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变革的勇气 先行先试“烟台经验”响遍全国

来源:YMG

作者:

2018-12-23 10:00:12

变革的勇气

———先行先试,“烟台经验”响遍全国

敢想、敢做、敢当、敢为人先。改革开放40年来,烟台人民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攻坚克难,探索创新,一个个“烟台模式”、“烟台经验”,从这里走向全国:

———全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先河从这里开启。1986年,烟台被确定为全国房改试点城市并一举获得成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走过改革开放初期“居者忧其屋”,到房改深化后的“居者有其屋”,再到如今的“居者优其屋”,百姓幸福感不断提升。

———新中国第一所地方集资兴办的综合性大学在这里建成。1984年,烟台在一无资金二无师资的情况下,人均出资10元建成了一所不要“铁饭碗”的大学———烟台大学,开启了烟台教育史上的崭新篇章,拉开了烟台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的大幕。

———叫响全国的“承诺制”在这里诞生。1994年6月,烟台市建委从本系统行业特点出发,率先实行了社会服务承诺制,公开承诺所属单位的服务内容、标准、程序、时限等,并设立监督机构和举报电话,明确经济赔偿标准。社会承诺服务制的全国推广,曾让上世纪末的烟台吸引了大半个中国的目光。

———全国第一座由中央和地方集资合建的大中型电厂在这里拔地而起。1981年,烟台大胆提出“国家与地方合作,集资办电”的设想,龙口电厂应运而生。烟台从原来全省缺电最严重地区,一跃成为供电情况最好的地区,助力烟台成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

改革往往面对的是前无古人之难题,要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涉险滩、闯急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改革开放40年来,烟台的每一次腾跃,都源于改革带来的无穷活力,都源于这片土地上敢为人先的勇气。

开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先河

上世纪80年代,“公家包、福利制、低租金、实物分配”的福利住房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弊端日显。1986年,烟台在全国率先试点,推行城镇住宅商品化改革。时任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俞正声提出:房改再困难也要动手,爬着出去也要干。烟台创造性地推出“提租发券,空转起步,滚动前进,逐步过渡”的改革模式,为全国住房制度改革提供了样本。“房改”不但开启烟台住房商品化的大门,也使得房地产开发迎来春天。改革开放初期,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房改闯出了“烟台模式”。我们无法体味当时的艰辛,只能沿着历史的脚步,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1986年3月15日,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烟台、唐山、蚌埠3城市为全国房改试点市。1986年4月,烟台召开动员大会,决定把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试点作为全市改革的重点,正式启动烟台房改试点工作。1986年12月25日,市委、市政府进行房改前模拟运转,对房改方案进行最终可行性分析,通过三次模拟运转,烟台房改试行方案制定工作基本完成。

1987年8月1日,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烟台市住房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出台,是全国第一个正式出台的房改方案。改革模式是“提租发券,空转起步,滚动前进,逐步过渡”,促进职工和居民买房。提租发券,由改革前的福利性低租金,一步提高到每平方1.28元准成本租金,使住宅价格接近价值。对租用公房的职工发给标准工资23.5%的有价住房券,通过交纳租金收回住房券。空转起步,对改革前的旧房,采取空转的办法,而改革后的新建住宅进入实转,旧住宅则通过有计划地出售进入实转。概括说,叫做旧房空转起步滚动前进,新房全部实转准良性循环。

房改政策激发了市场潜力。1987年10月22日至25日,烟台住房交易换房大会在烟台市文化宫广场举行。职工个人买房达145套,3000多人申请买房,私房交易量超过了烟台历史最高成交量的5倍。到1987年,烟台房地产企业达到65家。1987年12月1日,全国首家住房储蓄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恒丰银行前身)成立。

烟台住房制度改革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辐射力,催发着城市的开发建设。1988年3月9日,烟台大面积城市居民区改造拆迁工程开工,民生小区建设拉开序幕。

由于有房改和住房信贷资金的支持,经过来自全市28支建设队伍和市政、电力、自来水、热力等单位3500多人295天的紧张施工,烟台房改后的第一个试验小区———民生小区顺利完工,43幢住宅楼和部分配套工程于1988年底全部交付使用,建设速度和质量名列全省前茅。民生小区的建设,实现了收支平衡,节约了政府财力,提高了社会效益。小区内居民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1.7平方米,比原来增加了3.5平方米,并提供商品房300余套。

