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窑罐匠”母先才的非遗传承“执念”

来源:新华网

作者:

2020-07-24 22:35:07

新华社贵阳7月24日电(记者刘智强)在“窑罐匠”的手中,一坨瘫软的泥就能制成一个精美的花瓶。每年12月份,家住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的母先才,开始寻地挖泥,浅到20厘米,深到8米,挖够8万斤,储存使用一年。

今年52岁的母先才是贵州省级非遗花茂土陶的第四代传承人。相传在清光绪年间,花茂村一带便开始有人使用白泥烧制陶器。20世纪80年代,土陶业曾兴盛一时,全村超过60%的家庭将其作为副业。

而今,母先才开设的母氏陶艺馆却成了村里现存唯一的陶艺作坊。严峻的传承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他总向人说,他的心底有份“执念”——花茂土陶未来的传承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要让更多人学会制作土陶。

走进母氏陶艺馆,一股淡淡的土腥气扑鼻而来。做土陶近40年,母先才的手较常人偏硬,布满老茧。坐在快速转动的电动拉坯机前,只见他的手微微一动,一块泥很快变成花瓶形状。在他看来,土陶制作工艺本身不难,难在要坐得住、有耐心。

母先才13岁开始学习制作土陶,他告诉记者,“过去做土陶是为了谋生,要尽可能多做一些大蒸锅、大酒坛,近几年,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开始做土陶旅游商品,追求的是‘小而精’。”

在母氏陶艺馆的展示架上,摆放着不少母先才同前来研学的学生联合创作的土陶制品,截至目前,已有50多个学校同他达成协议,定期前来研学。他始终认为,相比于使用机器和模具,手工制作土陶的魅力在于每一个成品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

拉坯成型后的土陶制品在晾干、上釉后开始用“窑”烧制,这也是当地村民过去将从事土陶制作的匠人称作“窑罐匠”的原因。同样是烧制,过去与现在大有不同,过去用的是土窑,要生火,而现在用的是电窑,插上电即可使用。

母先才说:他的梦想是在花茂村建一个“花茂土陶展览馆”,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向游客讲述土陶制作的全过程。尤其像用泥盘拉坯、用土窑烧制这样的老做法,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里,难以抹去,他说,这些都应作为非遗文化的记忆,保存下来。

[责任编辑:杨凡、贾延蓉]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城市“秃斑”变身记

今年5月开始,位于她家小区对面的礼仁山地休闲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这令帅昌荣欣喜不已。“以前这里是一座荒山坡,有大量高边坡、挡墙和周边...[详细]
新华网 2020-07-24

各族同胞团结一家亲——广西多民族社区走访见闻

题:各族同胞团结一家亲——广西多民族社区走访见闻。凤岭北社区属于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居住着壮、瑶、彝、苗、侗等20个民族的居民。在这里...[详细]
新华网 2020-07-24

一曲荡气回肠的凡人歌——记安徽抗洪抢险一线的平民英雄

70岁的王启干再次驾起了摆渡船。十余天来,他的摆渡船在洪水中劈波斩浪,转移群众超过1500人,当地防汛急需的粮食、水、柴油等物资也靠着这...[详细]
新华网 2020-07-24

西安小伙连破五项吉尼斯纪录 用手机3.91秒打出字母表

图为五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夏焱正在表演魔方盲拧。”“90后”西安小伙夏焱笑称,在这种“魔力”的驱使下,他先后打破三阶魔方合拧、单手...[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0-07-24

水利水电工程专家郑守仁院士逝世,他用一生守护三峡大坝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郑守仁,因病于2020年7月24日在武汉逝世。长江水利委员会原总工程师;1994年至2017年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7-24

北京7项公共卫生地方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涉消毒、流调等

消毒作为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消毒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在参照国家《消毒技术...[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0-07-24

历时两年跟拍六位著名作家 他用镜头记录文学的故乡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24日电在作家们的笔下,“故乡”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主题。最近的热门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便将镜头对准了类似的话题...[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0-07-24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