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山东经济强在哪儿?通过这些关键词 看山东如何“挑大梁”

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王全

2023-12-18 17:39:12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8日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在开局之年用亮眼的经济数据“强信心”,用实打实的政策举措“稳经济”,以创新驱动“促发展”,以责无旁贷的精神“挑大梁”,彰显大省能力与担当。

  

2023年前三季度,山东生产总值681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

1-10月,山东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

1-10月,山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0%……

前10个月,山东实现进出口2.6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

1-10月,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

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67元,同比增长6.3%……

一组组数据,是山东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真实写照。

一个个关键词,透视着山东发展的密码。


稳中求进

民营企业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经济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家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

山东是民营经济大省,从2015年至今,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稳稳撑起了山东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12月8日,山东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听取建议需求,进一步统一认识,凝聚起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力量。

当前形势如何,在市场中大浪淘沙的民营企业家感知最为灵敏。这场座谈会持续了三个多小时,30名民营企业家一一作了发言,对人才、融资、政策支持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提出意见建议,为有关部门靶向精准施策提供了有效参考。

各位企业家抒心声、道实情、献良策,政府部门零距离倾听,敞开心扉交流,一个个满怀真诚的“金点子”频频迸发,必将推动民营经济向好发展因素持续累积。

与会企业家代表纷纷表示,会议为民营企业发展吹响了号角,注入了的“强心针”,将坚定信心,以为求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正在着力发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推动民营经济行稳致远布局谋篇。

  

民营企业家记者见面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故事

12月11日,山东举行民营企业家记者见面会,3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围绕“坚持创新驱动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记者见面交流。

“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成功开发出了大尺寸纳米厚度铌酸锂单晶薄膜,使得电光调制器性能更好、耗电更少、集成度更高……”

“在全国率先打通了覆盖人类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产业链……”

“拥有80多项发明专利,牵头制定了7个团体标准,‘超细长丝’‘声学膜’‘高强膜’‘5G通信用高频高速基板’等多项创新成果填补行业空白……”

3位民营企业家代表,讲述他们产业报国、创新发展、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先进事迹和背后的故事。

  

主播说|做优做强民营经济 赋能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

近期,“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近年来,山东不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

  

在山东,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

一张牛皮可以处理成0.1毫米厚的薄膜、一个现金循环机芯可以同时盘点多种面值的多国货币……山东正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2月6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同日,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青岛完成主体建造。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能源碗”,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船坞养护,每天处理的石油可以供90万辆小汽车使用。

“全球首座”“亚洲首艘”,正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结出的硕果,也是我国“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一个生动细节。

透过“全球首座”“亚洲首艘”等山东智造,可以看到的是科技创新实力的快速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也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山东,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

近年来,山东坚持把发展工业摆在突出位置,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省新型工业化向纵深推进。传统优势夯实塑强,新生优势加速凝聚,未来产业加力布局,新型工业化“活水”正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2月6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客户端、经济日报连发三条重磅报道,聚焦山东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人民日报: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山东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改造投入值了!”山东济宁高新区浩珂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清华对记者说,公司主营矿用聚酯纤维柔性网和土工合成材料,今年生产线完成数字化改造后,质量、效率提高,库存积压减少。

在山东,得益于新型工业化建设,不少企业正步入发展快车道。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山东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纵深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济南,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领航发展、新能源汽车规模日益扩大;在青岛,工业互联网加快建设;在菏泽,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新的增长极;在枣庄,锂电产业集聚发展,推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山东近3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近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

今年前10月,山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工业投资增长14.5%、高于全部投资增速9.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首次超过五成。

新华社: 挺起“产业脊梁” 书写“绿色答卷” ——山东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观察

近年来,山东坚持把发展工业摆在突出位置,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省新型工业化向纵深推进。传统优势夯实塑强,新生优势加速凝聚,未来产业加力布局,新型工业化“活水”正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炼钢厂新动区智控中心里,智能物流追踪、能源管网孪生监控等智慧化系统实时显示生产、运输等环节的各项指标。“以前调度生产要四五个人,现在只需一个人、一台电脑。”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炼钢厂党委副书记、经理高山说。

12月4日,工作人员在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炼钢厂起重机5G智能管控中心遥控操作吊运废钢。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山东传统产业占比高。2019年以来,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山东持续推动“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每年滚动实施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万个,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覆盖面超过70%。

山东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0余万个;建设运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50个,接入企业2.2万家、数量居全国第二。“新基建”为工业“智改数转”提供了有力支撑,山东产业数字化指数跃居全国前列。

装备换芯、设备上云、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让山东传统产业生产更智能、发展更绿色。

今年1-10月,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0.9%,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6.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4.4%,高于全部投资29.1个百分点。

