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奇思录丨“韧性消费时代”,如何开启消费新空间?

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王思淇

2024-03-15 10:24:03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5日讯 消费,既是驱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大事”,也是在柴米油盐中改善群众生活的“小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山东也将“拉动消费升级”列入了今年的重点工作。“优化供给”“拉动升级”……这些关键词指向的是消费的提质扩容,对创造一个更富活力的消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又是一年“3·15”,面对当下消费市场出现的新场景、新形势、新变化,我们要如何共创一个能够更好消费、放心消费的新消费环境?

01

文旅复苏带来新挑战。2023年,我国旅游市场全面恢复。许多城市逐渐在实践中掌握了文旅宣传的“流量密码”,频频与广大网友、年轻用户进行良性互动,一些原本“冷门”的城市也借机打响了知名度。但与此同时,随着客流量的迅猛增加,许多城市也面临着公共服务资源难以及时补足、难以满足多元消费群体的需要,乃至在假日返程阶段出现游客滞留等问题。宣传在前方,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是大后方;引得流量来,更需要接得客潮稳。互联网热点的推动下,游客在一段时间内的蜂拥而至往往会对一座城市的文旅承载力提出严峻考验,许多文旅案例已经验证,加(客流)量不加(物)价、服务不降级、重视个性化服务,才是让一座城市由“知名”走向“扬名”的关键推动力。

新业态呼吁新规范。法律法规的形成往往滞后于新业态的发展。如风头正盛的微短剧,被发现存在着诱导付费、收费金额高和重复收费等问题,一些中老年消费者成为易遭侵权的脆弱群体;再如电商直播中一些主播存在“虚假比价”等争议性行为,行业“话术”有误导消费者之嫌。蓬勃发展的新业态创造了无数就业机会、开发了新鲜的消费场景、带动了新的消费增长点,但与此同时,它们也往往会经历一个野蛮生长的过程,部分缺乏道德自律的经营者会在法律尚未覆盖的“灰色地带”赚取信息差,偏离行业健康发展的轨道。对此,监管部门需要敏感地察觉新兴市场当中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灰色”信号,引导新兴行业在合规合法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日常消费无小事。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环节,也是维权投诉活动集中的领域;拔除“扎在消费者心头的一根刺”,有时需要将“小摩擦”纳入更高维度考量。3月1日起,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施行,要求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新规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有消费者共鸣称备注送货上门却遭到无视,“上班族”取件时间往往不能与驿站工作时间匹配;也有快递员表示挨个确认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执行,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压缩工作收入。新规的出台,意味着快递企业不能再将消费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矛盾简单下放到快递员与消费者当中,倒逼快递行业企业重塑业务流程,解放快递员过度承压的工作现状。有观点认为,此举将激发快递业新动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02

如何开启更高质量的消费新空间?

打造“多赢”的消费增长点。2023年,#五级能效和一级能效空调的区别#题登榜社交平台热搜,许多消费者第一次注意到隐藏在身边的“家电刺客”,相关讨论也刺激到一些年轻消费者产生家电换新的需求。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是让普通消费者最直观感受消费升级的一种方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创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措施,推动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扩面”的有关表述,引导新一代消费者开启绿色智能生活。

据《2023年度消费热点观察报告》,村BA、特种兵式旅游、城市漫步、青年夜校、精致露营、八段锦、汉服风等热词共同塑造了过去一年的消费新潮流。相较于过度追求新奇、迎合膨胀物欲的消费取向,当下的主流消费群体更加注重深层次的体验,注重情绪价值与文化认同的满足。因而,优质的消费品,往往能够创造实体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创新、个体体验升级的“多赢”局面。这提示供给端要时刻保持对新生消费需求的敏感,以巨细靡遗的执行力,从日常消费需求、消费场景中无限挖潜,不断培育、发掘、巩固新的消费热点,将一时的热点打造成为引领消费的长效增长点。

消费环境维护要从“3·15”迈向“365”。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其中青岛、烟台、潍坊、济南、淄博五个城市在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得分中位列前20,远超全国综合得分水平。“消费者满意度”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对消费供给、消费环境和消费维权的情绪反馈,集纳了众多消费者对一座城市消费体验的整体感知,而这是从一次次消费行为、一桩桩维权体验中积累而来的。我们需要3·15,更需要365。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应该只是3·15这天的限定口号,更应把它落实到365天的行动中。

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收入是决定消费的首要因素,必须扎实做好促进就业的工作,改善老百姓收入预期;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从而真正提高社会消费能力。全国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也提到了以增收入促消费的观点,如全国人大代表、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表示,要继续减税降费,发挥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作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让大家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认为,要扭转资产价格下行预期,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要让在资本市场中理财的中国老百姓,得到更公平、合理、安全的保障。

03

让消费者拥有“物有所值”、乃至“物超所值”的体验,真正实现“放心消费”,需要形成多方合力。

一是推动形成行业自律。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产品质量参差的低价竞争成为扰乱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商家抓住消费者“忍忍就算了”的心态以及侵权的成本较低的漏洞,有投诉就退还,没投诉就算赚,进行不当牟利;一些餐饮企业打着“现炒菜”的幌子将“预制菜”端上餐桌,有意回避满足消费者知情权,也屡屡引发消费纠纷。此类经营者的“小心思”对消费信任的伤害,不止局限在一份订单内,更易对平台声誉、新兴业态带来无形的损伤。优化消费环境没有“局外人”,行业自律的氛围下,上下游也均是“受益者”。

二是消费者敢于“亮剑”。面对消费中的不合法、不合规现象,消费者一方也要敢于说“不”;对此类现象的纵容,只会使侵权行为不断腐蚀我们的消费环境。2019年,大学生诉上海迪士尼禁带饮食一案达成调解获赔50元,也是在当年,上海迪士尼放松了有关禁带饮食的条款内容,消费者入园就此可携带限定范围内的食品;2023年,“整顿餐位费”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在热烈的社会讨论与媒体、工商部门的科普中,不少消费者第一次明确了“原来吃饭是不用给餐位费的”。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消费者群体的共同监督,也能够为消费市场的健康运行提供正反馈力量。

三是主管部门切实履责。“看得见的手”在促进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环境中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能够通过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依法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等一系列举措护航“放心消费”。如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要求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极大限制了黄牛倒票的空间,保障了观演消费体验,侧面推动了过去一年演出市场的供需两旺。

麦肯锡用“韧性时代”来概括2023年中国消费市场表现。随着我国消费者主权的觉醒,“选择更明智”成为新一代主流消费群体进行消费决策、引领消费潮流的一大显著趋势。

商务部将2024年确定为“消费促进年”,我们也期待在消费热点“百花齐放”的过去一年之后,多元的消费意愿又将在经济大盘中涌动起怎样热烈的春潮?

闪电新闻记者 王思淇  实习编辑 宿恒菲 报道

[责任编辑:王思淇 刘玉良 佟国强 韩信]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