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闪电评论|多措并举,山东用实招助力大学生就业

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

2024-03-25 15:09:03

阳春三月,春风骀荡。一场大学生招聘会在聊城大学如约而至。“我是艺术生,学校招音乐教师吗?”“有编制吗?”“入职后一个月收入多少?”……22日上午,山东省2024年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在聊城大学举办,300余家单位现场揽才,共提供就业岗位约1万个。双选会现场设有政策指导、简历“门诊”、面试指导、留学咨询等服务区。

大学生就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政府,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情况,山东频频打出促就业的“组合拳”,缓解就业难题,让人民群众有了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3年,山东城镇新增就业124.5万人,新增城乡公益性岗位61.9万个。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力稳就业促增收,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省份建设,支持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稳岗扩岗,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措施。实施“社区微业”行动,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0万个。实施“创业齐鲁”行动,新培育20个省级创业街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新增高技能人才15万人。

做好政策引导,让就业好政策成为惠民利民之举。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促就业保民生的制度规章,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制度保障。去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去年1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结合本省实际情况,适时推出了稳就业、促就业的地方法规,保证了全省大学生的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近年来,山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措施,其中包括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并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可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吸纳就业人数多、稳岗效果好、用工规范的小微企业,实行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单户授信额度最高3000万元,按规定给予原则上不超过4%的优惠贷款利率。对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并为其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的,全额补贴企业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好政策的积极兑现,进一步激发了企业招录大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大学毕业生找到了工作。

企事业单位有担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大学生就业“蓄水池”。近日,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工商联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印发通知,联合开展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促就业“国聘行动”。“国聘行动”面向202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施时间为2024年3月至8月。事业单位、央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撑力量,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平台。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央企因为待遇好,工作稳定,备受青年人的青睐。近年来,山东的事业单位、央企和国企在校园招聘上加大了力度,这意味着更多的学生可以有机会进入事业单位、央企和国企工作。

2021年以来,山东省国资委以“培育品牌、搭建平台、促进就业”为目标,启动“才聚齐鲁 成就未来”专项招聘。近三年,共计开展575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项招聘活动。2023年,山东省国资国企签约应届高校毕业生2636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8598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在全年招录员工总数中占比达64%。

瞄准创新人才新高地,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大力培植新质生产力创新型人才,高端人才就业“路路畅”。目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项目,新能源、新兴产业等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前沿人才更是大受欢迎。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充分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山东抢抓人才战略机遇期,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高端人才就业铺路架桥。山东高校把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的重要参考,打造以服务需求为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相互促进与支撑的良性循环。瞄准急需的新型社会专业,高校果断调整专业设置,为社会输送急需人才。这些创新型人才一旦毕业无疑将会成为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抢手货”。

山东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2024届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84.2万。为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春季,山东省教育厅陆续在8所高校举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同时开展线上就业双选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可通过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直接完成面试、签约、就业手续办理等业务。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山东在保障大学就业问题上出“实招”,用善举,当成一件民生工程来抓,彰显了就业难齐抓共管就不难的制度善意,为破解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文/李红军)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责任编辑:谷明 刘科春 佟国强 郭常宏]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