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今天我们该如何与虫“共舞”

来源:新华社

作者:

2018-08-24 15:42:08

“如果人类消失,世界只不过会退回到一万年前丰饶的平衡状态。如果昆虫消失,地球生态就会土崩瓦解。”但如何与昆虫相处令很多人感到困扰,过度的敌意有时反而让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赵力在展示世界上最大的蛾子,翅展有人脸宽。(王迪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迪

他6岁第一次做昆虫标本。高一的时候办了第一场个人的动物标本展。眼下,46岁的赵力正在忙着为他的70万件昆虫标本找一个新家——建世界上展出面积最大的昆虫博物馆。

他的藏品包括成人一手臂长度的竹节虫、翅展达11厘米的巨型蚊子、世界多国的精美“国蝶”、中国96%以上的蝴蝶种类、从手指甲到鹅蛋大小的各色甲虫……而目前由于经费和场地的限制,只有3%的藏品公开展出。

“我希望通过博物馆告诉大家,昆虫并不可怕。”赵力说。

赵力的蝴蝶标本。(王迪摄)

对微观世界的痴迷

赵力是一名来自四川的昆虫学家,是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全球鳞翅目(蝴蝶与蛾类)调查计划中国区首席专家。

尽管头衔很多、著作等身,但一说到昆虫,赵力就好像变成了一个精力旺盛的孩子,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每一个词都透着好奇和想象力。

“竹节虫舒展身体挂在枝梢,一动不动地睡觉,只要你不碰着它,再近距离的观察也不会影响它保持那优雅的姿势;毛毛虫自顾自地大嚼着鲜嫩的叶片,吃饱了就爬到附近的枝条上休息,只偶尔蠕动一下,调整调整位置;各种步甲忙忙碌碌地在草叶间奔走,寻找蜗牛或其它软体动物充饥;保护色良好的螳螂沿着树干,看似漫不经心地溜达,时不时停下来,歪着脑袋观察一下周围……”他在《图文中国昆虫记》里这样写道。

北到大兴安岭,南到海南岛,西到藏北,东到台湾,赵力走遍了中国盛产昆虫的地区。他是第一个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斑喙凤蝶的中国人;他发现和命名了世界上最长的昆虫,全身长达64厘米的中国巨竹节虫;他还捕获了世界上最大的蚊子个体,翅展达到11厘米。

世界上最大的蚊子,全长远远超过了签字笔。(王迪摄)

除了体力和耐心,观察昆虫也需要技巧。比如说,竹竿上插一块鲜肉,在野外能吸引到肉食性的蜂。用锡箔纸在空中晃动,反光会吸引蓝色的南美闪蝶。在地下埋一个玻璃杯,杯口和地面平行,里面再放上腐烂的水果和白酒,就能吸引到甲虫。

赵力最常用的一种诱虫方式就是灯光。对夜间活动的昆虫来说,月光就是他们的指南针。月光指向更高的地方,意味着适合求偶的开阔空间,或者意味着树梢上鲜嫩的叶片。在灯光前布置一面白布,只需静静等待,成千上万的虫子就会很快把你层层围住。

赵力在四川彭州的一个洞穴里采集昆虫。(通联照片)

4年前在广西的一次灯诱让他有了意外发现。凌晨一点,正准备收拾设备离开的时候,赵力看到路边一个长长的黑影摇摇晃晃地向灯光挪动。它像一段树枝,似乎被风刮着在路面漂移。凑近他才发现,这是一只仿佛来自外星的巨大昆虫:身体和脚分别有一尺长。他轻轻双手捧起这个庞然大物,仿佛托起了一个圣物。这个虫子后来被证实是一个新物种,赵力把它命名为中国巨竹节虫。

赵力在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野生中国巨竹节虫。(通联照片)

