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为官三不欺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吴长海

2023-12-01 09:52:12

原标题:为官三不欺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为官三不欺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宋代学者邵伯温在《闻见前录》中记载,被贬邓州的范仲淹,谆谆寄语前来拜见的新科状元贾黯:“君不忧不显,惟‘不欺’二字可终生行之。”不欺二字,让贾黯铭记了一辈子,他说“吾得于范文正(范仲淹谥号文正)者,平生用之不尽也”。

不欺,是我们认可的道德品质,也是我们向往的人生境界。

在范仲淹寄语贾黯六百年后,事迹载入《清史稿·循吏传》的定海知县缪燧,在临终之际,省察一生,深情慨叹:“事可对君父,心无累子孙。此乃余署定海之座右铭。平生无他,但有‘不欺’二字而已!”不欺,是缪燧清廉为官的准则、一生践行的箴言。

为民请命 不欺君父

康熙十七年(1678),二十九岁的缪燧离开家乡江苏江阴,赴山东沂水县任知县。启程前夜,父亲缪嘉谟殷殷告诫:“我为尔父,尔为民之父,慎勿贪虐,以伤尔父之心”;“清廉遂足了事耶,若遇水旱必条陈利弊为斯民请,以苏民困,非可坐等也”。饱读四书五经、深受家学熏陶的缪燧,认真而慎重地点头。父亲的话,萦绕在耳畔,铭记在心间。

沂山南麓的沂水县,在缪燧就职前,曾遭遇地震、蝗虫、大雪、陨霜等多次大灾害。康熙七年(1668)农历六月十七日晚,山东南部发生了一次8.5级大地震,极震区大部分在郯城县境,故称为郯城大地震。沂水县受地震影响严重,地方志中“城尽崩”三字,令人触目惊心。

尚未走出地震阴影的沂水百姓,迎来了江南贡生缪燧,也遭遇了罕见的旱灾。水库干涸,河床龟裂,耕地大面积歉收绝收,家畜缺水生病大批死亡。家中已无存粮,田里没了指望,百姓愁容满面。

缪燧想起父亲的叮嘱,记得对父亲的承诺,百姓的困难就是自家的困难。缪燧如实向上禀报灾情,朝廷拨来救灾银两,令县衙去济南购置米面,分发给灾民。

灾民断炊多日,情况十分危急,而沂水到济南路上要耽搁时间,也要多花盘缠。缪燧建议将赈灾银两直接发放给百姓,让百姓自行购粮,这样能更快解决百姓的燃眉之急。这是相当大胆的建议,最初并没有被缪燧的同僚接受,记载缪燧一生大事的行略说,“公(指缪燧)争益力,乃为草疏,奏得允,官私便之”。缪燧挺身而出、为民请命,方才使灾民得到及时救济,灾情得到部分缓解。

由于严重的饥荒,有的灾民背井离乡,被迫到外地谋生。缪燧与父亲商议,要求将分给自己的那份家产变卖,用于购买耕牛、铁犁、种子,帮助灾民恢复生产。儿子心中装着百姓,父亲自然乐意帮忙,筹得银两寄给儿子。外出的百姓,纷纷回乡,沂水大地,青苗萌发,迎来新生。

缪燧的“不欺”鲜明体现在下面一件事上:朝廷要犯、大盗杨岕,祸害乡里,缪燧成功抓捕,为民除害,不承想在押送途中出了纰漏,盗贼逃脱。这可是丢官职的疏失。下属劝缪燧用同名囚犯蒙混过关。缪燧一口拒绝:“是欺也,宁受黜,不敢。”他不能做这欺上瞒下之事,更何况真犯逃脱,还将为非作歹,百姓仍不得安宁。缪燧如实上报后被免去官职。离任时,百姓心怀悲伤,送别缪燧离境。回到江阴,缪燧隐居乡下,勤读诗书,孝敬双亲,赢得乡民的称赞。

俯首为牛 不欺黎民

康熙三十四年(1695),四十六岁的缪燧迎来了人生的新起点,朝廷任命他为浙江定海(管辖范围与今舟山市相近)知县。

定海岛屿众多,紧扼东南沿海航路要冲,天高水阔,明代因倭寇多次侵扰,朝廷长期实行“海禁”,故此地衰败荒凉,人烟稀少。清朝初期,在舟山群岛上重新设县的声音渐高,直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设立定海县,隶属宁波府。缪燧来定海任职时,设县不过七年,“四面涂荡,民难安业”,可谓百废待兴。

缪燧上任伊始,着便服深入民间,了解定海农业渔业发展情况,了解百姓生活的困难与需求。当得知百姓所需米面、布匹、蜡烛、蔬菜、水果等日用品,需划船去宁波购买,来往途中经过镇海关,要缴纳的税额较高,很是忧虑。作为知县,他向上司如实报告有关情况,希望能为定海百姓争取到购买日用品免税的待遇。

