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奇思录丨聊城“跳起来摘桃子”,以一域之光添彩全局

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王思淇

2024-02-01 12:26:02

编者按: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2024年春节前,闪电新闻《奇思录》专栏策划推出“年终观察”系列文章,以16市为主线,从不同剖面解析齐鲁儿女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探索,进一步提振信心。

第14期,走进聊城,看鲁西大地的“两河明珠”城市,加速进发,续写“天下不敢小聊城”的新篇章。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日讯 1月25日,官方宣布中国与新加坡将从2月9日(农历除夕)起互免签证,旨在进一步促进中新人文交流、推动中新关系和各领域合作不断发展;就在同一天,山东重工集团与新加坡怡和合发集团战略合作暨120辆中通新能源客车签约仪式在新加坡举行。

位于聊城的中通客车为何能闯荡东南亚高端市场?从一城走向全球、以一域之光更好为全局添彩,聊城又凭借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聊聊聊城——

01/制造业挺起“硬脊梁”

其实就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聊城在海外市场的诸多探索就曾备受瞩目。

5月,吉尔吉斯斯坦采购的1000辆中通客车首批车辆在聊城下线,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现场“提车”,刷新了中国出口中亚五国的客车订单纪录。

如今,中通客车已经走进中东、欧洲、美洲、东南亚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丰富了聊城先进制造业的一块重要版图。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8.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5家。增长数据背后,离不开工业投资的强势拉动。2023年,聊城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795个,技改投资增长9.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8.5%。可以看到,资金向创新领域的倾斜力度不断加大。

投资结构转型,有利于带动经济结构转型。在帮助企业走出发展瓶颈的同时,释放出创新的外溢效应,提升产业发展的“质”,激活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能。

制造业是聊城经济发展的定盘星、压舱石。聊城正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做大做强做优,夯实工业经济基本盘,挺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

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将抓实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十二个方面重点工作的首位。其中,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中,专门提到要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提升滕州机床、聊城轴承等特色产业水平。

作为全国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区之一,临清轴承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5100余家生产制造企业、年营收逾500亿元的支柱性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近年来逐步实现着由大到强、由强到“专精特新”的转变。

2024年,聊城将进一步优化轴承产业布局,推动临清、冠县轴承产业跨区域整合,发展东昌府区、东阿关联产业飞地,打造高端轴承产业园区,探索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与此同时,处于“中心位”的临清,更是提出了当地轴承产业要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烟店、潘庄、唐园三镇一体化发展布局,打造轴承产业“一城一镇一带”发展新格局。

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放大产业优势,2024年,聊城将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加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黄河下游先进制造业基地。

02/城市能级迈上新台阶

对于聊城人民来说,2023年有一件大喜事——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聊城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茌平南站、聊城西站、莘县站三座高铁站助力鲁西大地加速“驶向未来”……

其中,聊城西站不但是济郑高铁、京雄商高铁共用站,远期还将是聊城至邯郸城际铁路共用站场。轨道交汇处,“高铁红利”必将成为发展全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这一年,随着济南至东阿高速公路齐河至东阿段等5条高速开建、雄商高铁全线开工、聊城机场立项前期工作全部完成、济郑高铁开通运营,聊城这座城市的联通性不断提高,城市空间的外延不断拓展,新的城际交往格局正在开启。

作为山东的“西大门”、面向中原地区的“桥头堡”,聊城在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上区位优势显著。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要更好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支持聊城等市对接京津冀,主动承接产学研转移。

枢纽是城市发展的“血脉”,城市能级的“骨架”,更是开启向外发展可能性的“钥匙”。

聊城用好战略机遇,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与沿黄市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着力打造山东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如对外强化绿色农产品供应,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进一步发挥聊城农产品产业优势、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拓展聊城制造业发展新空间;同时,茌平、东阿也将加速融入济南都市圈,高水平承接溢出功能。

城市因人而建,也因人而兴。

城市空间格局持续更新,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更加彰显“江北水城”风貌特色。

2023年,聊城加快城区改造,城市吸引力、承载力持续增强。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市大外环全线贯通,高铁新区建设全面起势,城市格局更加优化;完成棚改1.2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75个,提升城市居住品质;新改建健身广场198处,新增口袋公园22个、城市书房40家,拓展群众休闲生活空间。2024年,聊城还将在全省率先打造幸福经济产业集群,争取国家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同时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实现城市界面提升、形象攀升、能级跃升。

03/走好平原地区乡村振兴之路

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交易量占全国的60%以上,冠县目前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灵芝生产经营集散地,带动3000余户、上万人增收致富,进一步打响了“冠县灵芝冠九州”的品牌。

农业品牌化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标志,其不仅有利于引导优质资源聚集,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能够塑造地方特色产品的长期价值。

2023年,聊城建成“吨半粮”产能区32万亩,粮食总产超116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瓜菜菌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在这里,除冠县灵芝外,东昌府葫芦、临清桑黄、茌平大枣、莘县蔬菜、阳谷肉鸡等20多个特色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也都颇具影响力,相关产品品质过硬、特色鲜明、知名度美誉度高,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供了优秀的先天条件。2023年,聊城致力于打造“聊·胜一筹!”“莘县蔬菜”“礼遇高唐”3个区域公用品牌,其中“聊·胜一筹!”标识授权企业112家,销售额突破百亿元。

乡村产业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百姓生活。

一方面,集聚化、产业化的乡村产业,在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等方面成效显著。如东阿阿胶、凤祥集团、清源正本等180余家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园建设,推进粮油加工、畜禽屠宰加工、预制菜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2023年,聊城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收突破千亿,农业产业量质双升。

另一方面,发展乡村产业,一定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要让农民有体面、有奔头,真正挑上“金扁担”。聊城主动引导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入园创业就业,把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留在当地、留给农民。目前,全市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农民就业34万余人,园区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以上,均超过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产业发展红利持续释放。

而随着电商模式与农村土地的紧密度不断提升,电商赋能不断做大乡村经济的“蛋糕”,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目前,聊城已成功培育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个,山东省电商小镇1个,3镇19村入围“中国淘宝镇”“中国淘宝村”名单。2023年,聊城农村网络零售额突破70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2个百分点。

下一步,聊城将探索打造具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打响聊城蔬菜品牌,培育“三黑两白一黄”(指黑头羊、黑毛驴、运河黑牛、白兔、白鸽、鲁西黄牛)特色畜牧业,加快“百亿粮仓”向“千亿厨房”转变。

2023年,聊城保持“跳起来摘桃子”的精气神,砥砺奋进、收获满满;2024年,聊城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借势突破的腾飞期,“两河明珠”将以“进阶版”新面貌,续写“天下不敢小聊城”的新篇章。


闪电新闻记者 王思淇  报道

[责任编辑:王思淇 董光强 彭芳 郭常宏]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