虫子不但是研究对象,也是宠物。赵力只养那些罕见的物种,目前他养的几十种昆虫包括中国巨竹节虫和中国最大的甲虫阳长臂金龟。

观察虫子如何吃东西,求偶繁衍,破蛹化蝶,对赵力来说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

“中国巨竹节虫的卵只有绿豆那么大,但是幼虫一孵化出来全长就有6厘米,就像阿拉丁神灯里放出来的一样。”他说。

中国巨竹节虫和其他巨型昆虫的对比。(王迪摄)

我们如何与虫子相处?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像他一样喜爱昆虫,如何与昆虫相处令很多人感到困扰。

我们对昆虫的厌恶心理源远流长。早在3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在墓葬里特意写下咒语,召唤神灵驱除蟑螂。据美国学者估算,现有差不多1900万美国人害怕虫子(虫子的概念也包括蜘蛛这样的非昆虫生物,人们通常不会留意昆虫的定义),可以按照对象分类为蜘蛛恐惧症、马蜂恐惧症、蟑螂恐惧症、蛾子恐惧症等等。恐惧症是一种显著、持续而且过度或不合理的恐惧。

“昆虫引发人类恐惧的因素在于他们能够入侵、躲避、繁殖、伤害、散布各地和挑战我们。即使是像与家中蟑螂、白蚁那样的短暂遭遇,也会让我们想起这些特征。”昆虫学家杰弗里·洛克伍德(Jeffrey Lockwood)在《挥之不去:为什么人类害怕,憎恨和喜爱昆虫》(The Infested Mind:Why Humans Fear,Loathe,and Love Insects)一书中如是总结。

赵力在微博上会收到许多网友的私信和留言,最多的问题就是求证照片上的昆虫是否有毒。“路边飞来的,家里看到的,人们总是对昆虫充满敌意和攻击性。”赵力说。

这种过度的敌意有时反而让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比如,人们见到马蜂第一反应往往是驱赶,或者一巴掌拍死,结果引来了蜂群围攻。“一旦马蜂被打死,它仍然会在空气中释放出传递信息的激素,让同类驰援。一个过敏体质的人,如果被50只马蜂叮了就足以致命。但实际上,如果你一开始站着不动,马蜂围着你转几圈就会飞走了,它只不过好奇心很重。”

有人害怕蝴蝶和蛾子,以为它们翅膀表面的鳞片有毒。赵力解释说,其实那些鳞片和头发的成分一样,人接触了以后并不会有不良反应。

赵力不赞同“益虫”和“害虫”的简单划分,“某个环境里的害虫,在不同的环境又成了益虫。”有人的伤口感染严重,各种抗生素失灵,这个时候蛆可以用来清除腐肉,促进伤口的愈合。果蝇在家庭和餐厅里受到驱赶,但同时又是研究遗传和演化的重要媒介——2017年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科研都用到了果蝇。而蟑螂在医药和机器人方面给予人们启发:中国的一些医院用含有蟑螂成分的药物治疗烧伤;一位美国教授依据对蟑螂的研究发明了移动迅速的六脚机器人。

一种蛾子的翅膀花纹酷似猫头鹰的眼睛。(王迪摄)

昆虫王国正面临危机

昆虫是地球生态的基石。约90万种已知昆虫占据了地球物种的80%。美国杂志《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称,60%的鸟类靠昆虫为生,80%的野生植物依靠昆虫授粉。哈佛大学的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森(Edward O.Wilson)断言,“如果人类消失,世界只不过会退回到一万年前丰饶的平衡状态。如果昆虫消失,地球生态就会土崩瓦解。”

然而受到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化、杀虫剂的广泛使用、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昆虫正在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德国科学家发现,过去不到30年间该国飞行昆虫的数量下降了四分之三。研究表明,1990年以来欧洲蝴蝶的数量减少了一半。北美的蜜蜂在不到60年间数目下降了六成。

赵力饲养的一只幽灵竹节虫,虽然面目丑陋但性格温顺。(王迪摄)