公文呈送上级,没有回音,他不气馁,再写,再报。如此往复,“先后七详,案几盈万,历三年而始得报可”。连续三年上奏的赤诚与执着,终于说服了上司。浙江布政使司复文批示,定海百姓购买日用品一律免税,为防止有人欺诈百姓,缪燧派人将免税规定刻在镇海关旁的石碑上,这便是《定邑日用贸易概免抽税碑记》。免税的规定勒在坚硬的石碑上,勒在史书的册页上,而缪燧的为民情怀也勒在了定海百姓的心中。

定海山浅海近,海潮侵袭时,轻则农田淹没,重则民房倒塌。修筑防海堤坝,是定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缪燧甫一上任就开始修筑海塘,在任定海知县的二十二年中,修筑海塘可谓贯穿始终,据统计缪燧发银修筑海塘达三十六条,长度超过两万五千丈(清代一丈三米多)。定海百姓将其主持修筑的大展塘又称为“缪公塘”,以表对他的敬意。有了海塘做屏障,农田就不怕受到海水侵袭了,缪燧劝课农桑,垦田几万顷,史载他莅任“数年后,桑麻遍野,境内丰给”。

此外,缪燧还在定海挡潮兴港,发展贸易;设立津渡,便民出行;创设药局,施药济民;加固城池,巩固海疆;兴办义学,育才惠民;捐献俸银,修葺城池……

缪燧爱民不欺民,也不允许其他人欺民。欺骗不可以,欺压更不行。在鄞县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连续发生了几起盗窃案件后,民众感到恐慌。缪燧当时兼任鄞县知县,他亲自书写“本县现署鄞篆,尔等不得胡行”的告示,命人贴在街市显眼之处。盗匪看到后,不敢再为非作歹,街市恢复安宁。可见缪燧不光在百姓心中有威望,也让盗寇望而生畏。

有些盗贼本是良民,被裹挟为盗贼,缪燧抓捕后,对其详加审理,对于可堪教化者,给予宽大处理。一个名叫“聪性”的人,在一次缉捕海盗的行动中被捕,关押在定海牢狱中,每夜啜泣哀叹:“听说春秋贤相管仲,对于盗贼严惩不贷,对于胁从有时能宽大处理,可是有多少人能有管仲之贤能呢,我今天就是被处置了,又能说什么呢。”缪燧听到了聪性的话,在确认此人是误入歧途后,给他洗心革面的机会,而且为他改名“勇”,帮他找了份差事,又帮他娶妻成家。勇也不负所望,将功补过。

《大学》有言:“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喜百姓所喜,忧百姓所忧,缪燧立身为伞,俯首为牛。他为官“不欺”,在定海任职二十二年,用仁德赢得百姓厚爱。

尊儒崇德 不欺初心

缪燧出生于江阴的缪家村,这里距离孔子盛赞的“吴延陵君子”季札的墓地仅有千米远。缪燧在季札躬耕地、埋葬地长大,相信多次听说过季札的故事,多少会受到季札挂剑酬心的影响。

司马迁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等到季札完成出访的使命,来到徐国时,徐君已去世,但季札遵从内心的承诺,“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不欺初心,乡贤季札做出了表率。两千年后,缪燧用一生努力守望初心,用半生勤政践行初心。

缪燧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却有一件“欺人”的事情在民间流传。普陀山是佛教圣地,唐代一个叫惠锷的日本高僧,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东渡日本,到了普陀山潮音洞,遭遇风浪无法前行,他认为观音愿意守在这里,遂把观音像放置潮音洞侧。

普陀山明清大盛,吸引很多人前来。有些身处困境的信徒舍身燃指,跳下潮音洞,认为这样观音就会接引其脱离苦海,去往极乐世界。潮音洞内怪石交错,洞底通海,潮水奔腾入洞,势如飞龙,景色迷人,传说诱人。

缪燧听说信徒跳观音洞,是因为听到和尚念经之后,看到海底有红色莲花显现,以为修道成功,就毅然决然地跳了下去。受儒家文化滋养的缪燧,不相信这一说法。他来到潮音洞,对和尚说有一个家仆,晚上要来这里舍身。到了约定时间,和尚准时念经,很快莲花浮现。缪燧用动物代替了人,连同几十把尖刀装进麻袋,扔到莲花显现之处,没过多久海水就泛红了。所谓红色莲花,原来是海蛇信子在水里呈现的假象。缪燧用“欺”的方法,揭露了真相,破除了迷信。

