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供暖季煤炭日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 做好能源保供 确保温暖过冬(权威发布)

来源:环球时报客户端

作者:

2023-01-14 16:10:01

原标题:供暖季煤炭日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 做好能源保供 确保温暖过冬(权威发布)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供暖季煤炭日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 做好能源保供 确保温暖过冬(权威发布)

来源:人民日报

2022年以来,国际能源市场供需形势严峻复杂、能源供应持续紧张、价格大幅波动,我国能源保供压力明显增加。当前全国能源生产保供的总体情况如何?新一轮冷空气来袭,加之春节临近,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将采取哪些举措?1月1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能源供需平稳有序,天然气资源有保障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入冬以来的历次寒潮天气均得到较好应对,全国能源供需总体平稳有序。”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

看生产,煤炭先进产能明显增加,供暖季煤炭日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油气增产潜力充分挖掘,我国原油产能、天然气产能分别提升至每年2亿吨以上、2200亿立方米以上;电力供给能力稳步提高,2022年各类发电装机增加2亿千瓦以上。

看储备,我国天然气储备能力超过320亿立方米,入冬前实现应储尽储,目前剩余可动用储气量200亿立方米。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大幅提升,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5000万吨,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1.75亿吨高位,可用天数达到22天。

“我国能源安全稳定可靠供应之所以有保障,主要体现在‘五个有’:即增产增供有空间、外购资源有长协、重要品种有储备、稳定价格有政策、应急保供有机制。”连维良说,我国统筹做好煤炭、天然气、电力、成品油等各种能源品种的互济互保,能源顶峰保供能力稳步提升;需求侧负荷管理预案进一步完善,坚决做到非极端情形不限电、不限气,极端情况下限电不拉闸、限气不关阀,牢牢守好民生用能底线。

近期个别地区出现居民天然气限购、断供情况。连维良回应,监测到该问题后,已立即责成地方政府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这一问题暴露出一些地方和企业对民生用能保供稳价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我们将进一步压实能源保供属地责任,对民生用能不折不扣地落实保供稳价措施。”

连维良介绍,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城燃企业限购停供天然气问题,客观上是因为在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情况下,一些企业市场化购气成本过高,而且短期内难以有效疏导,出现了阶段性经营困难。对这些问题必须远近兼顾、标本兼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当前要“一企一策”帮助企业纾困,同时企业也要担负起能源保供的主体责任,涉及民生用能,绝对不能限购停供。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采暖季之前组织签订的天然气中长期合同量超出了各地预计需求,进入采暖季以来,实际消费量低于预期。从全局看,现在天然气资源总量是有保障的。”连维良说。

清洁能源大显身手,核能供暖成为亮点

煤炭、油气之外,风电、光伏、核能等清洁能源同样在保供工作中大显身手。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介绍,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1.2亿千瓦以上,累计装机超过7亿千瓦,带动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2亿千瓦。随着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它们在能源保供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根据电网公司调度数据,2022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风电、光伏发电平均出力约占平均用电负荷的15%左右,最高可达40%。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江苏、山东、浙江等光伏发电装机大省午间用电高峰,光伏平均出力系数达到0.5,有力支撑了能源安全供应。

这个供暖季,核能供暖同样成为亮点。目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53台、装机5557万千瓦,发电量占比接近5%;已经核准在建的28台、装机3272万千瓦,正在稳步建设中。

“核能供暖在核电厂发电的同时抽取部分蒸汽作为热源,通过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最终经市政供热管网输送到用户。用户与核电机组之间采取多重屏蔽隔离,只有能量传递,没有介质接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城市集中供暖方式。”章建华说,目前山东海阳、浙江秦山核能供暖后续工程正在建设,向更远距离、更大范围进行供暖。国家能源局积极支持核能供暖发展,将组织做好在运核能供暖项目经验总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广应用。

重点做到四“保”,积极应对冷空气过程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祖强介绍,入冬以来,全国气温总体接近常年略偏低。冷空气活动会从供需两方面对能源保供造成影响:一方面,低温降温会导致居民对供暖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雨雪天气会给供电设施以及供电原材料运输等带来不利影响。

春节期间,北方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南方阴雨天气相对多一些。目前预计有3场冷空气影响我国,第一场是1月11日至15日全国大范围雨雪天气,预计15日至16日结束;第二场是19日至20日,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第三场是23日前后,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象部门将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为老百姓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做好气象保障服务。”张祖强说。