赵力观察到了中国昆虫种群的变化。

“川西低海拔的蝴蝶正在向高海拔迁徙,高海拔的蝴蝶数目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赵力说。在最近一次科考中,当地一位采挖虫草的村民告诉他,过去能一次抓到上千只的绢蝶已经难觅踪迹。这种蝴蝶生活在海拔4000多米的冰川附近。

赵力分析,这是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随着地球表面的气温上升、冰川消融,山区的物种不得不向更高海拔迁徙,而高海拔处的物种最终无路可退。没有适宜的温度和食物,这些物种最终将走向灭绝。

另一个正在消失的物种是中华蜜蜂。这种在全国曾经广泛分布的本土蜜蜂如今退缩到了云南怒江流域、四川西部和西藏。除了毁林造田、滥用农药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从国外引进的西方蜜蜂。西方蜜蜂对中华蜜蜂有很强的攻击性,同时又因翅膀振动频率相近,能够轻易伪装成中华蜜蜂的同伴和后代。自1896年西方蜜蜂引进以来,中华蜜蜂分布区缩小了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了80%以上。目前中华蜜蜂已不足100万群,只有西方蜜蜂的五分之一。

城市建设正在改变昆虫世界的面貌。由于大量外来花木用于市政建设,成都的本土蝴蝶被更靠南方的外来蝴蝶所取代。曾经常见的枯叶蝶在市区已变得稀缺。

自然保护区传来了好消息。“最近十年,自然保护区很有成效。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让很多昆虫也沾了光,退耕还林后他们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蝴蝶标本。(王迪摄)

“昆虫热”方兴未艾

20多年前,当赵力2000多页的《中国鳞翅目——蝴蝶》在台湾出版时,这是世界上记录中国蝴蝶种类最全的专著,曾获台湾图书最高奖项金鼎奖。但由于当时国人对于昆虫的关注刚刚起步,这套印刷精美而成本不菲的专业性书籍未能在大陆出版。

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了。最近每年都有10多家出版社主动和赵力联系,希望能出版昆虫的科普和专业书籍。

中国公众对于昆虫的兴趣正不断升温。上海、北京、重庆、成都等地出现了商业性的昆虫科普展,门票卖到上百元一张。许多旅行社都推出了主打昆虫科普的旅游线路,收费往往是普通线路的数倍,印尼、日本、马来西亚等国正在成为新兴的昆虫旅游目的地。在一家主打图书的电商网站上,关于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一书就有9000多个搜索结果。

“无论从世界范围还是国内看,昆虫科普的热度都有上升的趋势。随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大型动物已经为我们所熟知,以前没有被我们了解的昆虫,自然就会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是人类天生的好奇心决定的。为了匹配我国迅速上升的大众昆虫科普需求,以及庞大的受众基数,我觉得我们有理由建设高水平、大规模的昆虫博物馆。”赵力说。

赵力展示了一个梨形粪堆,这是屎壳郎的杰作。(王迪摄)

根据概念性的设计,将来安放70万件昆虫标本的博物馆仅展厅面积就有18000平方米。赵力想把博物馆分成四个板块,分别展示标本、昆虫艺术品、化石和活体昆虫。在标本展区,观众能看到各种“世界之最”的昆虫和来自六大洲40余国的名贵蝴蝶和观赏昆虫馆。在艺术品区,观众能够看到非洲土著的蝶翅画。化石展厅将包括恐龙时代的各种昆虫化石。而赵力饲养的那些珍稀昆虫“宠物”也将对游客亮相。

赵力希望能得到政府支持、在成都市区建一个这样的展馆,并继续免费向公众开放。华希昆虫博物馆从2011年建成开放至今,每年接待数十万观众,经费主要来自科研项目和政府补贴。由于设备设施超负荷运行,大多数已经老旧,维护经费捉襟见肘。提供大量解说图文内容的多媒体设备损坏,电影放映厅也无法常年开放。由于建筑漏水,一些展出昆虫标本也出现损毁。受到场地和保存环境的制约,绝大部分精美标本只能静静地躺在库房的标本柜里。

