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打造齐鲁样板 田间地头话振兴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2018-06-24 07:07:06

图①:邹城市看庄镇土豆节。 图②:曲阜市北元疃村村民观看四德榜。 图③:济宁一些村庄里已经建设了青年旅社。

编者按

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指出,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统筹谋划,科学施策,着力推动“五个振兴”,再创“全国农业看山东”新辉煌。近期,本报开展“走转改—青年记者一线蹲点”活动,青年记者围绕乡村振兴的主题,奔赴济宁进村庄入农户,蹲点调研两周,在田间地头与村民聊家常话农事,形成这组报道,描绘新农村,展现新变化,敬请关注。

产业振兴

“地蛋”变成了“金疙瘩”

□本报记者 常 青 张 晨

王浩奇 孟 一

“今年土豆收成还不错,俺家的土豆又大又好看还好吃!”5月24日下午,邹城市看庄镇李楼村53岁的土豆种植大户李继泉,正在地头看着自家的土豆装车,这些土豆将出口到日本。

看庄镇位于邹城市最南端,是鲁西南有名的“土豆之乡”,目前全镇土豆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土豆10.5万吨。看庄镇镇长房亚东说,“看庄土豆,炒着脆,炖着面,格外好吃。”

看庄土豆为啥如此出名?“我们这边是沙土地,适合土豆生长,而且我们种土豆用的都是有机肥料。现在已经上市的春季土豆,品质尤其好,春季土豆生长的过程中天气还比较冷,病虫害少,不用打药。”在李楼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兴才向记者介绍。看庄土豆在2009年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3年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看庄老百姓把土豆称作“地蛋”,如今这土里边刨出来的疙瘩蛋获得了国际认可,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

李兴才说,“土豆在国内出售不论个头大小,都是1.05元一斤,但是出口的一级果一斤能卖到1.7元-1.8元。”

可在几年前,看庄的土豆却没有这样喜人的价格,销路也没有扩展到国外。“2014年以前就是追求产量高,因为卖土豆不管大小价差很小,当然是越多越好,我有产量,卖出去就拉倒了。但是现在个头大的价格要比小的贵一倍多,当然要种大的。”李继泉说。

“现在大家生活质量高了,都追求品质,愿意多花一点钱买更好的。”李兴才介绍,“出口到国外的土豆要求很高,一颗土豆的重量不能低于四两,颜色、形状都要好,才符合出口标准。”

随着市场需求的转变,看庄人的土豆种植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为了能够多收点土豆,农药、化肥用得都很多。现在用的是有机肥料、生物菌肥,没有用的秸秆、花生秧子也都粉碎了撒到地里。看着是麻烦了很多,但是效果确实好。”

李继泉算了笔账,以前每亩地能种六七千棵,一棵土豆能收获1斤就不错了,一亩地也就5000斤,现在一亩地种四五千棵,但是收获1.5斤以上的能达到一半,一亩地能收7000斤,高产的时候甚至能达到8000斤。“今年土豆行情比去年好,我这12亩土豆大概能收入9万块钱吧。”

“我今天挖到了几个大土豆,每个大概有两斤半,要是地里能刨出更大土豆,我得包好了放冰箱里存起来,再过一个月,俺们这的土豆状元评选就开始了,谁家的土豆最大,有奖励咧。”李继泉看着自家地里还没挖的土豆,满怀憧憬。

记者手记

从过去的吃不饱到现在的吃不完,从过去的“有没有”“够不够”到如今“好不好”“优不优”,当产量基本饱和,若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就必须走质量兴农之路,打造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

从卖给周边村镇到远销日韩东南亚,从“卖出去拉倒”到举办土豆状元评选,从一筐筐到一个个,李楼村的土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靠优秀品质与鲜明特色占得了先机。

人才振兴

家书召唤离乡游子

□本报记者 毛鑫鑫 徐超超 于新悦

“尊敬的杨雷:中秋节忆乡愁,一物一思念。唐村人的乡愁在潘氏祠堂屹立三百余年的古柏青黛里,在王炉石婆婆像前祈福儿孙安康的回忆里,在西田泥咕咕吹出的古朴拙雅的哨声里……乡愁难舍,乡音难改,故土难离!游子想念家乡,家人更盼您回家!”2017年中秋节前,在烟台中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国内市场部经理的杨雷,收到了一封来自邹城市唐村镇老家的书信。像这样的家信,唐村镇党委、政府一共寄出了158封。

