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中国如何释放4200万工程师的“人才红利”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2021-03-20 04:59:03

原标题:中国如何释放4200万工程师的“人才红利”

来源:光明日报

如何释放4200万工程师的“人才红利”

中国拥有4200多万人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这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宝贵的资源。

3月19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院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在北京共同举办2021年世界工程日中国庆祝活动暨中国工程师联合体成立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田学军,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主任吴启迪等专家围绕“工程服务健康和可持续的世界”进行研讨,希望通过搭建国际工程界的交流平台,充分释放4200多万工程科技人才的“红利”,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深化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全球现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深化国际合作、应对共同挑战成为专家的共识。

万钢说,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疫情之中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还有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生态退化、国家间发展不均衡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没有国家可以独自应对,期待即将成立的中国工程师联合体能够搭建更多线上线下平台,国内和国际的合作平台,促进全球工程科技技术人才交流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创新链的安全稳定,让工程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为疫情之后世界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汇聚动力。

“我们呼吁世界各国工程组织加强交流合作,携手应对挑战,为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凝聚工程界的力量,为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公平、可持续的美好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万钢说。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当今国际社会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加需要摒弃单边主义和科技脱钩,倡导开放包容、团结协作。”李晓红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人民健康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我国的抗疫实践证明,工程科技在应对人类健康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复原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世界疫情的形势依然严峻,全球可持续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工程科技应该大有可为。

“全球工程科技界应进一步深化信任、凝聚共识,同舟共济、互鉴共享,携手迎接挑战,提出跨学科、跨地区、跨文化的解决方案,为全球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李晓红说,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需要加强紧密的国际科技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主任吴启迪认为,当前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仍然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样重大的全球危机面前,工程科技界责无旁贷,唯有借助共同体的优势,共同努力、共同行动,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凝聚全球工程科技人员的智慧与力量,才能寻求战胜危机的方法,才能让工程继续造福人类,真正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工程教育机制 培育未来人才

“工程师具有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突破常规的创新思想。这些优秀的素质,让工程师成为人类文明的有力传承者,让工程人才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支撑。”万钢表示,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工程科技界要和各国工程组织协同联合,促进科学、技术与工程建设的相互融合,创新工程教育机制,培育新时代工程科技人才。

李晓红认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这是世界各国解决发展问题的共同行动计划。这些目标几乎全部与工程科技直接相关,也迫切需要工程科技界积极作为,主动求变,推动全球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大力提倡助力和谐社会建设的工程伦理建设,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社会关怀素养的青年工程师队伍。

“我们将继续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更加重视培养工程人才,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工程能力培养中,激励更多人才投身到工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田学军表示,人才培养是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中国举办着世界最大规模的工科教育,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与中国工程院等三家单位联合出版《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从教育思想、发展观念、质量标准、技术方法、育人模式等方面全面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全国绝大多数工科专业启动新工科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比如,2018年发起成立由全球60所知名工科大学和一批领先型企业组成的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共同探索世界工程教育新范式,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搭建“一带一路”工科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合作网络,以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组织为平台,参与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制定,积极推进注册工程师国际互认,中国新工科建设已从理念走向行动,从国内走向国际。

吴启迪表示,各国需要积极培养更多面向未来的工程人才。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工程各个领域已经发生了变革,需要更多的年轻人积极投身工程事业,为工程师队伍培养未来的优秀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将继续努力,为全世界工程科技界同行一起,共同推动工程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全面均衡发展,尤其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工程教育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本报北京3月19日电 本报记者 詹媛 袁于飞)

【编辑:田博群】

[责任编辑:杨凡、汪洋]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121464666例

新华社日内瓦3月19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1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121464666例。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详细]
新华网 2021-03-20

中国政府援助吉尔吉斯斯坦新冠疫苗运抵比什凯克

新华社比什凯克3月19日电中国政府援助吉尔吉斯斯坦政府新冠疫苗19日运抵吉首都比什凯克。吉总理马里波夫与中国驻吉大使杜德文在比什凯克玛...[详细]
新华网 2021-03-20

匈牙利日增新冠确诊病例首次过万

新华社布达佩斯3月19日电据匈牙利新冠疫情防控中心19日公布的数据,该国较前一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0759例,创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新增最高纪录...[详细]
新华网 2021-03-19

俄央行宣布上调基准利率至4.5%

中新社莫斯科3月19日电俄罗斯央行19日宣布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4.5%。这是自2018年12月以来,俄央行首次上调基准利率。俄央行行长纳比乌...[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1-03-19

菲单日新增确诊破7000例 批准俄罗斯疫苗紧急使用授权

菲单日新增确诊破7000例批准俄罗斯疫苗紧急使用授权。当地时间3月19日4时菲律宾卫生部公布数据显示,该国日增新冠确诊人数突破7000,达到71...[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1-03-19

俄方:俄美总统对话的提议正在讨论中 俄希望俄美关系改善

中新社莫斯科3月19日电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9日在莫斯科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有关俄总统普京提出的俄美总统进行对话的提议正通过外...[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1-03-19

例行记者会密集回应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赵立坚重申中方与会初衷

中新社北京3月19日电1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时多次回答有关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提问。其间,他多次重申中方与会初...[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1-03-19

外交部谈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记者董雪、潘洁)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9日表示,中方同意同美方举行此次高层战略对话,是落实两国元首通话精神的重要...[详细]
新华社 2021-03-19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田林就中国开展新冠疫苗对外援助等答记者问

积极开展新冠疫苗对外援助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新贡献——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田林答记者问。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详细]
新华网 2021-03-19

美方欲驱离中方记者 杨洁篪:美国不是讲民主的吗?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第一场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面对美方说 “干嘛害怕记者在场”“对中国采取...[详细]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1-03-19

积极开展新冠疫苗对外援助 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新贡献——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田林答记者问

题 积极开展新冠疫苗对外援助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新贡献——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田林答记者问。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详细]
新华网 2021-03-19

日本厚劳省举行研讨会 探讨对外国人就业提供支援

中新网3月19日电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19日首次举行研讨会,探讨针对受新冠疫情蔓延影响而陷入困境的外国人的就业支援政策。日...[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1-03-19

西媒:美国终于向墨西哥提供疫苗了!但有交换条件……

参考消息网3月19日报道。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3月18日报道,美国拜登政府计划向墨西哥提供250万剂阿斯利康疫苗,以换取墨西哥加强对其与...[详细]
参考消息网 2021-03-19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