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山东东营:村党支部化身“大管家” 托起乡亲致富幸福梦

来源:央广网

作者:

2020-04-14 15:57:04

央广网东营4月14日消息(记者王成林 通讯员吴根林 黄鑫)“合作社已经备好了水稻种子,育秧池和育秧盘也全部准备好,下周就可以育秧,合作社员们都期盼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4月11日,迎着和煦的春风,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堐西村党支部书记赵忠华正查看黄河滩上1000亩水稻田的管道铺设情况。

这1000亩水稻田不是哪个大型农场,也不是种植大户的基地,而是堐西村村民们的耕地。如今,堐西村全村296户农民都将耕地交给合作社进行联耕联种、联收联营,村民们种田进厂两不误,迈上了稳稳的增收路。堐西村党支部化身为服务群众的“大管家”,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成功探索出了“支部+合作社+服务”的发展模式,赢得了大伙的点赞。

联耕联种,释放农村劳动力

和大多数地方农民一样,过去堐西村村民“守着耕地不赚钱,弃田抛荒心不忍,在外打工心挂两头”,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如何增收?

为了破解这一困境,村党支部根据本村农业生产实际,大力推行“联耕联种”模式,成立虹顺农民合作社,所有村民均以土地形式入股,将村里800亩耕地集中起来,打桩确定界址、破除田埂,聘用专门人员进行统一耕作管理,让村民“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安心的外出赚钱。

据了解,去除田埂和界沟,堐西村的耕地一下从800亩增加到了1000亩,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去除了田埂,小田变大田,也让机械化耕作成为可能,实现了由“人工种田”到“机械种田”。

“实行联耕联种后,这1000亩水稻由合作社进行统一耕种,每亩耕地比分散种植节约成本逾200元,一年为村民们降低农本近20万,每亩的收成达1400斤,比分散种植增了300多斤,通过联耕联种,帮助户均增收2000元。”堐西村党支部书记赵忠华说,更重要的是,联耕联种释放了村内大量劳动力,使他们能安心在务工,堐西村800人就有300余名中青年劳动力进工厂务工。

共筑辛福院,守护“夕阳红”

村里的耕地有人种,年轻人外出务工赚钱,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但很快又有新的诉求出现:年轻人白天外出务工,村里老年人的生活谁来照顾呢?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实际,由村集体出资,开发了村集体闲置荒地120亩,种植水稻和小麦,将农作物的收入平均发放给村内年龄60岁以上老年人,解决了在外人员对家里老人生活的担忧,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生活水平。

“我们家的耕地由村里帮助种,我现在每天早上出去务工,晚上回来,一年能挣3万块钱,我媳妇中午、晚上都在辛福院吃饭,我能放心在外干活了。”堐西村村民刘增玉说道。之前,由于他媳妇患有身体疾病,每天需要有人在家照顾,他根本没法安心外出打工赚钱。

原来,为了更好的满足村民需求,全面推进服务,2018年,党委政府和村里一起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幸福院,并配备了老年活动中心,棋牌室、健身房等。村里65岁以上老人、特困户、生活难以自理等的人,每月只需交100元,就可以每天中午和晚上都在辛福院吃饭,剩余的运转费用由合作社进行补贴。幸福院里还专门雇了厨师,除了春节期间,老人们每天都能在幸福院吃上热乎的饭菜。

今年3月底,村里还购进了40余头猪仔,刚好充分利用上村里大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米糠进行喂养,既省下养猪饲料费,又营养健康。这样既保障了幸福院日常猪肉供应,年底的时候还能按户给大家分上十几斤猪肉过年。

用心用情,托起乡亲的致富幸福梦

“我在村里的大米加工厂帮忙,我对象外出务工,现在一年能多赚2万多呢。”堐西村村民杨立云正在车间里操作机器,赶制一个2万斤大米的订单。

2019年,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村里建起了一座大米加工厂。近年来,随着发展的壮大,合作社陆续又购入了打药机、收割机等农机,从联耕联种到联收联营,又前进了一步,不止统一耕种,还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

“之前收获的水稻是送到垦利县去加工成大米,效率比较慢,而且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费、交通费,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大米加工厂,一小时能加工生产1000斤大米,算下来一亩地能节省下50元的开支。”赵忠华说,而且联收联营后大型机械全程操作,秸秆全量还田,相当于每亩地可减少20多元的肥料投入,一年不止能省下2万多,还提高了土壤肥力。大米加工厂还雇佣了村里的贫困户,让贫困户不出家门就有了额外收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黄河滩上除了正在忙碌的机械,还有三人正在田埂上有序的配合着播种西瓜种子。原来,是村里党员们想着夏秋季节在农田干活炎热,便在田埂上开垦一小块地种上西瓜,干活渴了累了,在旁边就能摘到香甜可口的西瓜,而且还能给幸福院的老人们供应些。事无巨细的想在前面,正是党员们的用心用情,让村民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让村民的日子好上加好,是堐西村的奋斗目标。今年,村里党员们又一起商量着在村里建个面粉厂,村里种的100亩小麦年产量能达到10万斤,对小麦进行深加工做成面粉,既能延长产业链,又能进一步增加收益。

村党支部化身“大管家”,既解决了青年外出务工者、无力种田的老人和残疾人的后顾之忧,还为老年人、特困人员提供了幸福生活保障,稳稳托起了乡亲的致富幸福梦。

[责任编辑:杨凡、贾延蓉]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山东港口青岛港一天连破三项纪录

央广网青岛4月13日消息4月11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一天内连破三项生产纪录 分别以白班装卸17258.75TEU、昼夜装卸35605TEU,...[详细]
央广网 2020-04-13

经济日报点赞山东:精准打好稳就业“组合拳”

4月13日,经济日报刊文《山东:精准打好稳就业“组合拳”》,点赞山东出台多条政策措施,确保就业局势稳定。[详细]
经济日报 2020-04-13
央视《新闻直播间》丨山东供电部门多措并举 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央视《新闻直播间》丨山东供电部门多措并举 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近日,山东多地供电部门多措并举,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可靠电力保障。[详细]
齐鲁网 2020-04-13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