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双向动态灵活调整 房贷利率政策并未转向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

2023-05-27 14:47:05

原标题:双向动态灵活调整 房贷利率政策并未转向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双向动态灵活调整 房贷利率政策并未转向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中国证券报》27日刊发文章《双向动态灵活调整 房贷利率政策并未转向》。文章称,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在进入6月后将迎来新一期评估期。近两个月来,随着前期稳经济大盘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一些城市的房价出现积极变化和边际好转,引发市场对房贷利率政策是否会转向的讨论。

有关专家日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房贷利率政策并未调整,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也没有转向。动态调整机制会根据每个城市的情况双向动态灵活调整。对于不再符合“冷”的标准,但尚未变“热”的城市,不会调整政策。

(资料图,新华社发)

既管“冷”又管“热”

去年年末,人民银行和原银保监会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市场普遍认为,该机制实现了“因城施策”原则下首套房贷利率政策的双向动态灵活调整。

动态调整机制明确,对于评估期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对于采取阶段性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的城市,如果后续评估期内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上涨,应自下一个季度起,恢复执行全国统一的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日前表示,动态调整机制既支持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困难的城市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又要求房价出现趋势性上涨苗头的城市及时退出支持政策,恢复执行全国统一的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也就是“既管冷、又管热”。

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3月末,符合“冷”的标准,也就是可以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的城市有96个。其中,83个城市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较全国的下限要求低10个至40个基点;12个城市取消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

从房贷利率数据看,首套房贷利率政策的调整优化,带动房贷利率有所降低,3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4%,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

“不冷不热”无需调整

按照规定,业内人士介绍,“从2022年四季度起,各城市政府可以上季度末月到本季度的第二个月作为评估期,对当地新建商品住宅的消费销售价格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评估。”

“下一个评估期将在2023年6月底启动,届时各城市政府将根据3月至5月的新房价格变化决定是否调整房贷利率下限。”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说。

随着房地产市场恢复的内在驱动力逐步增强,部分城市房价出现同比或环比上涨。一些观点认为,这些城市已不符合上述“冷”的标准,在下一个评估期可能需要上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回归到全国统一的首套房贷利率政策,有些城市首套房贷利率或将重新上调20个至30个基点。

有关专家表示,上述观点是对动态调整机制的误读。一方面,动态调整机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若一个城市此前达到“冷”的标准,且已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房贷利率下限,那么,只要它没有出现“热”的情况,就可继续保持调整后的首套房贷利率政策。近两个月,部分城市房价出现的同比或环比上涨,不再符合“冷”的标准,但尚未变“热”,对于这种“不冷不热”的城市,不需要调整政策。

另一方面,观察历史数据就会发现,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要从“冷”到“热”,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不必担心政策变化太快。一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上涨才能判定为“热”。

上述人士进一步举例称,比如,武汉和济宁,2022年三季度出现了“冷”的情况,而之前出现“热”的情况分别在2015年四季度和2017年一季度。

或“冷”或“热”均可预期

专家强调,动态调整机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可预期性。

观察历史数据可发现,若一个城市的房价达到“冷”或“热”的标准,往往意味着它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趋势性下跌或上涨的苗头,以此作为是否可以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或者必须退出支持政策的条件,是有前瞻性和时效性的。

从数据上看,例如,2015年10月太原的房价达到“热”的标准后,开始出现持续上涨,一直持续到2020年;2020年9月转“冷”后,又开始持续下跌。杭州、宁波、长沙、成都等城市,也都符合上述规律。

与此同时,动态调整机制是一套长期有效、机制明确的政策机制,具有很强的可预期性。

“2022年9月,人民银行和原银保监会出台了允许部分城市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的政策。当时带有一定试点性质,执行期限只有三个月。随后,根据试点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这套机制,社会公众可以按照各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情况,计算出这些城市是否属于可以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的城市范围,从而形成较为明确的预期,并据此决定自己的购房行为。”上述人士称。