经济日报:山东提升工业经济含绿量

产业向新,质量向优,增长向绿。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把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的工业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战略产业向高端迈进、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科学布局未来产业为着力点,竞逐绿色低碳新赛道,奋力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勇站排头。

传统产业是“家底”,山东没有把其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而是瞄准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全面推动传统产业向清洁低碳转型,锻造新的竞争优势,厚植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

近年来,山东深入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年均完成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超过1.2万个,技改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超五成;加速技改提级绿色增效,着力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十四五”以来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绿色金融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山东省首批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落地、山东省首笔国有金融机构排污权质押贷款落地……今年以来,山东工行加快绿色投融资创新步伐,有效引导投融资结构绿色调整。截至10月末,山东工行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570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450亿元,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注入金融活水。


“链”接未来

今年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聚力提质增效,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包括以11条标志性产业链为重要抓手,做强先进制造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山东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在激光显示、通用服务器、虚拟现实设备等领域走在全球前列。2022年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实现16266.9亿元,工信部衡量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的14项主要指标中,山东省有13项居全国前三,5项排名第一;

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方面,1-9月,山东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达到222.1万、485.7万、1307.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7%、97.1%、43.6%,高于全国水平0.1、20.4和13个百分点,分别排名全国第6、第5和第4位,其中手持订单量实现历史新高。

高端装备产业方面,2022年山东省规上装备制造业营收2.4万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营收总额的22.1%;2023年1-8月,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高于规上工业1.6个百分点。

枣庄:抢抓“双碳”战略新机遇 打造锂电全产业链条

近年来,枣庄市高新区抢抓“双碳”战略重大机遇期,集中资源和力量培植锂电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了从电池原材料生产,到单体电池、PACK组装、电芯电池集成制造,再到锂电池产品终端应用及检测评估的全产业链条。

枣庄市高新区瞄准国内外500强、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三大主攻方向,深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重点领域,先后招引落地了欣旺达50GWH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配套项目、韩国亿恩科电解液项目、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项目、吉利控股集团极电电动动力总成项目。加快培壮锂电链主及龙头企业,分类别建立项目申报梯度培育库,持续完善“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的梯次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构建“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优良产业生态,不断擦亮“北方锂电之都”金字品牌。

目前,枣庄市高新区拥有“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省级各类平台49家,获批锂电相关专利947项,12项锂电产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级锂电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山东省唯一锂电池制造产业大脑。建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实验室和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个,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获批国际CB计划认可、北美UL标准授权,精工电子成功获批全省首张锂电池产品碳足迹证书。

威海:创新“厂中厂”模式,上下楼就是产业链上下游

从下订单,到产品送货上门,仅用半小时——这可不是一份外卖的配送时间,而是1000件打印机扫描器部件从威海恒科精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产出,送达捷普电子(威海)有限公司的时间。

如此快的速度是怎么实现的?恒科精工的答案是“厂中厂”模式:通过到下游企业承包租用厂房的方式,实现上下楼就是产业链上下游,最大限度降低企业配套生产成本。恒科精工注塑车间楼上就是捷普的打印机组装车间,零部件在恒科精工的注塑车间加工完成后,直接送上楼组装。

在该模式下,恒科精工作为零部件供应商,为满足打印机巨头企业产品配套要求,一直在改进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公司购置了国内外先进的中央供料系统、全自动注塑机等数控化、自动化设备,产品精度、强度、环保、安规等核心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并建设了数字化车间,实现车间生产、物流、信息流的信息化管理和互联互通,订单交付及时率、出厂合格率均“超标”完成。

目前,恒科精工产品市场份额达到捷普(威海)相关配件的60%,是捷普(威海)的重点协作企业,是威海打印机产业链本地配套率达92%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德州: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起势

德州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为“一号产业链”倾力培育,建链补链强链,同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塑强数字经济新优势。

德州倾力培育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后引进了有研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威讯联合半导体射频芯片封测、鲲程电子芯片模组等优质项目,培育关键材料、封装测试等集成电路细分产业。去年,同源微成为德州市首家获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登记的企业,补上了产业链上电路设计的重要一环。

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新支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德州还积极部署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前不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应用研究院揭牌,推动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按照“三中心两基地”的建设思路,搭建新型平台载体,在核心技术突破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目前,德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3家,销售收入近300亿元,天衢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区、临邑县“侗芯谷”半导体产业园、陵城区全国工业一体化鲁北大数据中心、庆云中庆新能源“近零碳”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化园区也呼之欲出,为产业链集聚成群蓄势赋能。

延伸阅读:

“链”接未来丨蓄力未来占先机!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走在前

“链”接未来|打造海工旗舰 山东加速培育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链”接未来|“链主”冲锋 引领山东高端装备产业链集群式作战

闪电新闻记者 王全  报道

[责任编辑:王全 刘岩 徐红梅 郭常宏]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