连维良分析,根据往年经验,春节前后的能源总需求将有所下降,满足因降温增加的采暖需求有可靠的资源保障。即使极端情况下,出现超预期的居民用能需要,可以启动压非保民预案,确保民生用能不受影响。

但是,面对冷空气过程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应对,重点做到四个“保”:一是保正常生产。针对雨雪可能导致的停产减产,指导能源企业提前制定预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争取产量不减或少减。二是保正常运输。主要是指导北方地区的发电供热企业、港口做好冻煤卸车工作,确保煤炭运输大通道和关键枢纽畅通。三是保顶峰出力。加强统筹调度,增加高峰期的顶峰资源供应,确保极端降温情况下的增量民生用能需求。四是保个案快速解决。加强对个案问题的监测预警,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个案问题。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中国兑现对非承诺的又一例证”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南郊,一片造型独特的崭新建筑群显得格外醒目。1月11日,中国援非盟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项目正式竣工。...[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3-01-14

“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中国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外国企业代表和国际专家学者认为,人员流动和交往的增加,将有助于激发中国经济活力和潜力,对世界经济复苏...[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3-01-14

中国航天事业必将实现更大发展(国际论坛)

中国在航天领域具有丰富的发展经验,并始终坚持开放合作,与各国携手推动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未来,我们将鼓励更多埃及年轻人参与埃中航天合...[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3-01-14
外派华文教师心声:“做好准备,共迎春来”

外派华文教师心声:“做好准备,共迎春来”

中新社合肥1月14日电题 外派华文教师心声 “做好准备,共迎春来”。”外派华文教师何丽日前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说,临近中国春节,自己每天都...[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1-14
张译、张颂文等领衔 扫黑除恶《狂飙》演绎20年社会变迁

张译、张颂文等领衔 扫黑除恶《狂飙》演绎20年社会变迁

扫黑除恶《狂飙》演绎20年社会变迁【张译、张颂文等领衔今日央视8套开播】。该剧由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指导...[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1-14
7部国产新片2部进口大片集结 看春节档好戏

7部国产新片2部进口大片集结 看春节档好戏

春节档的七部新片分别为《流浪地球2》《无名》《满江红》《深海》《交换人生》《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熊出没·伴我“熊芯”》,原定于春...[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1-14
2023年,香港将在希望与挑战中加速前行

2023年,香港将在希望与挑战中加速前行

新华社香港1月14日电题 2023年,香港将在希望与挑战中加速前行。2023年伊始,香港呈现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良好开局 新一届特区政府多个蓝...[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1-14
周鹏第684次出场 成CBA出场次数历史第一人

周鹏第684次出场 成CBA出场次数历史第一人

1月13日,深圳队在2022至2023赛季CBA联赛常规赛第二阶段的一场比赛中以112比99击败劲旅上海队,止住了近一段时间下跌的颓势。深圳队老将周...[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1-14

文明的坐标|“北魏遗风”云冈石窟

山西省大同市西郊,一片巨大的石窟造像群,巍然耸立于武州山麓。这就是云冈石窟,现存大小窟龛254个,造像59000余尊。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23-01-14
国家统计局:1月上旬生猪价格环比下降10.7%

国家统计局:1月上旬生猪价格环比下降10.7%

中新网1月14日电国家统计局官网14日发布了2023年1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详细]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 2023-01-14
“兔”个吉利,小年迎新福利请查收!

“兔”个吉利,小年迎新福利请查收!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福兔送福”新春礼包活动[详细]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3-01-14
山东庆云:新策“放大招” 勇夺开门红

山东庆云:新策“放大招” 勇夺开门红

新华社客户端济南1月14日电(马新磊刘峰)1月12日,山东省庆云县出台经济发展“一号工程”8项25条政策清单,为夺取首季“开门红”吹响嘹亮...[详细]
新华社客户端 2023-01-14
模仿天然细胞四分之三特征 更逼真人工有机神经元问世

模仿天然细胞四分之三特征 更逼真人工有机神经元问世

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人工有机神经元,能逼真模仿生物神经细胞的特征。这种人工神经元可刺激自然神经,使其成为未来各种医学治...[详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1-14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