总体看,动态调整机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时效性”和“可预期性”,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切实支持刚性住房需求,是一项既利当前、又管长远的政策机制。

邹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密切关注房地产金融形势变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会同金融部门持续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实。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香港驻京办一行到访宁夏 搭建宁港交流之桥

香港驻京办一行到访宁夏 搭建宁港交流之桥

参访供港蔬菜基地。中新网银川5月27日电5月24日至26日,香港驻京办主任郑伟源一行来到宁夏,考察城市规划及产业发展情况,促进宁港两地交流...[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5-27
“家庭式滋养型”特色宝宝屋上海亮相 帮宝爸补足“父职体验”

“家庭式滋养型”特色宝宝屋上海亮相 帮宝爸补足“父职体验”

爸爸带宝宝一起游戏。静安区新闻办供图。27日,“家庭式滋养型”特色宝宝屋,率先在上海静安区江宁路街道蒋家巷社区对外开放[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5-27
海防科技走进百年炮台:厦门打造“炮台+科技”特色海防科普研学

海防科技走进百年炮台:厦门打造“炮台+科技”特色海防科普研学

活动现场中小学生们争先体验。中新网厦门5月27日电在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到来之际,“海防科技走进百年炮台——海防科技文化嘉年华”活动...[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5-27
“方舆数字底座”发布 拟打通数字中国建设“基层一公里”

“方舆数字底座”发布 拟打通数字中国建设“基层一公里”

图为数字中国创新实践发布研讨会现场。中新网贵阳5月27日电5月27日,在贵阳举行的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方舆数字底座——数字...[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5-27
水上运动走进上海校园 皮划艇校际联赛江月湖鸣笛开赛

水上运动走进上海校园 皮划艇校际联赛江月湖鸣笛开赛

浦锦街道供图。中新网上海5月27日电水上运动作为近年来兴起的运动形式,正逐渐走近寻常民众,走进了上海的大中小学校园。“河狸杯”2023年...[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5-27
甘肃行政复议“长出牙齿”:告官能见官,出庭又出声

甘肃行政复议“长出牙齿”:告官能见官,出庭又出声

图为甘肃省司法厅对一起涉企行政争议案件进行调解。中新网兰州5月27日电“行政相对人‘告官能见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又出声’,2022...[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5-27
江苏无锡上线“毕业季”专属福利 万般柔情只为留人

江苏无锡上线“毕业季”专属福利 万般柔情只为留人

2023届无锡大学生集体毕业典礼现场。中新网无锡5月27日电每年最高1万元的创业租金补贴、青年人才驿站免费住宿、享受为期1年的地铁优惠、公...[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5-27
海内外300余人山西晋城共商经贸合作 签约逾百亿元

海内外300余人山西晋城共商经贸合作 签约逾百亿元

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山西(晋城)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山西省副省长刘旸在致辞时表示,近年来,晋台经贸往来十分活跃,台湾已成为山西重要的...[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5-27
哈萨克斯坦央行决定维持基准利率为16.75%

哈萨克斯坦央行决定维持基准利率为16.75%

中新网阿斯塔纳5月27日电哈萨克斯坦中央银行26日宣布,将维持基准利率16.75%不变,浮动区间为+/-1.0%。消息称,该决定是根据最新的预测、数...[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5-27
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假期旅行人数将接近疫情前水平

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假期旅行人数将接近疫情前水平

中新社旧金山5月26日电据美国汽车协会及美国媒体消息,今年阵亡将士纪念日假期美国旅行人数将达到4230万,接近新冠疫情前水平。美国汽车协...[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5-27
美国债务违约日期延后?拜登;谈判将很快取得突破

美国债务违约日期延后?拜登;谈判将很快取得突破

中新网5月27日电据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26日,美国总统拜登称,他有信心联邦债务上限的谈判将很快取得突破。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5-27

四川纳溪:筑牢产粮大县金字招牌“耕”基

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坚持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为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4.42...[详细]
人民网 2023-05-27

四川: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农田 让“短板”土地焕发新活力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详细]
人民网 2023-05-27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