中秋节当天,40多位离家短则几年、长则数十年的唐村人回来了,迎接他们的,是家乡熟悉的舞蹈和美酒,还有一场名为“月是故乡明 乡贤回乡恳谈”的活动。

乡村振兴难,最难在人才,中高端人才不愿意来,来了也难留下。面对这一状况,唐村镇选择从离家游子入手,本着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开放思维,给从镇里走出去的有为乡贤广下返乡帖,同时组织各村干部积极“外出拜乡贤”,邀他们回乡看看家乡的变化,有主意的出主意,有资源的牵牵线,让“乡愁”成为解决乡村人才困境的纽带。

“这梦想小镇搞得真不错,你们看这泥人,真的是把咱们小时候玩的东西做成了现在年轻人也喜欢的文创产品了!”从北京回来的田聪很激动,在他看来,文创产业是当下炙手可热的朝阳产业,找准方向走下去准没错。

让镇里意想不到的是,就在田聪回北京后没多久,他就带着几个文化传媒公司的朋友前来考察,并初步拟定了文化产业的投资意向。

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工作的李兴锋,向镇里提出了开展反季野菜种植的建议;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董继栋,希望提升家乡知名度,让更多人关注和支持唐村发展……158封家信唤回的不仅是离家的游子,更是他们愿意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心。

“像杨雷、田聪这样从村里走出去的优秀大学生,看得多、懂得多。”唐村镇杨春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传德说,人才振兴需要借力,而最容易借的力量,就是那些把根扎在了故乡的游子们。

记者手记

一封家信,恢复了游子和家乡的联系,唐村镇以血缘和乡愁为纽带,充分带动在外乡贤的力量,为农村建设争取了更多资源,也让在外乡贤成为了乡村振兴中的一股特殊人才力量。这启发我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能忽视任何一种有益的力量,并且要充分加以利用,切实激发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

唐村镇“外出拜乡贤”不以他们的社会地位、官职大小、经济实力为准绳,拜访谁不拜访谁完完全全由村民自己说了算,评选本地乡贤不设标准,不限名额,给村民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充分发挥了乡贤在家乡建设中的作用。

组织振兴

村里成立了理财小组

□本报记者 毛鑫鑫 于新悦

王浩奇 孟 一

去年10月,朱庄村村北一条修了60多年、难住了4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死胡同”通了。70多岁的村民朱传宝说:“路通了,是因为村里的账清了,老少爷们的心气顺了!”

前些年,朱庄村的财务就是一本糊涂账。账目不公开、经费没人监管,时间长了,村干部就给老百姓留下了“雁过拔毛、经手自肥”的印象。

“想干事先得融民心!”2014年村两委换届后,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朱红军意识到,村里的账务绝不能只由村支书“一支笔”决定。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以群众代表为主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对财务公开活动进行监督。村民们选出朱如德、朱如平、朱传科3人组成理财小组,2017年又增选朱传玉、朱玉地2人加入其中。

记者在一张为配钥匙而开的票据上看到,费用虽只有16元,却有朱如德、朱如平、朱传科3名理财小组成员的签字。次邱镇经管站站长刘艳丽告诉记者,按照规定,账单上有村党支部书记的签字、会计的签字以及民主理财小组的公章即可进行报账,而朱庄村的报账账单上,总会有理财小组成员的签字。

“公章只是放在我这里保管,我个人没有使用权。”朱如平说,只有理财小组的五位成员都在场,共同审核原始凭证、查阅有关财务账目,确定是合规开支并在账单上签了字以后,才能盖章。

村里费了老大劲挤出来的一点村集体收入,该怎么花才能让老百姓放心?朱庄村有严格的规定:花费100元以下的,当事人要经理财小组知晓才能去购买物品;花费100元至1000元的,除了当事人、理财小组,还必须要有村民代表参与;花费1000元以上的,必须开群众会论证确定。另外,每个星期都要理清账务,如果7天之内没有完善的审批手续,谁花的钱就由谁来出。

账务公开了,明了了,村民们心服口服、一呼百应。村里不仅很顺利地将荒废了30多年的8个坑塘治理、利用起来,还成立起合作社,流转土地600亩,种上了甜瓜、铁棍山药、莲藕等农作物。“村干部有没有私心,账本上一清二楚,修路方便全村也方便自己,俺没啥可说的。”“死胡同”里7个“钉子户”的心结打开了,主动配合搬迁,路很快就修通了。

记者手记

在农村,集体财务历来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账目乱,人心就乱。朱庄村有了理财小组,有了严格的制度,任何人都乱动不了集体的一分钱,村两委班子也实现了自身清,避免了猜疑,减少了矛盾,赢得了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农村的工作无外乎“信任”一词,赢得村民信任,再难的事也不难;失去信任,再简单的事也“不简单”。朱庄村通过创新理财小组赢得了民心,原来面临的难事自然迎刃而解。

生态振兴

山不在高有树则“灵”

