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解读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22-09-09 11:06:09

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编制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包括规划背景、战略定位与目标要求、空间格局与功能分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齐长城文化研究发掘、打造齐长城文化旅游带、完善提升环境设施配套、推动齐长城数字再现、组织保障九个章节。《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物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为遵循,科学论证,深入研究,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主要背景

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强大感召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文明传承发展的进程中,作为中国长城体系早期典型代表的齐长城,见证了齐鲁文化交融交汇的灿烂历史,集中展现了齐鲁儿女自强奋进、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和合共生的精神追求。山东高度重视齐长城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山东的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保护齐长城历史风貌,深入挖掘沿线文物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利用,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发挥齐长城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使齐长城保护成果更好的造福人民。先后开展了齐长城保护条例、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和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建设,为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编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成为科学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的重要抓手和首要工作。

重大意义

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新时代精神,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建设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全景展现齐长城遗产带的风采,提升齐长城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面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齐鲁文化,有利于传承展示齐长城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弘扬齐长城精神和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展示新时代精神,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二是助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激发文旅产业新动能,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保护传承利用好齐长城文物文化资源,推进长城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利用,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有利于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国家文化标识,加速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三是丰富文化产品与服务,提升文化休闲体验,增进人民文化福祉的重要手段。依托齐长城及沿线丰富资源,分级分类打造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实施公园化管理提升基本服务水平,有利于全面培育文旅市场竞争主体,打造新型文化旅游产品,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旅游改革发展成果获得感。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齐长城保护为主线,以社会融合发展为主题,因地制宜、因段制宜,按照中办、国办《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总体要求,探索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路径,促进齐长城的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突出齐长城“中国最古老长城”的独特地位和在齐鲁文化发展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发掘传续长城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确定重点点段建设保护模式,以保护为前提突出齐长城文物、文化、景观等价值,形成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旅游研学、休闲娱乐等新功能。

主要目标

重点建设阶段:2021—2023年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管理机制基本建立,齐长城本体修缮及文旅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权责明确、运营高效、监督规范的管理模式初具雏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经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全面提升阶段:2024—2025年

加强长城展示利用,壮大长城保护力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度挖掘长城精神内涵,打造长城文化地标。文化和旅游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长城文化统一品牌基本形成,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远景展望阶段:2026—2035年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全面建成。齐长城遗址全线实现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齐长城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齐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全面建立。

总体空间布局

“一廊”构筑齐鲁文化之脊。以齐长城本体及其沿线的文化遗存为主体空间,构建保护传承、主题展示、文旅发展、乡村振兴功能为核心的齐长城文化核心形象廊道,打造齐鲁文化之脊和文旅产业发展高地。

“七段”支撑凸显主题标识特色。选取齐长城保护状况较好,长城文化主题鲜明,周边资源富集的七个主题标识段,包括钜防之始主题展示段、山川毓秀主题展示段、关隘揽胜主题展示段、齐地探源主题展示段、雄关祈福主题展示段、莒地烽火主题展示段、山海观城主题展示段作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主体支撑。

“多点”推动公园实体建设。选取重点遗产本体、典型文化景观和重点文旅项目,按照国家长城文化公园的建设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建设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4类主体功能区,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实体。

主体功能区

管控保护区是四大主体功能区中唯一的强制性管理区域。由齐长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世界文化遗产区及新发现发掘文物遗存临时保护区三类区域组成。按照《长城保护总体规划》不改变文物原状、最低程度干预、预防为主、分类分级保护等原则,实现齐长城整体保护,对长城价值、真实性、完整性全面保护,建设齐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长城保护条例》《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执行,对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对濒危文物实施封闭管理,建设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样板区。

主题展示区以传承展示弘扬齐长城遗址文化价值为目的,通过建设七大主题明确、内涵丰富、配套完备的文化旅游空间,集中展示齐长城遗产的特色内涵和价值。构建“七大主题展示段”主题展示空间。主要建设形态包括:核心展示园以参观游览条件较好、地理位置优越和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的齐长城遗址的代表点段为基础,按照历史文化价值突出、具有可观赏性、可达性的原则划定7个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齐长城价值;集中展示带根据齐长城墙体特征和沿线资源分布情况,以连续的齐长城遗址代表点段汇集形成文化载体密集地带为划定原则,按照保存情况较好、易于展示的原则划定7条集中展示带,进行整体保护利用;特色展示点以距核心展示园与集中展示带距离较远但具有特殊文化意义和体验价值的长城点段为依托,按照文物价值突出、具有重要的展示利用空间的原则划定30个特色展示点,统筹协调展示点与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的联系。

