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报新闻
2024-02-14 18:17:02
原标题:压岁钱“逐渐离谱”?整顿攀比,年轻人出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原标题:压岁钱“逐渐离谱”?整顿攀比,年轻人出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春节假期
又是给压岁钱的时候
话题#给的压岁钱快赶上1个月工资#
冲上了热搜
压岁钱成了年轻人的新焦虑
春节期间
在社交平台上
有关压岁钱的讨论逐渐升温
不少年轻人发文感叹
“为什么压岁钱越涨越高?”
“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心痛”
“压岁钱赶上我一个月工资了”
……
过年走亲访友本该是喜事,但27岁的王小姐却有些头疼。她表示,她家这边要给7个孩子压岁钱,她老公那边要给5个孩子。每人600元,光给亲戚孩子的压岁钱就要7200元了,王小姐称,有人年终奖都没这么多。
王小姐老家在浙江余姚农村。“我小的时候长辈基本都给200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200元都拿不出手了,最低600元,动辄上千,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压力很大,更别说村里的老人了。”
“我每年都是只出不进。”她并非没想过少给,但一方面会被其他人诟病;另一方面则因为父母不同意,“老一辈要面子,我不给他们就会给,每个孩子给800元-1000元。”
年过七旬的周伯表示,他给孙辈的压岁钱,从20元一路上涨到现在的100元、200元。自己挣的主要是种地的钱,发压岁钱花得最多,孙子、外孙女、侄孙一共快20个人了。
压岁钱始于汉代,是特别铸造的“厌胜钱”,只用来佩戴和玩耍,不能流通。唐代宫廷内开始给真正的钱,但是立春日才给,并非春节。宋代该习俗传入民间,到了明清,终于成为了春节的“标配”。
作为中国传统年俗文化中独有的一种“仪式”,“压岁钱”传递出亲长爱幼、团圆祝福的寓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给孩子的红包,因为互相攀比等心理,涨得很高。
在个别地区
小朋友的红包都要1000元起步
有网友甚至感叹
一个春节发掉17000元的红包
压岁钱成为新负担,如同红白喜事等人情重担一样,说到底是人们对面子和虚荣的过度追求。
尤其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压岁钱的数额似乎成了衡量亲情和友情的唯一标准。“不给不行,给少了又怕被议论”,成了许多人内心矛盾的真实写照。
拒绝红包攀比,年轻人出招了
年轻人中,有人为给小辈发红包而苦恼,也有人提出了一些新观念、新做法。
重庆的晓菲就是如此。今年,她和同辈的兄弟姐妹约定好了只给孩子发小额红包,统一50元,“图个热闹喜庆就好”。此前,按照她所在地方的习俗,压岁钱以100元、200元居多,每年春节,她都要为此花费数千元。
“十几个孩子,有些可能一年才和他们见一次面,甚至都叫不出名字。但是不给不行,给少了又怕被议论。今年我就直接说了,亲戚们也都同意,这样大人没那么大压力,小孩儿收到红包也都高兴。”晓菲说。
王雨欣说,如果到下一辈,她会和同辈的亲人们商量一下,取消互发压岁钱或者降低压岁钱额度。
她很怀念小时候的新年,“以前的传统就是大家都能接受,给个压岁钱讨个喜。希望能推行一下量力而行,给还是要给的,不能让孩子们没有压岁钱的快乐。红包金额少一些,又没压力,又喜庆,何乐而不为呢?”
专家:可通过倡导性规范加以劝导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告诉记者,发压岁钱是民间行为,具有自发性。“大家心照不宣都这么做,你不做的话就显得不合群”。他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个倡导性的规范,参照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方法,形成软约束。舆论、社会对不合理的行为加以劝导,倡导适度、适可而止。
近年来,全国多地正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民众合理送压岁钱。安徽省阜阳市文明办表示,将引导农村群众树立关于压岁钱的正确观念。江苏省宿迁市2020年发布的《人情新风“宿9条”》提到,“压岁钱不变味,不惯孩子”。这些宣传教育、引导规范,有利于提高公众对压岁钱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人们为压岁钱减负。
让压岁钱回归其本意,是人们共同的责任和期待。真正理解并践行这一点,量力而行,让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更加温馨、和谐和美好。
(文内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莫把压岁钱变成压力和负担
人民日报评论 张近山
作为历史悠久、延续至今的传统年俗,压岁钱的涵义丰富、寄意美好。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着“压住邪祟”,红包里包裹着远离疾病、健康成长、平安如意的美好祝福,承载着对年幼一代的关心关爱和殷殷期待。如今在不少家庭,晚辈向长辈“反向”送压岁钱也渐成新风尚。在压岁钱的流动和良性互动中,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浓郁得到彰显,传统的民俗文化得到传承。
从这个意义出发,守护好压岁钱的本义和美好初衷,不让它转变为一种苦恼和负担,显得尤为重要。偏离初衷、不断飙升的压岁钱,让不少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经济压力倍增,“压”出了经济负担,同时助涨了攀比之风。压岁钱若是变成炫耀财富的道具,不仅影响孩子正确价值观和金钱观的形成,而且容易催生“红包越大越有面子”的错误观念和过度消费等不良行为。更进一步看,如果因为给压岁钱影响了正常生活和亲人朋友关系,岂不是本末倒置,与其祝福的寓意、年味的温馨背道而驰?
其实,年味儿不在于有没有红包往来,压岁钱的厚薄程度更不是衡量关系亲疏远近的标尺。有年轻人和同辈的兄弟姐妹约定好只给孩子发小额红包,“图个热闹喜庆就好”“大人没那么大压力,小孩儿收到红包也都高兴”。正如网友评论的,“如果陷入攀比,就失去了压岁钱的意义,不是压岁钱了”“本是图个吉利,发多发少都是一份心意”。
现实生活中,根据自身经济情况给压岁钱,不攀比、不跟风、不过度,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在广东不少地方,“派利是”只讲“意头”不比金钱,五元、十元,多少随意心到即可。广西河池一个村里的小孩挨家挨户拜年,大人提前准备好2元利是。类似做法受到欢迎,无疑是这种共识的集中体现。而在一些地方,压岁甚至不必用钱,压岁书、压岁小礼物等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这也启示我们,钱不在多少、礼物不拘厚薄,一个个节日仪俗恒久流传,是因为其背后流淌的文化基因、饱含的真心真情为人们所珍视。
身边的小孩说,过年的快乐,少不了收到压岁钱那一刻的惊喜和开心。守护好这份快乐,就要守住压岁钱传承文化、传递祝福的本义,不让年味变“钱味”,不让攀比添负担,让新春佳节更加温馨、和谐和美好。
今年春节
您给出多少压岁钱了?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