回忆当年情景,俞正声十分感慨:“民生小区的顺利建成,为城市开发建设创出了一条新路,它同时用活生生的事实说明:改革是破解一切困难的有力法宝,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在房改进入第二个年头———1988年1月15日,在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住房制度改革正式列入中央和地方的改革计划,分期分批实施。烟台经验开始推向全国。1995年10月24日,市委出台《烟台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方案》,正式与国务院房改方案并轨,烟台市承担的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宣告完成。

试点完成,改革继续。围绕“让居者有其居,居者优其居”的目标,烟台住房制度改革持续渐进:

———2003年烟台取消福利性实物分房,大规模组织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连续12年列入为民服务实事项目,构建起了以经适房为主,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为辅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经验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同年,市中心区首个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项目———“锦绣新城一期”向社会供应。

———2006年烟台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与联动配建相结合的建设机制。

———2014年4月1日烟台市将经适房、廉租房、公租房“三合一”,统一归并为租赁型保障房,成为山东省内第一个实行“三房合一”政策的城市。2016年5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改革情况交流》第92期刊发《山东烟台实施“三房合一、租补分离”住房保障》,烟台住房保障经验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套房温暖一个家,住房保障牵着千家万户。市住房保障中心发布的一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自2014年4月1日《烟台市城市住房保障办法》实施以来,我市通过创新推行“三房合一、租补分离”模式,截至今年,市中心区在保租赁补贴家庭达10534户,整整4年间累计发放租赁补贴金额1.2亿元;2014年以来市级财政先后投入资金5亿余元,回购并统一装修了2300余套保障房面向符合条件的保障家庭配租;租赁补贴累计发放额度和保障数量,连续多年位居省内前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为今后住房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只有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才能保持房子“居住”的基本属性,才能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宏伟目标。

朝着这个目标,烟台新一轮的住房改革已经启幕。

2017年5月1日起,我市在山东省内率先试行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制度,这是我市继2014年起在全省第一个推行“三房合一、租补分离”的常态化住房保障模式后,在住房保障领域开展的又一项改革。去年12月7日,我省首批1476套共有产权住房在烟台开始受理申请,由物价等部门按商品房价格下浮10%核定销售基准价格,向购房人出售70%产权,剩余30%产权归出售人所有,购房人共有2年后可按届时计税评估价格增购剩余的30%产权,拥有完全产权并可上市交易。到2018年底,我市租赁补贴在保户数将达到11200户,对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今年9月13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实施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适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结构、商品房预售审批限价、限制撤销网签备案、建立市级联席会议制度等系列举措,从九个方面入手进一步规范我市房地产市场秩序,限制炒房和哄抬房价的行为,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从1986年全国率先实行房改,我市目前已构建起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既让购房“夹心层”有房住、享补贴,又让渴望拥有产权性住房的家庭拥有了产权住房,为百姓美好生活托起稳稳的幸福。

白手起家创办烟台大学

2018年11月14日至18日,24位来自北大、清华的学者齐聚烟台大学,做客两校名师讲堂,为烟大师生呈上丰盛的学术盛宴和精神大餐。34年前白手起家创建“自己的大学”,以及延续了34年的“接力援建”,让这座校园书香满园。崛起的烟台大学也印证了决策者的构想———所综合性大学给城市发展带来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改革开放初期,人才短缺成为横亘在烟台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题:当时的烟台高等教育力量薄弱,全区15个县市区、800多万人口,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按照烟台社会发展规划,到1990年至少需要工程技术人员84500人,而1982年实际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仅1351人。以此推算,经过50年也未必能走出人才短缺的困境。“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办一所属于自己的大学!”一个饱含着创业激情与赶超发展的城市梦想萦绕在烟台人的心头。1984年,实现梦想的机会降临。

是年春节,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来到烟台视察工作。时任烟台市委书记王济夫向万里汇报了办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构想。万里非常高兴,指示说:“可以搞一个不要‘铁饭碗’的大学,就叫烟台大学……你们实验一下,闯出一个新局面,创出一个新模式。”由此拉开了建设新中国第一所地方集资兴办的综合性大学的序幕。