□本报记者 常青 张晨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个“仙”在汶上县白石镇就是树。树,改变了昙山,也改变了山下的夏村。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昙山上就没有树了。”昙山海拔179米,山不高却与泰山一脉相承。过去,山下的夏村村民多以孵小鸡、小鸭为生,为了烧火炕大量砍伐昙山上的树木,原本树木茂盛、瓜果飘香的昙山逐渐变成了一座荒山。

山秃了,空气湿度降低、水源难以涵养,山里没了游客。荒山复绿,成了全村人的愿望,也成了穷山沟打响发展翻身仗的必然前提。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陆续有村民上山自发种树,然而由于缺乏管理,小孩子不经意的一把火就能把树苗烧个精光,山上始终栽树不见树。直到年仅30岁的村支书吴进军上阵,种树才找到有效路子。

2017年3月,吴进军主动和镇里签订了绿化昙山前山的协议,承诺三年实现树木覆盖80%,完成后给予补助。为了树木不再遭破坏,吴进军请了几个人,一天七八趟上山,如今已经栽了近4000棵树木,完成了50亩的荒山绿化,花了约50万元。

吴进军的执着没有白费,每个村民都感受到大山的变化。看山人夏祥仲在昙山护林已经5年了,过去山里湿度低,最怕过夏天,大日头往上一顶,汗水跟下雨似的往下流;如今,气温一高,村里的老少爷们都爱往山上躲,绿树成了最贴心的遮蔽。

树木的馈赠远不止那抹夏日的清凉。5月16日,记者来到昙山的半山腰,被一排排整齐的茶树所吸引。新摘的嫩芽,在田边的大铁锅里翻滚,飘出阵阵茶香。“茶树就像是一个精密的环境检测仪器,空气、水源,哪里出了问题都会报警,让你不敢轻易尝试种植。”村民刘成英说,山绿了、水清了,专挑好生态做文章的项目一个个接踵而至。从300余亩过万株的药用百合,到爬满枝头的猕猴桃,再到一从地里挖出来就被抢购一空的四粒花生……这些村民们过去见都没见过的新奇作物,一点点从山脚蔓延到了山间,枯井开始出水,老鹰开始筑巢,昙山,又活了。

神往。如今,节假日的昙山游人如织,夏村也借着与日俱增的人气,渐渐探索出“村南有花香,村北有果香,茶园有茶香,村内有饭香”的“四香”乡村游发展路径。“是绿树改变了昙山,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正在申请省级荒山绿化项目,把种树这件大好事继续做下去。”吴进军说。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夏村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良好的生态、不注意保护生态,产业很难兴旺,生活质量会打折扣;乡村振兴要盯住绿色不动摇、扭住绿色不松劲,让绿色成为美丽乡村的底色。

文化振兴

“三无”背后的北元疃

□本报记者 徐超超 李轶群

“四德榜”里无婆媳、村里村外无垃圾、满树石榴无人移……走进曲阜市息陬镇北元疃村,百姓口耳相传的“三无”故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在村口的主干道旁,刚刚更新的“四德榜”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但其它地方几乎村村都评的好媳妇、好婆婆,却不在北元疃的表彰之列。“现在评选时发现,一家的婆婆好了媳妇基本差不了,而媳妇好了婆婆也多半通情达理,好人好事越来越多,所以俺村干脆把评选项目改成了‘孝贤家庭’‘美洁净雅家庭’等内容,让更多家庭受到不同层面的表彰。”北元疃村党支部书记张佃壮解释道,“村里搞了15年评先树优,啥样的先进都选过,村里也从过去评少数先进,变成了现在的‘孤立’少数落后。”

“又来参观学习的啦?俺们村现在可是十里八村的榜样!”见到记者一行,村民王玉梅很自豪,一边说一边骑着三轮车到一里地外的村口倒垃圾。“2003年,别的村还不知道啥是翻盖垃圾桶的时候俺们村就实现了全覆盖,但去年把所有垃圾桶都撤了,集中在村东头和村西头设置垃圾收集处。”王玉梅说,之前虽然有清洁工定期清理垃圾桶,但难免还是会招蚊蝇,“现在已经习惯每天去村头倒垃圾了,虽然麻烦了点,但村里干净俺们也过得舒坦”。

处处干干净净是基础,人人彬彬有礼是关键。行走在整洁的村路上,两旁满眼都是石榴花。提起这些石榴,张佃壮又打开了话匣子,“村里种的是薄皮良种石榴,果子成熟时一棵树上就能结上百斤,市场价每斤5元起步,可村里没人私自去摘。”村民林艳艳领着2岁多的女儿对记者说,“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俺们也开始关心孩子的教育,要让他们从小做个文明人。每当树上结满果子的时候,大人们都会先从自己不乱摘做起,用行动告诉孩子‘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公家的就是公家的’。”

