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新时代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2024-04-08 08:42:04

原标题:新时代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

来源: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新时代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

来源:中国文化报

张 蕾 李新泉

学校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温润学生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从“育传融创”四个维度构建文化育人模式,通过构建育人体系、搭建实践平台、融合区域文化、建设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创新精神,通过育人工作坚定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

德育为首,利用“英模文化”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学校挖掘聊城文化底蕴,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和相应的机制,形成“弘扬英模文化,培育工匠精神”的核心文化育人理念。构建“12345”德育工作体系,即形成1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搭建2个平台,即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四史”教育体验馆;打造3支队伍,即校外知名思政专家、校内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学生党团员骨干队伍;明确学生意识形态、学生服务、课程思政、思政课开设4个职责;开展好“5个一”活动,包括创作红色剧目、开展红色宣讲、上好思政精品课(党课)、编辑红色教育读本、加强红色理论研究。

传承为纲,搭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为育人赋能

学校始终坚持对红色文化、英模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进行实地村庄走访、社区探寻,发掘红色文化,编写《追忆与传承——聊城革命人物故事》《照片背后的孔繁森故事》《孔繁森的初心可以这样讲》等“四史”教育系列丛书,构建区域红色文化传播体系。建设“一馆三院一路”平台,即“四史”主题教育体验馆、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院、黄河研究院、中华家风研究院以及“长征路”实践育人平台,使学生更加直观体验红色文化,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型为思政“活教材”。学生通过课堂主渠道了解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更能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产生情感黏性,真切感受英模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增强对本区域的认同和归属感。借助全媒体文化传播载体,举办唱繁森、演繁森、颂繁森社团展演活动,利用暑期“三下乡”服务进社区进乡村文艺展演、帮老助残、实践实训,广大师生在红色文化中浸润成长,学校先后涌现全国优秀西部志愿者、国赛省赛大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师德标兵等先进师生千余人,极大提高了当地地域文化、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质量,学校获批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

融合为径,实现“黄河文化”与区域人文交相辉映

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诸多人文古迹,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校园的东西主干道路均以聊城名人命名,如武训路(“千古乞丐”武训)、自忠路(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斯年路(国学大师傅斯年)、苦禅路(著名画家李苦禅),道路与以英模文化为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四史”教育体验馆、海源广场等,共同营造全方位浸润式育人环境,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学校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助力聊城全力打造 “两河明珠”城市,立项了一批大运河非遗保护相关课题。如为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与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成立黄河文化研究中心,举办黄河文化专家讲坛,以专题报告将两河文化资源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参与2023年山东社科论坛举办,与知名专家围绕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衔接献策。通过一系列“黄河文化”传承活动,深度提炼城市文化精神,塑造城市品牌新名片,用独特的文化魅力宣传聊城,产生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

创新为要,建成“特色文化”课程体系全程育人

学校构建聊城文化融入职教育人的“特色文化”课程体系,实现文化传承与专业课程相融合。一是围绕“英模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等文化主题,开设《孔繁森精神》《中华商业文化》《聊城非遗文化》《职业素养》等专门研究聊城文化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围绕“文化通识”“人文精神”“非遗传承”“素养塑造”等不同主题模块,形成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教学内容,解读聊城本土优秀文化内涵,让学生领悟文化背后的地方人文精神特质;二是将充分展现聊城优秀文化精髓的元素,如代表性文学作品、名人轶事、典籍藏书、碑文石刻、名人轶事等融入教学,渗透到学生优秀品质塑造的全过程。三是注重文化课程内容的创新,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等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历史观,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与认同感。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优秀人才,职业教育须紧紧依托地域特色文化,吸收地域特色文化的丰富营养,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的内涵,提炼地域特色文化精髓,充分利用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探索出新时代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新路径。

[张蕾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获评2023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研究方向:文化传承;主持聊城市羡林学者培育工程支持项目、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暨2023年省社科人文社科课题(智库重点项目2023-zkzd-098)“山东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研究”]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春和景明日 正是出游时

本报集体采写2024年清明假期,全国各地文化和旅游系统持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深挖文旅消费潜力。在首都北京,赏花游成为热门主题,9条清明...[详细]
中国文化报 2024-04-08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多元融合 联动共治 创新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坚持把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总抓手,聚力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智能支撑,持续夯实基层社...[详细]
光明日报 2024-04-08

去生产一线“读研”

清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胜利煤矿的员工宿舍,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李鑫鹏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做准备,赶在8点...[详细]
光明日报 2024-04-08

【烟火人间】漫步沈阳老城

  自18岁离开故乡沈阳,至今已经快40年。沈阳故宫北面的那条横街,就是著名的中街。中街大果是一种冰棍儿的名字,东北人把冰棍儿叫冰果,...[详细]
光明日报 2024-04-08

去生产一线“读研”——山东科技大学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光明日报记者刘艳杰光明日报通讯员韩洪烁清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胜利煤矿的员工宿舍,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李鑫...[详细]
光明网山东频道 2024-04-08

植保无人机:春耕田间管理“高科技”

植保无人机 春耕田间管理“高科技”讲述人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植保无人机团队负责人唐亚宁自从2014年从青岛农业大学毕业后,我便毅然踏上了...[详细]
光明网山东频道 2024-04-08

中国海军第45批护航编队结束对莫桑比克友好访问

中国海军第45批护航编队近日结束对莫桑比克友好访问。在莫桑比克访问期间,编队指挥员拜会了马普托市市长马尼克和莫桑比克海军参谋长瓦兹准...[详细]
工人日报 2024-04-08

山东探索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

本报讯近日,山东省人社厅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出台《关于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部署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详细]
工人日报 2024-04-08

文旅融合 人市两热

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不论“雨足郊原草木柔”,还是“遥听弦管暗看花”,这个清明小长假,大城小镇涌动的人潮、把文化“穿”上身的国潮...[详细]
工人日报 2024-04-08

“海上油气加工厂”进行倾斜试验

4月7日,“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海油工程青岛场地进行海上倾斜试验及调试。耕海探洋,装备先行。据介绍,“海洋石油122”被称...[详细]
工人日报 2024-04-08

二十余载“说事拉理”,用温情疏通民心“堵点”

/人物小传/雷云,1998年退休后义务参与社区调解工作。之后,她又在自家小院挂牌成立“雷云家和坊”,给居民姐妹一个倾诉的空间。2023年3月...[详细]
中国妇女报 2024-04-08

清明假期国内游出游1.19亿人次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高越发自北京4月7日,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2024年清明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详细]
中国妇女报 2024-04-08

让“小位”永远活着

藏蓝色制服,红艳臂章,在江苏省太仓市浏河派出所,有一群90后青年,他们的身影穿梭在街道社区、江边码头,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小位先锋...[详细]
中国青年报 2024-04-0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