建设烟台大学获批。学校规划总面积1500亩,一期征地900亩,在其南面预留600亩,根据需要征用;3-5年内建成校舍15万平方米,约需8100万元,由烟台市集资解决。时任烟台大学建设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的李殿魁在回忆录中写道,对于仅够发工资“吃饭”的财政,实在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市里决定,对全市县管以上企业的自留资金和农村社队的自留资金进行测算,企业提5%自留资金,农村社队提1%自留资金,相当于烟台老百姓人均捐资10元建立了自己的大学。

从1984年7月1日烟台大学破土动工,到1985年9月,仅十四个月的时间,烟台大学11个系、14个专业全部招收了新生,正式开学上课。到1990年底,校舍竣工面积达13.2万平方米,基本上完成了原定任务。在烟台大学即将诞生的时刻,万里再次专门指示:“学校起点要高一些,发展快一些,不是游击队‘升级’,而是正规军‘下蛋’。清华、北大要长期支援。”自此,中国两所最著名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各自抽调管理、教学、科研骨干,离开芳草茵茵的未名湖和清华园,来到杂草丛生的黄海滩。当时,烟大第一届领导班子七人中,北大、清华就有五人,12个系主任全由两校的骨干教师担当。北大、清华还选派70多名教授承担烟大学生主干课的讲授任务,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丁石孙也亲自到烟台大学授课三个月。黄海之滨的烟大学子亲聆两校名师教诲,接受两校学术熏染。北大清华还赠送烟台大学大量的图书和实验设备。两校还为烟大委托培养了200多名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烟大任教,这批人现在有的已走上学校、学院的领导岗位,成为烟台大学教学、科研、管理的骨干。来自北大、清华的学者带来了中国最先进的办学理念,从校训校风、规章制度到专业设置、课程安排都以两校成功经验为蓝本,结合烟台实际,精心规划、高点定位,周密实施。1990年北大、清华圆满完成援建任务,干部、教师返回北京。同时,建立长效援建体制———成立“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在“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的决策部署下,一批批现实而有效的支援项目正在开花结果。北大清华为烟台大学培育了起点高、发展快、后劲足的基因。1995年,烟台大学顺利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价。1998年获得硕士单位授予权。2004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12年获批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6年接受由教育部主导、山东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对烟台大学教学质量给予充分肯定,现具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招生资格及相应学位授予权。34载的成长,寄托着全体烟台人的期盼。烟台大学由当年的11个系发展到22个学院(部),65个研究院所,6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2.9万余人,本科生源跨全国31个省(市、区)。34载的成长,聚焦着全体烟台人的目光。烟台大学师资力量更加强大,现有专任教师1279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0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20人,占专任教师的48.48%。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首届全国百名教学名师”1人。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决定了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必须立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树立新的价值坐标,实现新的作为,坚持与新时代同向同行。

成长起来的烟台大学,开始反哺城市,一系列校地合作战略启幕———与台海集团的合作设立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已经顺利完成了本科生招生录取工作;与荣昌制药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生物制药专业,借助企业人才和研发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破解专业同质化发展的难题;化学化工学院与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万华集团的合作,学校将借助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国家级科研平台优势,推动化学、工程、材料、药理学与毒理学等相关学科取得突破;海洋学院与冰轮集团,机电汽车工程学院与中集来福士,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机电汽车工程学院与杰瑞集团的合作也在持续推进中……烟台大学的创办,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认可和支持。1984年5月,中央决定在烟台建立教育改革实验区。1985年9月23日,烟台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烟台教育改革实验区的指导思想:建立由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建立与普通教育平行的职业教育体系,从封闭式教育转为开放式教育,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1985年烟台成为全国第一个普及初中教育的地级市。实行“五四”学制,成为烟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此后经过12年的努力,1997年9月3日至5日,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在烟台举行,烟台教育改革实验区做法,得到肯定。1998年,烟台教育改革实验区经过长期探索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突破片面追求升学率,影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弊端。2015年烟台所有县市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验收。

现在,高校集群崛起黄海之滨。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滨州医学院、海军航空大学等,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不久前落户烟台开发区八角街道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院区已经开始建设,一期预计2020年8月投用,届时教师队伍达到200人,研究生学生600人,到2027年达到在校教职工600人,各类在读研究生达到3000人左右。烟台的职业教育体系也日益完善。烟台职业学院、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烟台工贸技师学院等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为各行各业输送人才。人才,从来都是一个城市发展动力的最澎湃引擎。烟台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增强教育保障,向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不断迈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开启全国政府效能“革命”