“三无”折射出了北元疃的文明新风。张佃壮把记者带到了村口的民俗馆,里面北元疃村13个姓氏家族的家风家训依次排列、悬挂在墙。“这些家训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写的,既是对家风的传承,也是对后辈的期许。”张佃壮说,村里每家每户都将家训做成公示牌贴在大门旁,悬挂在家中显要位置,时刻以家训规范家人的言行。

记者手记

关乎人文,化成天下。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北元疃村的贤良家风登堂入室,进入群众心中,潜移默化影响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内化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道德修养,还拥有了更为绵长和茁壮的生命力。也只有这样的文化,才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凝聚力、驱动力。

[责任编辑:杨凡、梁延菊]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烈日高温,火了济南南山大门牙小门牙

烈日高温,火了济南南山大门牙小门牙

烈日高温来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看到,还不到中午,这里已是人满为患。[详细]
齐鲁壹点 2018-06-23
弄潮“三问”——追寻“渔业第一县”荣成改革开放四十年

弄潮“三问”——追寻“渔业第一县”荣成改革开放四十年

无人机鸟瞰山东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桑沟湾海洋牧场。王阳时隔多年,88岁的“老渔民”唐厚运仍然记得改革开放前家乡小渔村的情景:身披油布衣,...[详细]
《瞭望》新闻周刊 2018-06-23
夏至到来气温升高 青岛千余空调候车室7月1日起开放

夏至到来气温升高 青岛千余空调候车室7月1日起开放

连续8年开放公交空调候车室。记者6月22日从青岛公交集团了解到,考虑到乘客等车时酷暑难耐,千余名志愿者对空调候车室进行了走访,7月1日起...[详细]
青报网 2018-06-23

青岛前5月主要经济运行数据出炉 新动能表现抢眼

前5个月我市主要经济运行数据发布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新旧动能转换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详细]
青报网 2018-06-23

青岛体育中考纳入等级录取 考试内容、时间看这里

《青岛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出台体育中考纳入等级录取自2017年入学初一生实施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其中第...[详细]
青报网 2018-06-23

青岛新增一天然气供热源明年启用 这些地方将受益

华电青岛燃机工程将于2019年供热季投产届时可拓展供热面积1590万平方米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记者从22日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组织的...[详细]
青报网 2018-06-23

山东发展“普惠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记者23日从山东省政府获悉,山东省将发展“普惠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以更好满足其农业装备购入和技术改造升级等融资需求。根...[详细]
新华社 2018-06-23
又一高端专业智库成立!“山东省戒毒研究中心”揭牌

又一高端专业智库成立!“山东省戒毒研究中心”揭牌

6月23日上午,在第31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山东省戒毒研究中心”在济南举行揭牌仪式。山东省司法厅厅长解维俊表示,成立“山东省戒毒研...[详细]
齐鲁壹点 2018-06-23
200余名志愿者公交站台服务 “美丽公交”点亮文明烟台

200余名志愿者公交站台服务 “美丽公交”点亮文明烟台

“美丽公交”点亮文明烟台“美丽公交”点亮文明烟台“美丽公交”点亮文明烟台胶东在线6月23日讯23日上午,在烟台市区南大街、二马路、观海...[详细]
胶东在线 2018-06-23
山财大党委书记王邵军寄语毕业生:做人切莫过于精打细算

山财大党委书记王邵军寄语毕业生:做人切莫过于精打细算

在当天的毕业典礼上,该校党委书记王邵军代表学校给毕业生们上“最后一课”。“现在的我们,人手一部手机,信息俯首即是,无论从任何角度,我们...[详细]
生活日报 2018-06-23
山大校长樊丽明寄语毕业生:要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山大校长樊丽明寄语毕业生:要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6月22日上午8点半,山东大学2018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中心校区体育馆举行。这是樊丽明校长去年7月19日沪上归来、接任山大校长...[详细]
山东商报 2018-06-23
滨州西瓜丰收价格遭暴跌 仅三四毛一斤

滨州西瓜丰收价格遭暴跌 仅三四毛一斤

2018年6月21日,山东惠民,瓜农在当地西瓜批发市场等待客商收购。因为山东惠民前期西瓜遭遇冰雹,临近采摘期又突遭暴雨,西瓜熟透了就开裂...[详细]
山东24小时 2018-06-23
乘客携带不明液体上车,济南公交司机制止时被熏吐

乘客携带不明液体上车,济南公交司机制止时被熏吐

6月23日早上7:50左右,济南k139路驾驶员宋法明驾车行驶至上行信义庄站牌时,发现一乘客携带疑似危险品上车。驾驶员及时制止并要求乘客闻一...[详细]
齐鲁壹点 2018-06-23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