文旅融合区是国家文化公园的创新发展地带,与主题展示区相互融通配合,在突出长城文化展示的基础上,整合周边资源,统筹要素配置,推进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立足主题展示区的规划建设,妥善处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与沿线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空间规划边界,明确保护范围,面向公众文化需求,重点推进建设“长城+历史文化文旅融合区”“长城+生态文旅融合区”“长城+现代文旅融合区”、“长城+红色文化融合区”等4类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传统利用区是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缓冲地带,以适度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合理保护传统文化生态为重点,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态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处理好文化传承和保护开发的关系,选择一批具有浓郁长城特色、具备历史文化价值的民居建筑、历史文化街区、重要关堡城镇及长城村落等传统生活区域,逐步疏导不符合建设规划要求的设施、项目等,发掘活化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度发展文化旅游和特色生态产业,适当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示范建设一批综合性“活态化”的古村落生态博物馆和原生态的社区博物馆,促进长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区传承。

五大工程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强化文物保护力度,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传承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红色文化。扎实做好齐长城遗产保护工作,明确齐长城各类遗产的价值特征,加强齐长城及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加强对齐长城遗产日常的保养和监测预警,深化齐长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深化齐长城文化研究发掘。加强齐长城文化系统研究,推进齐长城精神交流传播,繁荣齐长城文化艺术创作,塑造齐长城特色文旅品牌。通过开展齐长城文化学术研究、齐长城本体保护技术研究、考古研究等系列课题,系统研究齐长城文化,分级分类、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展示方式,全面展示齐长城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塑造独特文化品格,因地制宜打造本地标志性长城文化名片。

打造齐长城文化旅游带。推进齐长城沿线精品旅游目的地建设,丰富长城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国家文化公园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促进齐长城沿线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构筑齐长城文旅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文化旅游产品与业态创新,建设齐长城特色文旅产品集群,打造齐长城文旅经典线路,深度推动齐长城沿线文旅融合发展。

完善提升环境设施配套。实施长城生态涵养和保护、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国家文化公园标识系统三大工程,全面优化齐长城的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齐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为基础,对具有文化标识性、地域代表性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要点段进行标注,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打造广泛影响力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推动齐长城数字再现。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官方网站和数字云平台建设、数字化管理和共享交流平台建设三大工程,全面提升齐长城文化的数字化水平。通过数字和多媒体技术留存文物信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管理和传承水平,同时满足公众对文物信息获取的需求,形成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新局面。

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山东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深入研究审议重要政策、工作方案和其他重要事项,指导做好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大措施的实施,协调推动解决跨地区、跨部门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支持政策,抓细抓实各项工作措施。发挥山东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吸收文化、文物、民俗、旅游、建筑、交通、农业、林业等方面的专家,建立齐长城保护和利用高端智库。定期开展自查,加强工作督导,对重大事项和重大工程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反映重大进展、重大问题和意见建议。

健全体制机制。构建制度保障体系,推动齐长城保护立法,出台《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深化对齐长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和立法建议论证,规范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保护传承利用行为。强化各级各部门沟通协调配合,探索跨区域党委政府联席工作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运营管理机制。落实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工作格局。沿线各市承担主体责任,有关县(市、区)承担各项任务落实的直接责任,对重大事项和重点工程实施跟踪监督、定期考核,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健康持续运转。强化宣传、文物、文化旅游、教育、交通、自然资源与规划、农业等各部门的配合,构建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区域合作的无障碍共享机制。打破行政界限,设立跨区域、跨部门、跨专业的齐长城保护协调机制,营造全民保护遗产的氛围。

广泛宣传引导。坚持政府引导,强化市场运作。面向当地群众和外部市场宣传推广齐长城文化内涵,提升齐长城文化品牌知名度。拓宽社会公众参与渠道,通过社会宣传、媒体推广、参观游学等方式,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和文物保护法律常识,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建设齐长城文化旅游营销联盟,构建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旅游营销共同体,多渠道阐释齐长城品牌文化价值。重视文化遗产的活化,制定特殊的文化传承人保护机制,保护文化遗产的社区生活载体,做好保护、挖掘、展示、传承、利用,培养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

加强政策扶持。省财政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长城重大任务和重点项目。地方各级财政综合运用相关渠道,积极完善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发挥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创新投融资体制,引导社会资金发挥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金融监管,防止新增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合理保障项目用地需求,鼓励利用闲置设施、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文化产业。

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合理的人才竞争机制、用人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强多专业、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文化挖掘、管理运营、展示利用、监测评估等各类人才队伍。鼓励引导广大志愿者成为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宣传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广泛开展齐长城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宣传推广等专题志愿服务活动,吸引志愿者参与国家文化公园日常服务工作。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四项成果发布!推动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样板”

四项成果发布!推动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样板”

9月7日至8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推进活动在淄博举行。[详细]
齐鲁网 2022-09-09
创新攻坚 共筑齐鲁文化之脊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推进活动在淄博举行

创新攻坚 共筑齐鲁文化之脊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推进活动在淄博举行

9月7日至8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推进活动在淄博市博山区举行。活动期间,与会人员实地调研了博山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详细]
齐鲁网 2022-09-09
关于首届原创绘本素材创意大赛延期的通知

关于首届原创绘本素材创意大赛延期的通知

为满足大家的创作热情,鼓励更多有想法、有创意的作者参赛,考虑到原创绘本创作周期较长,经研究,首届原创绘本素材创意大赛延期至2022年9...[详细]
齐鲁网 2022-09-07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