一“诺”千金。为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作风,1994年,烟台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社会服务承诺制,向市民作出庄严承诺。当年6月,烟台市建委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率先实行了社会服务承诺制,公开承诺所属单位的服务内容、标准、程序和时限等,设立监督机构和举报电话,明确经济补偿标准。这是一项社会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市委明确指出,承诺制是法律法规的有益补充。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就把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量化,保证了法律法规更好地落到实处。这在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拉开了政府部门再塑公仆形象的序幕。

1995年5月,市委、市政府扩大承诺制实施范围,强调搞承诺绝不能只找容易办到的,更要敢于涉及难点问题。先后有24个部门和系统实行了承诺制,把政府部门对社会的服务以一种契约合同的方式固定下来,接收社会各界监督。

烟台社会服务承诺制引发全国关注。1996年5月16日,国家建设部、国务院纠风办联合在烟台召开“推广烟台市建委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经验现场会”,向全国建设系统推广烟台经验。1996年7月,《人民日报》头版刊登通讯《一“诺”千金》,并配发短评《实行“承诺制”好》,突出报道烟台经验。1996年7月12日,中宣部、国务院纠风办又在北京召开了国务院8部委“学习推广烟台市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经验”座谈会。同年8月15日,烟台“承诺制”报告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国务院8个窗口部门的干部职工作了专题汇报。截至1996年底,国家建设部、电力部、铁道部、邮电部、国内贸易部、卫生部、民航总局、供销合作总社和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大连、西安、广州、成都、厦门、苏州、唐山、绍兴等城市,根据中宣部、国务院纠风办的统一部署,推行了社会服务承诺制度。

1996年被人们称为“承诺年”,社会服务承诺制引发全国学习热潮,烟台一年为前来参观考察人员开了400多场相关讲座。到1997年底,实行承诺制的部门和单位已经涵盖全国31个省、区、市。作为亲历者,当年在市建委工作的姚建林依然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改革开放刚十几年,人民的物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对于政府部门和垄断服务行业的牢骚却也多了起来。脸色难看、办事难成为普通百姓抱怨的焦点。烟台在这样的环境中首推承诺服务制,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几乎每个银行服务窗口前都有一个计时器,顾客可以看表计算服务时间。一旦超时,银行若无法做出合理解释,就必须赔偿。对于习惯了白眼和推诿的普通居民来说,这种冲击无疑是前所未有的。

2000年以后,随着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和政府部门服务效能提升,社会服务承诺制形式发生变化,但倡导的为民服务理念却保留了下来,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2002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万人评机关活动”,树立“诚信政府”、“阳光政府”形象,深受百姓好评。2003年7月,“诚信烟台”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建设诚信政府、打造诚信企业、培育诚信市民、构建诚信网络成为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目标。2007年,烟台入选世界银行评出的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一流的政务、商务环境成为烟台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烟台的社会服务承诺制,因改革开放而诞生,也为全市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环境。承诺,是规章向契约的转变,是政府服务由“管”走向“信”的开端,成为缔结“阳光政府”、“诚信政府”的精神溯源之一,由此带来的政府服务姿态和理念的转变,已转化为一种能够直接助推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力、生产力,成为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劲一环。审批程序少一点,再少一点;营商环境软一点,再软一点。如今“一次办好”的春风吹遍港城,为更多市民、更多企业带来温暖。以时间为轴,2017年6月,我市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此揭开了一场刀刃向内的“效能改革”。一个月之后的7月24日,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文件指出,为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更好保障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市政府职能办组织市直各部门对本部门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审核,共确定市级“一次办好”事项1701项。经过攻坚克难,我市扎实开展削权减证、流程再造、精准监管、体制创新、规范用权“五大行动”,交出一份喜人答卷: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与全国先进城市相比,申报材料数最少、办理时限最短;市县两级“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占比超过80%以上,数量之多居全国一流;投资建设项目实行并联审批,审批时限“全国最短”。今年,全市着力在优化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上下功夫,把政务、市场、社会三个环境全面打造成国内一流,在全国叫响烟台营商环境的靓丽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未来的烟台,也将继续以破釜沉舟、舍我其谁的勇气,营造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

