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蹚过人生的河流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李元元

2024-04-15 09:55:04

原标题:蹚过人生的河流

来源:中国税务报

原标题:蹚过人生的河流

来源:中国税务报

《豆子芝麻茶》是一位83岁老人写下的第四本书,甫一上市,便开启了热销模式。有关她和她的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老人名叫杨本芬,在80岁高龄时完成了处女作《秋园》,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以一年一本书的频率,接连又写了《浮木》《我本芬芳》,以及这本《豆子芝麻茶》。每一本书里的主人公都平凡如茫茫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但每个人身上又都闪耀着一种人性的光辉,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这,正是最吸引读者的地方。

新出炉的《豆子芝麻茶》延续了之前三本书的叙事风格,节奏缓慢,语言平实。芝麻豆子般的小事娓娓道来,却能击中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让人泪湿眼眶。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三位老年女性的婚姻历程为主题,描写了她们追寻爱的历程;下篇则以亲情为主题,记述了作者陪伴母亲和哥哥度过人生最后时光的情感变化。

爱的追寻

在上篇“过去的婚姻”中,作者以旁观者的视角和细腻的观察,写出了身边平凡女性是如何跋涉生活这座高山,又在爱的追寻中实现自我救赎的过程。

上篇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拾荒人秦老太,她和作者在小区遛狗时偶然碰到并熟识。由于两人都爱阅读,于是越走越近。秦老太是父母偷食禁果的产物,母亲因此被学校开除,从此她便成为父母厌恶和虐待的对象。长大后,从未被爱过的她两次匆匆走入婚姻,又因为不堪忍受折磨,两次逃离婚姻的泥沼。第三次她终于找到了还算爱自己的人,没想到丈夫年纪轻轻就瘫痪在床,她不得不整日伺候左右。

秦老太拾荒起初是为了糊口,到后来,她不再把拾荒当作营生,而是把存放垃圾的地方叫作“工作室”,怀着好奇心打开每一袋垃圾,用责任心整理好每一份垃圾。也许,这给了秦老太某种精神的慰藉。多年后老伴离世,孑然一身的她终于有时间爱自己了。秦老太这一生,或许从未被人真心爱过,所以她渴望被爱,也一直在追寻爱。从祈求父母的爱,到寻求丈夫的爱,再到享受爱自己,直到人生末年,秦老太才明白,爱是一种能力,很多人并不具备,如若遍寻不到,不如先学会爱自己。

上篇中还写到另外两位女性,一位是作者上学时的密友湘君,长得漂亮,能力突出,却两次遇人不淑。这让她的人生一落再落,坠入深渊。还有一位是作者工作时汽修厂的同事冬莲,她在丈夫的死缠烂打下结了婚,此后便再也无法摆脱拳打脚踢的噩梦,直到孩子长大,终于能为她遮风挡雨……

三位女性身上有时代的缩影,也有个人的写照。为了摆脱命运的掌控,她们一次次逃离生活的“魔窟”,在一场场自我救赎中找寻着人生的意义,虽然历经灰暗时刻,但她们仍未放弃爱的能力。正如作者所说,“你永远不知道前方有什么在等你,活下去,看一看才会知道。”

爱的回忆

相对于活得艰难,死得从容或许更难。在下篇“伤心的极限”中,作者含泪回忆了与母亲和哥哥的点滴往事,记录了两位至爱亲人离世前饱含温情的最后时光。

母亲和哥哥是作者生命中最温暖的记忆,他们彼此爱着、牵挂着。身陷困境时,他们宁愿自己受伤,也不想对方难过。一起吃过苦、受过累,但从没有怀疑过彼此的爱。在他们生命的最后阶段,作者竭尽所能地陪伴母亲和哥哥,一起回忆着往事,在过往的时光中感受着爱意的流淌。对于即将离世的亲人以及目送亲人离去的作者来说,活着的时候好好活着、用心爱着,当死亡来临时,坦然面对就是对彼此最好的珍重。

生命的消逝并不意味着爱的消失。只要活在世上的人依然以浓烈的情感将过去的爱存在心里,爱就一直都在。杨本芬也曾自述,写作的起源就是母亲去世后,她希望用笔记下生活的点滴,在回忆中再次感受到亲人的爱,让平淡的生活更有滋味。

整本书的上下两篇,虽然讲述的是不同的情感,一种是爱情,一种是亲情,但最终都汇聚到对于自我的认知和救赎上。因为,不管把爱当成归宿还是回忆,在人生的河流中,我们自己才是渡河时掌控方向的舵手。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淄博市税务局)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下沉压责优化营商环境

本报讯山东省莱阳市纪委监委日前在开展入企走访“回头看”监督时了解到,此前某企业因房屋竣工验收问题迟迟无法办理下来的房产证,在该市纪...[详细]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4-04-15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14条措施支持人力资源产业发展

科技日报讯记者4月12日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崂山区出台了《崂山区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详细]
科技日报 2024-04-15

中改院报告:我国服务型消费有巨大增长潜力

中改院报告 我国服务型消费有巨大增长潜力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新华社海口4月14日电14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展期间,中...[详细]
新华每日电讯 2024-04-15

加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本报讯记者曹天健通讯员白树文近日,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检察院与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检察院、青岛海事法院、宁波海事法院联合建立自然资源与生态...[详细]
法治日报 2024-04-15

后人对李白诗歌的删改

作为唐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李白一直受到后代读者的喜爱。对李白诗歌的注释、评点、和韵、拟作等数量很多,形成丰富的接受史。但也有一些读...[详细]
光明日报 2024-04-15

平生博雅君子 不愧编辑典型

1958年12月,提前分配进入中华书局。古籍整理著作有《隋唐嘉话》《玄怪录》《续玄怪录》《清平山堂话本校注》《宣和遗事校注》等,撰有《宋...[详细]
光明日报 2024-04-15

【我在现场】“气象参谋”

记者见状问。  见记者一脸疑惑,他掏出手机,点开一个名为“气象为农”的微信群给记者看 “专家说现在是小麦返青期,我这底肥足,不用着...[详细]
光明日报 2024-04-15

中国文旅市场春意盎然(国际论道)

伴着和煦春光,“踏青赏花”正成为时下中国文旅消费的热词。一段时间以来,从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游、天水麻辣烫到国风穿搭春日游,中国文...[详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4-15

设计构筑美好生活(文化只眼)

过去,人们讨论设计时,大多讲的是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等,是以造物为核心的物质设计。这几年,设计已经从造物设计拓展到战略设计...[详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4-15

网红城市的作业抄不抄?

本报实习记者王伟杰一段时间以来,山东淄博、黑龙江哈尔滨、甘肃天水等城市迎来了旅游火爆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它们走红原因各异,但都...[详细]
中国文化报 2024-04-15

“高颜值套餐”迎客入鲁

本报驻山东记者苏锐既是文化大省又是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山东如何进一步吸引并留住游客。今年以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创新营销手段,精...[详细]
中国文化报 2024-04-15

探访南苏丹朱巴-伦拜克公路项目

作为中国和南苏丹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重点项目,由山东高速集团承建的朱巴-伦拜克公路项目是连接南苏丹中赤道州与湖泊州的一条重要通...[详细]
工人日报 2024-04-15

青岛高层次人才码启用

本报讯近日,山东省青岛市高层次人才码上线启用,高层次人才“亮码”即可在青岛畅享30余项绿色通道服务。记者了解到,持有青岛市高层次人才...[详细]
工人日报 2024-04-15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