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禾下乘凉”不是笑话,是这位老人的粮食安全梦……

来源:齐鲁网

作者:庞全 张阿隆 张超

2019-11-22 14:18:11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2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水平落后,水稻平均亩产仅为100多公斤。上世纪50年代,能够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奢望。如何解决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湖南安江,一位叫袁隆平的年轻人看到国家这一迫切需要,毅然转行投身水稻育种。在此之前他的主攻方向是红薯。

暴风截图20191122189657218.jpg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试验田选种时,意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子又大又饱满,籽粒多达230粒。他把种子小心翼翼地收起来,第二年播种下去了一千株,天天精心管理。然而,种下的是希望,到了收获的时候,袁隆平却是大失所望:“高的高,矮的矮,早的早,迟的迟,一千株没有一株和它老子是一样的。”

暴风截图20191122186694687.jpg

面对这样的结果,袁隆平反复琢磨其中的奥秘,最终得出结论:这株高产水稻本身就是一株天然杂交稻。水稻要丰产,杂交才能产生优势。经过分析与大胆的推断,袁隆平提出,这株高产的天然杂交水稻的父母代,一定有一株是“雄性不育株”。这是一类特殊的水稻,其自身花器中,雄性器官发育不完善,因而不能自身繁殖,需要借助于外来水稻花粉才能结出种子。1966年2月,袁隆平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震动了整个农业界和科技界,水稻杂交的秘密由此揭开。

暴风截图20191122186741734.jpg

方向找到了,只是水稻杂交育种“长征”的第一步。几年里,袁隆平和助手尹华奇、李必湖轮流到气候温暖的海南、云南等地育种,用1000多个常规水稻品种,与最初找到的雄性不育株及其后代进行了3000多次杂交试验。

暴风截图20191122186919921.jpg

然而,一次次试验后,稻种中能保持不育特性的比例不但没有提高,而且不断下降。但是袁隆平却并不气馁,他说:“怕失败,就别搞研究,哪有那么一帆风顺的呢?失败之后总结经验教训再来,不要气馁,灰心丧气。”

197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袁隆平和助手在海南找到了一株野生稻雄性不育株。经过测定得知,它是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的“野生败育”株。这是水稻杂交育种极其难得的样本。袁隆平将这株珍贵的野生稻命名为“野败”。1972年,袁隆平把通过“野败”转育成功的杂交水稻,同常规稻种植在一起,试验的结果却只表现在禾苗长势上,除了稻草比常规稻多一倍之外,稻谷没有表现出增产优势。当时就有人讲风凉话,“可惜人不吃草,人要是吃草,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

暴风截图20191122187180718.jpg

一片质疑声中,袁隆平却看到了杂交稻的希望,“表面上看,我们确实是失败了,但是本质上我们是成功的。为什么?水稻有很强的杂交优势。这个优势表现在稻草上还是稻谷上,那是个技术问题。”

暴风截图20191122187123921.jpg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为了研究高产的杂交水稻,那些年袁隆平和助手们吃了多少苦。当时条件很差了,种子催芽,没有温箱,他们就用体温催芽,把种子放在胸口上。因为人的体温是37摄氏度,而水稻发芽的最好的温度就是30到35摄氏度。

暴风截图20191122187270109.jpg

在袁隆平的带领下,全国多家科研单位协作攻关。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也是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的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

1974年,籼型杂交水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试种,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1996年,农业部立项中国超级稻培育计划,袁隆平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接连完成。国际上把杂交水稻研究应用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暴风截图20191122187341265.jpg

1979年开始,中国的杂交水稻走出国门,目前已引种到亚洲、非洲多国。2016年开始,袁隆平带领团队,向“海水稻”项目发起挑战。

暴风截图20191122187399156.jpg

有人问袁隆平,在水稻增产的道路上,您最终的目标是什么?袁隆平这样做了回答:“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这个梦是真正做过的。我梦见我实验田里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这个梦想就是向高产进军。还有一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果能覆盖全球一半水田,每年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能多养活四到五亿人口,这将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闪电新闻记者 庞全 张阿隆 张超

[责任编辑:杨凡、张帅、厉彦东]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总数17人!山东大学一天俩教授当选院士,还有俩校友

总数17人!山东大学一天俩教授当选院士,还有俩校友

今天上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单,山东大学陈子江、李术才两位教授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详细]
齐鲁网 2019-11-22
解读2020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华为最受欢迎,民企青睐度远超国企

解读2020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华为最受欢迎,民企青睐度远超国企

2019年已经到了尾声,进入2020年又一届毕业生将要踏入社会。广大学子更多的是选择考研还是就业,又青睐哪些企业?一起来看[详细]
齐鲁网 2019-11-22
山东毕业生薪酬居国内第二梯队 江苏企业最爱来抢人

山东毕业生薪酬居国内第二梯队 江苏企业最爱来抢人

据统计,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874万,同比增长40万,再创历史新高。山东新一轮的抢人大战也即将拉开序幕。[详细]
齐鲁网 2019-11-22
重磅!山东大学李术才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重磅!山东大学李术才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术才当选工程院院士[详细]
齐鲁网 2019-11-22
为老师正常施教撑腰!教育部拟出新政:教师可视情况对学生适当惩戒

为老师正常施教撑腰!教育部拟出新政:教师可视情况对学生适当惩戒

为老师正常施教撑腰!教育部拟出新政:教师可视情况对学生适当惩戒[详细]
齐鲁网 2019-11-22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