集资办电,全国首创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城市发展总是在不断解决各种矛盾中向前推进的,犹如那场集资办电的全民总动员。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经过三年奋战,全国第一座由国家资助、地方集资兴办的大型坑口电厂———山东龙口电厂第一期工程第一台10万千瓦机组投产运行,初步扭转了烟台工农业生产严重缺点的局面,全市潜在的生产力得到一次极大的释放。时间回到1981年12月。一则“龙口发电厂正式破土动工”的消息出现烟台日报上时,引发全城轰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做出由国家和烟台地区集资建设龙口发电厂的决定。当年12月17日,全国第一座集资兴建的坑口电厂———龙口发电厂开工建设,开创全国集资办电先河,在中国电力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一片沙滩,没有村庄,只有茅草在寒风中摇曳,但是1000多人的建设队伍,让这里变成了一片热土,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兴奋。”1981年的烟台日报上,这样描述开工时的场景。之所以兴奋,是因为烟台多年遭受用电“瓶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胶东半岛经济迅猛发展,然而电力的紧缺成为最大障碍。烟台地区一直是孤立电网,自己发电自己用,发电厂少而且小。由于煤炭全靠外地运进,发电成本高,烟台居民用电价格为0.22元/千瓦时,远远高出济南和青岛。即便如此,供电量还是不足,经常拉闸限电。不少乡镇、村办企业仍然依靠柴油发电维持正常生产。解决供电问题是当务之急,必须尽快建设一个大型电厂,以解决胶东半岛用电紧张的问题。可钱从哪里来?靠国家拨款,国家不可能给那么多;靠地方财政,没那么多钱。后来,烟台与国家计委燃动局研究出一个大胆的方案:国家与地方合作,集资办电!经过多方考察,电厂地址选择在了龙口。在集资过程中,可谓是全民总动员。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65亿元,实际投资2.06亿元。按照计划,由水电部设备投资6000万元,烟台实际投资1.46亿元。而当时烟台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只有三四亿元。集资任务的完成,乡镇及村办企业功不可没,第一次按计划分配集资任务1.1亿元,其中乡镇办企业承担了56%,村办企业承担了16%;县以上集体企业承担18%,国有企业承担10%。后来超支4000万元投资,也通过农行系统在乡村企业中筹集完成。

1984年8月22日,第一台10万千瓦机组启动成功。同年12月19日,第二台10万千瓦机组投产,实现“出双倍力、流双倍汗、一年拿下双十万”的目标。总投资2.06亿元的一期工程投产后,烟台从原来全省缺电最严重地区,一跃成为供电情况最好的地区。

198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把龙口电厂集资办电的成功经验推向全国,山东省政府也制定相应政策,出现了“多家办电、多渠道办电”的局面。1996年9月16日,龙口电厂6号机组投产发电,三期工程建设完成,企业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跨入全省屈指可数的百万千瓦电厂行列。自龙口电厂投产,烟台地区经济突飞猛进,1985年工农业产值增加19.5亿元,利税增长37.7%,在当时全省8个省辖市中名列第一。拉闸限电现象越来越少,居民用电也得到了完全保障。几年后,在招远十字道建成了烟台第一座220千伏安变电站,结束了烟台地区孤立电网的历史,也助力烟台成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

2000年10月,作为山东省第一家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制试点企业,龙口电发厂正式改制为山东百年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4月,百年电力被中国华电收购,踏上了二次创业之路。如今更名为华电龙口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由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大型股份制发电企业。除了主营电力、热力的生产经营外,研发力量也不可小觑,承担起电力技术的开发、咨询、技术等服务。早在2000年,华电龙口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就开始了环保节能的探索。如今,在脱硫脱硝方面的设备改造达数亿元,改造所有的发电设备,使所有机组都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新标准,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电厂”。

2014年12月26日,由华电龙口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工程建设和生产管理的华电龙口风电场一期工程29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正式转入生产运营期。按照2014年平均风力测算,龙口风电场每年可生产绿色清洁能源1亿多千瓦时,与同容量火电机组相比,年可节约标煤3.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23吨、氮氧化物834吨、二氧化碳7.6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69.5吨。

