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森林城市:让“推窗见绿、出门进林”成为现实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2021-10-02 07:35:10

原标题:森林城市:让“推窗见绿、出门进林”成为现实

来源:光明日报

森林城市:让“推窗见绿、出门进林”成为现实

【生态聚焦】

在我国,森林大多分布在远离城市的山区林区,很难满足城市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林”的要求。为了适应国情和发展阶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让城市居民更加便捷地享受造林绿化带来的好处,从而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森林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森林城市是指在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形成的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等方面达到一定标准,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健康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

当前,森林城市已经成为国内外生态城市或健康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和加拿大较早提出森林城市的概念。1962年,美国在户外娱乐资源调查中首先使用了“森林城市”这一概念。1972年,美国颁布《城市森林法》,规定城市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7%,商业区树冠覆盖度要达到15%,郊区森林覆盖率要达到50%。由此,森林城市建设活动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步开展起来。

美国对城市森林的理解比较广义,泛指一般意义上城市范围内的所有树木;而欧洲一些国家,例如德国、芬兰等,则把城市森林定义为城市内的较大林区和市郊森林。在欧洲各国,主要城市的绿化率几乎都能达到50%以上,绿化遍及各个角落,成为市民的天然氧吧,生态环境宜人,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日本对森林城市的创建也十分重视,既有相当的规模,又有很高的质量,而且主动赋予其浓郁的文化氛围、休闲性能与应急功能。

2.森林城市在中国

20世纪90年代,“森林城市”的理念开始传入我国。2004年,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贵阳召开,标志着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开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搞好城市内绿化,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2018年,我国发布《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2019年出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GB/T37342-2019)。截至2020年年初,全国共举办国家森林城市论坛16届,授予193个参与创建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近年来,森林城市的建设发展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绿色生活空间,也为未来城市规划明确了方向。以“森林城市”为载体的城市建设,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进民生褔祉、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重大意义,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然而,森林城市的创建不仅要考虑城市当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需要长远规划、系统全面考虑。结合我国的特色与实际,森林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应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重在自然、精在特色、贵在和谐”的发展方向,以绿色惠民、绿色富民、绿色育民为目标,完善总体布局与功能,规范建设和管理,统筹城镇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利用,不断满足城镇居民的康养与文化需求,提升生活质量,培育生态意识,推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协同发展。

3.让森林城市回归应有的定位

当前,全国森林城市的建设存在着盲目模仿、建设特色不突出、发展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分布不均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发展演化上,东部地区数量增长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数量与区域绿色发展的分化明显,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向北逐渐递减的态势。

基于森林城市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和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森林城市的规划上应该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森林城市应该是生态与环境的承载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要素和历史文化等人文要素,形成以森林为主体的城镇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屏障、“绿肺”和天然“氧吧”,有利于增强城镇生态承载能力,保障城镇生态安全,同时也是城市不同功能区块的重要分隔带,不仅能提供优质的生态公共产品,还能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绿色化发展水平。

森林城市应该是工作与生活的减压区。城市森林内应有良好的休闲、健身设施,以满足广大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户外健身需求,成为休闲运动的空间、“诗和远方”的载体。因此,森林城市的建设可以令人享受到“推窗见绿、出门进林”的便利和福祉,成为紧张工作与繁忙生活的“心情缓冲区”和“视觉愉悦带”。

森林城市应该是应急与避难的大空间。我国城市用地寸土寸金,人口高度密集,同时我国又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城市应急与避难空间稀缺。因此,应该把城市森林空间建设成为重要的城市避难空间,并且这些应急和避难空间之间具有通畅的廊道。

森林城市应该是文化与教育的展示区。充分发挥森林城市的文化教育功能,利用森林生态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受益群体广泛的有利条件,加强自然与人文科普教育设施建设,培育公众生态道德意识。例如,可以加强森林体验中心、森林课堂、森林博物馆、标本馆、解说牌示等建设。此外,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科普教育活动,重点加强中小学生的自然教育,提高其生态道德意识和相关素质。

基于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国家相关部门应在《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等基础上,制定国家城市森林法,使森林城市建设有法可依;应将森林城市的发展纳入“多规合一”的城市空间规划,作为城镇建设中的公益性、基础性工程整体推进。与此同时,还要提升森林城市规划设计的质量和水平,突出自然、生态、文化的特色,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各地森林城市有序健康发展;并不断创新形式,大力支持各行各业积极投入森林城市的建设中,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管护的积极性,促进全民共建共享森林城市的良好氛围。

人类从森林中走出,森林与我们的生态、生活、生产联系得如此紧密。我们相信,通过森林城市的建设,既可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民众保护森林、呵护自然、爱护生态的理念提供载体,也可为国民创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提供样板。

(作者:程希平,系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张楷欣】

[责任编辑:杨凡、路伟]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黑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中新网10月2日电据黑龙江卫健委网站消息,2021年10月1日0-24时,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2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哈尔滨市...[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1-10-02

我国生物物种名录收录超十二万个

9月30日,全国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展在北京植物园开幕。据介绍,该展览为期一个月,旨在宣传即将在我国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详细]
经济日报 2021-10-02

国庆第一天,粗心小伙拿错行李险丢钻戒耽误求婚

10月1日国庆假期第一天,北京西站的执勤民警就处理了两起因错拿行李箱导致的行李遗失求助。10月1日13时许,旅客赵某跑到北京西站北广场警务...[详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10-02

更多中医诊疗项目进医保 中西医并重病种同治同价

更多中医诊疗项目进医保中西医并重病种同治同价。中药饮片买不到。《广东省中医药条例》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详细]
羊城晚报 2021-10-02

幸福的巧合!\"国庆\"民警国庆加班 坚守岗位为国庆生

原标题 “国庆”加班为祖国庆生。三位以“国庆”为名字的民警每年10月1日都坚守岗位。他1989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最初在市局预审处工作,在...[详细]
北京青年报 2021-10-02

2020年我国科幻产业总值达551.09亿元

2020年我国科幻产业总值达551.09亿元。本报北京10月1日电。9月28日至10月5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幻大会...[详细]
光明日报 2021-10-02

今天,听听我的国!

今天,听听我的国![详细]
央广网 2021-10-01

各族儿女深情告白祖国

金秋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2岁华诞。72年风雨兼程,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伟大的民族扬眉吐气、自信满怀;伟大的人民幸福安康...[详细]
中国青年网-新闻频道-国内 2021-10-01

国庆首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旅客发送量6302万人次

央广网北京10月1日消息(记者王晶)10月1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总量6302万人次,环比增长23.8%,比2019年同期下降30....[详细]
央广网客户端-推荐 2021-10-01

同学们,升旗了!

[详细]
人民网 2021-10-01

中国,太牛牛牛牛了!!!

[详细]
南方都市报 2021-10-01

海报丨探生命起源 赏生物多样 云南9大博物馆带您开启奇妙之旅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启幕在即,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云南网推出“博览万物——博物馆里的生物多样性”系...[详细]
中国青年网-首页全部新闻 2021-10-01

【七彩云南:万物共生的奥秘】凤凰的原型在彩云之南——绿孔雀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选择在中国云南昆明举办,这与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密不可分。它是历代文人墨客不...[详细]
中国青年网-首页-滚动新闻 2021-10-01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