我都喜欢坐在黄河边歇脚。一个人静静地倚坐在坝下,没人打搅,没有杂音,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河风习习吹在身上,我眯起两眼望着黄河逶迤而来,从我身边流过,东赴大海。此时的我什么也不想,又什么都在想。我的精神与黄河同行,我用思想和黄河对话。

黄河之于我,任何表述语都是苍白的,无论是在那个物质、文化生活贫瘠的年代,还是物质丰富岁月静好的时代,黄河都是我的精神高地。它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出发,跨高原、闯峡谷、迈平原,奔行万里,历九曲而矢志不移,负泥沙仍砥砺前行,这得是多么坚定的信仰!

信仰,总是给人力量。

后来我离开村子,进了城里,每次回老家,都会站到引黄闸坝头看黄河。坝头已经改造成公园,种花养草,吸引游人。有人来黄河是看风景,有人把黄河当成背景。我来,是看望我多年的邻居,当年我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生活,也许有无数次出发,但生命出发只有一次。只有站在源头看走过的路,才能发现你的人生是选择了捷径,还是选择了不易走但能走得更远的路。

河流如此,人亦如此。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淄博市张店区税务局)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焦传海:守护乡土文化的“最美滕州人”

这里是级索村文史馆、党史馆所在地,也是滕州市的红色教育基地。这座文史馆的筹建发起人,是一位年逾古稀、满头华发的老人,他就是国家税务...[详细]
中国税务报 2022-10-17

“九个篇章”构建家校社育人网络

拖延症的孩子怎么办。……山东省诸城市妇联创新开展“九个篇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升行动,让家长们从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良方。“为维护未...[详细]
中国妇女报 2022-10-17

妇女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 妇联改革建设的根本遵循

报告写入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这是该表述第三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此外,报告中还...[详细]
中国妇女报 2022-10-17

站在新的起点, 我们对科教融合发展信心十足

◎王英龙【亲历者说】转眼间,在科教融合大背景下组建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已经运行5年有余。这5年,我们感悟良多。从历史上看,...[详细]
科技日报 2022-10-17

中国第一高树等身照亮相 380岁仍健康生长

这是继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对高黎贡山72米秃杉攀登采集之后,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进行种质资源收集的第二棵创纪录巨树。此次...[详细]
中国青年报 2022-10-17

昔日荒山变果园 生态致富双丰收

眼下,山东省莱西市冬桃成熟上市,果园处处是丰收的景象。近年来,当地将两万多亩荒山种上果树,在守护绿水青山、厚植生态家底的同时,年增...[详细]
光明日报 2022-10-15

山东这十年 |累计完成水利投资3881亿元 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10月14日,山东省委宣传部举行“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发布会第十三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水利发展成就。会上,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详细]
中国日报网 2022-10-14

对标一流 青岛推出“1037”方案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青岛市印发实施《关于省委省政府的落实方案》,提出10个方面37项工作举措,简称“1037”实施方案,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落实方案指...[详细]
中国日报网 2022-10-14

青岛市南区:让文化“软实力”成为老城区复兴发展的“硬核”

9月28日,筹备一年多的青岛市中山路城市记忆馆项目正式向公众开放,成为了中山路上又一重要的文化地标。今年以来,博物馆、记忆馆、展览馆...[详细]
中国日报网 2022-10-14

山东临沂:返乡新农人带货助增收

镜头前,新农人赵欣欣笑脸盈盈,利落地将面团擀成皮、包入馅、捏成形,再放进蒸锅。在外几年,她日夜思念着生她养她的故乡。蒸馍馍、烙煎饼...[详细]
中国商报 2022-10-14

摆脱“门票依赖症” 旅游业探索新模式

张国栋今年以来,福建武夷山、山东崂山、陕西华山、湖南张家界大峡谷和七星山等景区纷纷出台免门票政策,推动旅游市场复苏,提振市场信心和...[详细]
中国商报 2022-10-14
《​人民日报》点赞山东:“智慧养老”让便捷服务触手可及

《​人民日报》点赞山东:“智慧养老”让便捷服务触手可及

10月14日,《人民日报》10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党的二十大”专栏以《智慧养老让便捷服务触手可及》为题点赞山东。报道称,近年...[详细]
人民日报 2022-10-14

加强专业调控 健全协同治理机制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新时代全国普通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是各...[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2-10-14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