“也许你过去只为直插云霄的山峰所折服,只为澎湃远去的大江所震撼……但当你注意到这些曾经被你忽略了的,身边无处不在的精灵后,壮丽的微观世界,或许同样能展示一幕幕让你兴叹的奇观。”赵力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希望能早日看到他70万件藏品组成的奇观。

[责任编辑:杨凡、徐红梅]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年纪轻轻竟有十几年“碰瓷经验”!遇到这种情况请报警

年纪轻轻竟有十几年“碰瓷经验”!遇到这种情况请报警

年纪轻轻竟有十几年“碰瓷经验”。从行车记录仪的画面中可以看到,行驶缓慢的小轿车想变道至右侧非机动车道超车时,右侧骑自行车的男子便倒...[详细]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2018-08-24
新闻客户端信息生态指数2018年7月榜

新闻客户端信息生态指数2018年7月榜

商业网站新闻客户端总体生态一般8月2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新闻客户端信息生态指数2018年7月榜》。评估结果显示,商业网站...[详细]
中国网信网 2018-08-24
今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减少原因为何?统计局解读

今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减少原因为何?统计局解读

今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减少原因为何。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全国早稻生产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早稻产量为2859万吨,比2017年减产128万吨,...[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8-08-24
交通部:取消高速省界收费站已初步形成总体方案

交通部:取消高速省界收费站已初步形成总体方案

取消高速省界收费站已初步形成总体方案。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孙永红今天透露,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在部级层面已经初步形成总体...[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8-08-24
潍坊一周两次台风强降雨 史上未见

潍坊一周两次台风强降雨 史上未见

潍坊一周两次台风强降雨。市、县两级科学研判调度,及时启动预案,落实抢险措施,强化对水库、河道、校舍及城镇低洼易涝区等危险地段的24小...[详细]
齐鲁晚报 2018-08-24
网约车正式进入多部门联合监管模式?交通部这么说

网约车正式进入多部门联合监管模式?交通部这么说

网约车正式进入多部门联合监管模式。日前,由交通运输部牵头,联合多部门建立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目的是发挥各部门职...[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8-08-24
农业农村部:前7个月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农业农村部:前7个月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前7个月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其中,捕捞产量同比减少6.4%,占比下降1.3个百分点。[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8-08-24
俩工人污水井昏迷,他冒死施救

俩工人污水井昏迷,他冒死施救

俩工人污水井昏迷,他冒死施救韩茂臣用热血和担当守护一方平安。天色渐暗,夹杂电闪雷鸣,暴雨对救援实施造成极大不便,由于井内空间狭小,无法...[详细]
齐鲁晚报 2018-08-24

香港九龙巴士月票优化 由按月份计算改为连续30天

香港九龙巴士月票优化。目前的按月版“九巴月票”将停止销售,乘客可更灵活地选择月票有效日期。[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8-08-24

高铁“霸座”男被处治安罚款200元 记入铁路征信体系

记入铁路征信体系。人民网济南8月24日电记者刚刚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获悉,近期在网上“火”了的高铁“霸座”男孙某被处治安罚款200元...[详细]
人民网 2018-08-24
山西广灵:产业扶贫提升“造血”功能

山西广灵:产业扶贫提升“造血”功能

产业扶贫提升“造血”功能8月23日,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的员工在编织柳条工艺品。该合作社在全县9个乡镇免费培训近千人,为农村...[详细]
新华社 2018-08-24
上海迪士尼游客抢走售卖气球 网友:80元一只 太丢人了

上海迪士尼游客抢走售卖气球 网友:80元一只 太丢人了

上海迪士尼游客抢走售卖气球。网友:80元一只。[详细]
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2018-08-24

咬定青山 破茧成蝶——内蒙古兴安盟蹚出一条绿富同兴路

破茧成蝶——内蒙古兴安盟蹚出一条绿富同兴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高擎绿色发展旗帜,咬定“青山”不放松,在老少边穷地区...[详细]
新华网 2018-08-24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