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消散的蘑菇云 永远的爱国心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2019-10-16 17:28:10

科技日报记者陈瑜

55年前的1964年10月16日下午,那是至今让中国科学院院士胡仁宇印象深刻的日子。

当时,包括胡仁宇在内的刚从爆心撤回来的参试人员,被安排在离爆心几十公里处的一个小山坡上。当听到广播里响起“起爆”指令后,大家起身转向爆心方向,看到远处火球翻滚,蘑菇云冉冉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现场欢快激动的场面胡仁宇从未见过也再难忘怀。

半个多世纪过去,西北大漠上空的蘑菇云早已消散,曾经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殚精竭虑的人们将被历史铭记。

只给个信箱地址用于通信

1954年秋,一块产自广西的铀矿石被带进中南海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汇报,时任地质部常务副部长刘杰手持盖革计数器进行探测表演,放射性物质使仪器发出响声——证明我国地下埋藏有铀矿。如今这块为中央领导人反复讨论、提供决策的矿石被誉为“开业之石”。

铀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材料。但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没有铀矿地质事业,只有个别地质人员对铀矿进行了零星的极其初步的探索。

1955年,我国悄然组建了两支铀矿专业地质勘探队伍——新疆519队和中南309队,意在用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探技术手段找矿。

黄世杰如今已是满头银发的八旬老人。他至今记得,刚出校门参加工作报到时才知道,要给原子弹找原料,必须严格保密。“当时大家被告知不能告诉家人自己干啥去,要去哪,只给了个信箱地址用于通信。”

虽然当时已经开展航空放射性测量,但实地勘探还得依赖人。

“那时候我们西北的铀矿地质队伍过着牧民般的生活,每天一人一匹马,手持着有点像枪的探测仪,按照一定比例尺进行普查找矿,沿途要是有蒙古包就借宿在蒙古包,否则就睡睡袋,睡袋里还经常有虱子‘光顾’。”黄世杰回忆,白天的塔里木盆地温度可达50多摄氏度,进入天山冰雹就来了,可谓“冰火两重天”,吃不到新鲜蔬菜,白天野外工作口渴,就喝天山上流下来的雪水。

与此同时,中南309地质大队则在南方广袤土地上展开了找铀工作。

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铀矿地质初创阶段,通过快速找矿、快速勘探的方式,铀矿地质工作者向国家提交了12个铀矿床,找到了制造原子弹的“粮食”。

5间工棚内研制点火中子源

原子弹的研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科学工程。

数据显示,为了尽早掌握原子弹技术,全国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10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投入到大协作的洪流。

中科院院士王方定和他的小组是汇成“洪流”的涓涓细流。

1959年,苏联方面单方撕毁协定,我国调整部署,开始立足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王方定作为其中一条技术路线的带头人,正式接手一项艰巨的任务——用于引发原子弹链式核反应的中子源材料研究。中子源材料做成的装置叫点火中子源,是核武器的关键部件之一。

一个以沥青油毡做顶,芦苇秆抹灰当墙的5间工棚,是王方定研制点火中子源的地方。

王方定回忆,工棚条件差,夏天室温高达三十六七摄氏度,还要穿上3层防护工作服,戴上两层橡皮手套,挥汗如雨。严冬季节,天寒地冻,自来水管都被冻裂。科研人员只好晚上把液体样药品和试剂搬到有暖气的房间,关好水井阀门,放掉自来水管里的水。第二天上班再复原。

经过3年多的紧张实验,随着一个个难关被攻破,王方定所在的小组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掌握了工艺,生产出了比原来设计要求更高的成品。

1964年,由于研制工作需要,王方定去了“前方”——青海高原上的“金银滩”,参加并组织了多次核爆炸的化学诊断工作。

“大力协同”经验威力不过时

转眼55年过去了,无论从工业、科技等方面,还是从硬实力或软实力上看,我国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时代不同了,有些重大问题可以依靠国际交流和合作得到解决。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单位、部门和个人间价值追求和利益日趋多元,似乎过去曾经发挥过的“大力协同”经验威力已经过时了。

胡仁宇有不同的看法。

“回顾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就是一个遏制与反遏制的历程,也是一个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每一项突破、每一次成功,是举全国之力、大力协同的结果。”至今他仍坚持这种看法:对一些特大的科学工程一定要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在发挥个人、部门、单位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前提下,大力协同,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才能走出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杨凡、岳致呈]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韦声略:只身勇斗两歹徒 血染青山铸警魂

韦声略:只身勇斗两歹徒 血染青山铸警魂[详细]
新华社 2019-10-16

黄河,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2019年9月17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郑...[详细]
求是网 2019-10-16

警员抓捕现场为嫌疑人儿子炒菜 善意“客串”挽救家庭

而就在昨日下午,他们在抓捕现场居然替嫌疑人即将放学回家的儿子炒起菜来,二人一瞬间的善意“客串”与“谎言”,挽起了一个脆弱家庭。15日...[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9-10-16

写在我国第6个扶贫日来临之际: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写在我国第6个扶贫日来临之际: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详细]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9-10-16

山西:3204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完成整村搬迁

新华社太原10月16日电(记者王飞航)记者从山西省扶贫办获悉,截至目前,山西省已经有3204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完成了整村搬迁,搬迁率超过95%...[详细]
新华网 2019-10-16

#发现最美铁路·助力龙江振兴#刘翰霖:百年老桥的“中国梦”

#发现最美铁路·助力龙江振兴#刘翰霖:百年老桥的“中国梦”[详细]
环球网 2019-10-16

【发现最美铁路】百年老站的“复容”涅槃——探访哈尔滨火车站

探访我国最北省会车站——哈尔滨火车站[详细]
光明网 2019-10-16

放宽入职条件!新版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公布

资料图 养老护理员职业竞赛。中新网10月16日电据人社部网站消息,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联合颁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9-10-16

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开幕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张泉、温竞华)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16日在京开幕。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携手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以科技创新...[详细]
新华网 2019-10-16

庆祝中波建交70周年文艺演出在华沙举行

新华社华沙10月15日电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与河南省漯河市艺术团15日在华沙联合举办庆祝中波建交70周年文艺演出。漯河市艺术团的演员们带来的戏...[详细]
新华网 2019-10-16

云南75.8%的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新华社昆明10月16日电(记者杨静)记者从云南省扶贫办了解到,精准扶贫以来,云南围绕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贫困群众落伍的硬任务...[详细]
新华网 2019-10-1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