2016年6月,华电龙口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一期2台机组烟囱爆破完成,全国首期“集资办电”机组开始淡出历史。历史使命虽然终结,但在中国电力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永远不会退去。进入新时代的老电厂焕发新活力,颠覆传统发电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方式,为千家万户提供强大的绿色清洁能源。对绿色清洁能源的探索,在今年迎来重大进展。经过9载奋斗,今年10月22日,海阳核电1号机组通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验,系统、设备运行平稳,具备投入商业运行条件,这也是我省具备商运条件的首台核电机组,拉开了胶东半岛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投用的序幕,对优化周边能源结构和区域生态环境,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打赢蓝天保卫战发挥着重要作用。海阳核电项目由国家电投控股投资、建设及运营,于2009年9月开工建设。海阳核电站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留有两台扩建余地,单机容量125万千瓦。其中,一期工程建设2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海阳核电站全部建成之后,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核能发电项目。改革开放40载,敢闯敢干的印迹已经深深刻在这片土地上。改革的勇气正在这里从未褪去,在过去,在现在,在未来,都是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强大推力。(记者刘新国 杨春娜)

[责任编辑:杨凡、杨本敬]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四十年交通蝶变 山东济南:通途如虹达八方

四十年交通蝶变 山东济南:通途如虹达八方

四十年交通蝶变。山东济南:通途如虹达八方张一。[详细]
济南日报 2018-12-23

山东青岛188家医疗机构实现“检验结果一单通”

山东青岛188家医疗机构实现"检验结果一单通"山东省青岛市卫计委日前公布了2018-2019年度青岛市临床检验结果。“一单通”认可单位及项目名单...[详细]
青岛日报 2018-12-23
青岛实验初中在西海岸建分校 计划明年秋季招生(图)

青岛实验初中在西海岸建分校 计划明年秋季招生(图)

青岛实验初中在西海岸建分校。青岛实验初中是首批试点学校。[详细]
齐鲁壹点 2018-12-23

济宁市级机构改革启动 设市委市政府机构47个

设市委市政府机构47个12月22日,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从济宁市市级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获悉,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省委...[详细]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2018-12-23

齐鲁师范学院招115名人 大量岗位硕士就能报考

齐鲁师范学院招115名人。大量岗位硕士就能报考12月21日,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官网发布齐鲁师范学院2018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该...[详细]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2018-12-23

王忠林主持召开“四个中心”建设座谈会:推动“四个中心”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推动“四个中心”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突破本报12月22日讯今天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林主持召开“四个中心”建设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详细]
济南日报 2018-12-23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12条措施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急企业之需、帮企业之困、解企业之难,山东省推出了一系列“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政策措施。聚焦如何让民营企业更有“获得感、收益率、...[详细]
大众日报 2018-12-23
改革开放等热点成考研题,不少“二战”考生焦虑失眠

改革开放等热点成考研题,不少“二战”考生焦虑失眠

改革开放等热点成考研题,不少"二战"考生焦虑失眠22日,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序幕。今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达290万人,再创新高。...[详细]
生活日报 2018-12-23
“改革开放”贯穿试卷

“改革开放”贯穿试卷

“改革开放”贯穿试卷鲁网12月23日讯。当天全国290万考生同时奔赴“战场”,其中包括山东34个报考点的254486名考生。[详细]
鲁网 2018-12-23

山东发布技能岗位工资基准价位 包括50种岗位

山东发布技能岗位工资基准价位。包括50种岗位新华社济南12月22日电(记者邵鲁文)山东省人社厅近日发布山东部分技能岗位工资基准价位,共包...[详细]
新华网 2018-12-23

宽厚里:这些涨粉小秘密我想公开了

这些涨粉小秘密我想公开了我是宽厚里,芙蓉街封闭整修这俩月,我总想着出来说点儿什么。首先是与我气质外貌极其相符的人设。[详细]
济南时报 2018-12-23

东营市交通运输局原副调研员殷建林被提起公诉

涉嫌滥用职权罪、受贿罪、贪污罪一案,经东营市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检察院向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在...[详细]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微信 2018-12-23

男子火锅店偷牛肉 面对事实证据仍不认账照样被拘留

男子火锅店偷牛肉。面对事实证据仍不认账照样被拘留什么是零口供。[详细]
青岛早报 2018-12-23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