民间故事并非向壁虚构,往往有一定的事实根据。潮音洞上曾有一座“莫舍身亭”,亭中立《舍身戒》碑,作者正是缪燧。这是一篇斥责舍身恶俗的檄文,他写道:“夫忠孝节义,古今之美德,天下万世所常尊,所谓死有重于泰山者也,而代不数见;信诬妄之说,委父母遗体于波涛岩石间,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也,而趋之若鹜,其为愚与忍孰甚?”他追问那些打算来舍身的人,是否想过自己的父母、妻子、兄弟,最后告诫世人不得沉溺于此等诬妄之说,当尊崇忠孝仁义之德。

由于缪燧政绩突出,康熙五十五年(1716),他擢升为杭州府同知。可是,这时缪燧已重病缠身,无力赴任,不久逝世。定海百姓联名上书吁请留葬,后经礼部协调,“遗骸归葬故里,定海建衣冠冢”。定海官民代表黄灏一行扶送缪燧灵柩到江阴老家,看到家徒四壁,更加钦佩缪燧的人品。

缪燧的事迹本身就是很好的家教材料,他的后人十分注意收集与整理。值得一提的是,缪燧的后人中有一位缪荃孙先生,缪燧为其六世祖,今天国家图书馆中有一尊缪荃孙先生的塑像,纪念这位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拓荒者、国家图书馆首任馆长,缪荃孙先生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有不小贡献。

2020年5月,江苏省江阴市申港街道的缪燧纪念馆建成开馆,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2022年5月,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小沙街道新建了缪燧纪念馆,馆前矗立着一块“不欺”石。

“不欺”是缪燧一生的信条,也是他一生胸襟坦白的真实写照。“不欺”如虹,穿过三百年风雨,依然熠熠生辉。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卧牛石

此石产自湖北巴东,缘何在安丘安了家。这还要从一段家风故事说起……这块石头的主人是清代的曹锡田,安丘东关人,自幼习读本家八世祖曹一凤...[详细]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3-12-01

文明实践家庭站“微阵地”发挥大作用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新区街道广场社区兴华苑小区家庭站站长李会荣来到小区老人的家中亲切地说。定期上门为小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在理发...[详细]
农民日报 2023-12-01

山东梁山县拳铺镇:公益金助农促增收

拌和振捣混凝土,提浆、刮平、铺放过滤布……近日,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拳铺镇李乡村农村道路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正在铺设水泥路面,大伙干劲十...[详细]
农民日报 2023-12-01

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激活重点低效片区能级

激活重点低效片区是城市样貌的深刻雕琢,也是对区域发展的巨大推动。2022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聚焦王台老工业区、青岛自贸片区、董家口化...[详细]
科技日报 2023-12-01

新疆沙漠里养出了澳洲龙虾

◎本报记者王延斌在沙漠里养龙虾。在“沙漠里养澳洲龙虾”的策划者是山东日照援疆指挥部,落实者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专业团队。日职...[详细]
科技日报 2023-12-01

青岛市市南区:城市更新重塑婚恋产业

今年,青岛市市南区以老城区复兴与城市更新的新机遇,重塑婚恋市场,积极打造集“婚恋+旅游”“婚恋+酒店”“婚恋+婚庆”等由婚恋文化延伸...[详细]
科技日报 2023-12-01

“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汇演举办

本报讯11月3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详细]
中国文化报 2023-12-01

青岛多部门联合建立校园伤害纠纷联调机制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姚建□王丹青“您好,我是莱西市一名中学教师,明年还会开展与学生欺凌相关的培训课程吗。”最近一段时间,山东省青...[详细]
中国妇女报 2023-12-01

我国发布5G工厂名录

■刘育英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官方网站发布《2023年5G工厂名录》,涵盖300个遴选出的5G工厂,覆盖24个国民经济大类。“5G+工业互联网”...[详细]
中国妇女报 2023-12-01

苇帘加工编织富民产业

11月29日,水湾镇逯庙村村民在加工苇帘。进入冬季,山东省无棣县水湾镇农户利用农闲进行苇帘加工,创富增收。目前,水湾镇已建成芦苇产业园...[详细]
工人日报 2023-12-01

家政培训促就业

近年来,山东济南阳光大姐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示范基地,积极帮助农村妇女掌握家政服务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据悉,该基地已累计培训各类人员...[详细]
工人日报 2023-12-01

报告显示重点城市总体创新水平稳定增长

本报北京11月30日电今天,北京立言创新科技咨询中心牵头多个城市科技管理部门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发布《2023中国城市创新记分牌》。该报告显示...[详细]
工人日报 2023-12-01

“短程干预+延伸服务”解职工“心”事

阅读提示青岛市总工会湛山疗养院根据不同职工群体的心理特点,以心理健康服务站为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帮助职工纾解消极...[详细]
工人日报 2023-12-01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