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多措并举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金台视线·把社区工作做到家⑤)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2021-09-06 08:47:09

原标题:多措并举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金台视线·把社区工作做到家⑤)

来源:人民日报

内部挖潜增效、片区综合治理、停车资源共享

多措并举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金台视线·把社区工作做到家⑤)

制图:张丹峰

近年来,老旧小区“停车难”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读者来信来电反映,小区“停车难”不仅让有车居民烦恼不堪,而且由此引发的乱停车、堵塞消防通道、私装地锁等问题也影响了社区的安全与和谐。

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地方采取道路临时停车、周边商家错时共享等方式,缓解了部分压力。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解决好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需要协调好居民、物业、街道、社区等各方利益,多措并举才能形成合力。

需求增长远超供给增加的速度,老旧小区停车越来越难

北京的孙先生前不久搬了家,没想到找个停车位却成了麻烦事。“小区固定车位很少,物业说前边还有40多位居民在排队候补。”孙先生说,无奈之下,他找了一个距小区两公里远的停车位,“我得骑电动自行车到那儿开车,用完车了再骑电动自行车回来”。

河南省郑州市读者王女士对此深有同感:“车位简直成了我的心病,每天开车出门都非常焦虑,生怕回家找不到停车位。为了停车,我都不敢晚回家。”

为了停车,大家“各显神通”:有的用废弃床垫、旧自行车等杂物占车位,有的把车停在绿化带、人行道、应急车道上,还有的让家里人提前出来占车位……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影响了邻里和谐,造成了安全隐患。

没车的居民也深受其扰。吉林省吉林市读者冷先生说,他所在的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有一个宽敞的地下车库,地上就没有规划停车位,“可是这几年,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地下车库都停满了,于是很多人把车停在地上,小区道路、公共绿地,甚至连消防通道上都停了车。居民日常走路感觉很不安全,老人孩子也没有了活动空间”。

小区“停车难”是经济快速增长中“成长的烦恼”。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说,车位紧张是因为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超供给的增长速度。来自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全国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微型载客汽车达2.33亿辆,有74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其中18个城市超过300万辆。

“与此形成对比的,却是长期以来分配给停车的土地资源不足。比如北方某城市,1994年开始要求住宅小区配建车位,比例为每户0.1个车位。这一标准一直持续了20多年,直到2015年才调整为平均每户1个车位。”郭继孚说,停车位不足成为不少小区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小区却没有更多空间建设停车位,长期的供需失衡导致“停车难”问题愈演愈烈。

道路临时停放、错时共享、智能管理,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

近年来,各地针对老旧小区“停车难”采取了不少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今年5月发布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指出,支持城市通过内部挖潜增效、片区综合治理和停车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出居民停车综合解决方案。

增加道路临时停放是较普遍的做法。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2020年7月开始试行“海绵停车位”,选取靠近居民社区的部分行车道,白天不允许停放车辆,21时至次日7时可免费规范停放,此举增加了2000多个停车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也在道路通行压力小、停车位需求量大的地段,推出白天收费、夜间免费的措施,受到周围居民的普遍欢迎。

公共建筑错时共享车位也是比较成熟的做法。广东省深圳市读者陈先生说,他居住的社区,经业主委员会出面协调,可用较优惠价格到附近商业大厦的地下停车场夜间停车,“虽然价格不低,但总比每天转几圈都找不到车位强”。

“有些城市调查后发现,一般夜间公共建筑停车位超过60%是闲置的,而其中有将近八成的公共建筑分布在居民小区500米的范围内。通过开放夜间公共建筑停车位,实现错时共享,是可行的。”郭继孚说。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街道60%都是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居民。前不久,街道布设了一批微卡口传感器、监控探头等硬件设备,打通了辖区内25个小区、13个场库、8条路侧、3个园区的停车数据传输。辖区居民只要打开“城市智慧道路停车”小程序,马上就能知道小区里面还有没有车位,周边哪里还有空闲的路边停车区或者商业停车场停车。此外,还可以通过输入目的地、相隔距离、剩余车位数、收费标准等关键字搜索停车位信息,一目了然。

控江路街道城运中心负责人李伊华表示,他们争取在今年底实现98%的数据覆盖率,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停车治理方案与管理模式,解决好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

充分利用小区空间,引入规范管理,提升环境、改善秩序、增加安全保障

“海绵停车位”、错峰停车、路边停车等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老旧小区的停车压力,但对于周边没有合适公共建筑,或者道路停车不适用的小区而言,小区内挖潜仍是关键。

在公共空间上下功夫,利用边角用地修建立体停车库曾被视为一个解决办法,但有些地方因为管理不善,导致立体停车库建好后却被废置。西北某市一小区,私家车有300多辆,规划停车位却只有90个。2015年,小区建设了两座共64个车位的立体停车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问题。但2016年发生的一起汽车掉落事故,却让居民提心吊胆。

小区居民马女士说:“那次事故后,我就把买的车位退掉了,之后停车一直没有固定位置,确实麻烦。”据小区物业经理介绍,事故发生后,开发商对车库进行了一次全面检修,物业更换了专业维修保障团队,还专门聘请了一位持特种设备操作证的车库管理员,但仍然没有打消居民的疑虑。目前车位中已出售出租的大概30多个,还有一半左右被闲置。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敏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国内机械停车设备制造在技术上并没有问题,但机械式停车设备如同电梯一样,属于特种设备,需要定期维护。“目前机械停车设备有六成用于居民住宅,大部分都是新建小区,老旧小区非常少。这是因为各方意见很难达成一致,比如设备钱谁出、后续如何收费、建在哪里等等。如此一来,立体车库就很难落地。”张敏说。

最近,北方某市一个老旧小区的物业有意对以前免费的地面停车开始收费,费用用于小区公共区域改善,没想到却遭到不少居民反对,推行不下去。小区居民李女士认为,小区内有多辆数年不动的“僵尸车”,占据了公共资源,“物业应当先把‘僵尸车’清除,并且提高对外来车的收费标准,然后再向小区业主谈收费”。

老旧小区解决“停车难”问题,从小区内部挖潜非常重要,不管是利用边角空间建设停车楼,还是运用价格杠杆调整停车收费,都需要大多数业主同意,需要业委会或物业公司发挥作用。郭继孚说:“小区停车首先应当引入规范管理,规范管理不仅仅是免费到收费的变化,更意味着环境的提升、秩序的改善以及安全保障的增加。”

上海市春申复地城一期的车位改革值得借鉴。据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王瑛介绍,2016年业委会牵头成立了车位管理改革小组,由地面停车业主、地下停车业主、没有车位的业主和没有车的业主四方代表组成,最后依据“尊重历史、公平现在、优化未来”的原则,制定了停车管理办法和细则。小区内固定车位收费从每月150元上涨到地下停车450元、地上停车300元。

“让所有业主接受改革方案,的确花了些时间。”王瑛说,业委会尽可能化解矛盾的同时,全力支持物业对乱停乱放车辆进行管理。“我们发现每晚约有10%的固定车位是空着的,便想着他们不回家时,车位能不能免费共享,临时停车。但这一举措最初效果并不好,我们讨论后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邻居间不熟,即使车位空着也不愿意借给陌生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2017年开始,业委会组织了大量社区联谊活动。渐渐地,邻居从陌生人变成了好朋友,此时再推行共享车位自然顺利,小区不但停车不再难,而且越来越和谐。王瑛说:“没想到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同时,还改变了我们的社区文化。”

[责任编辑:杨凡、崔中连]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东向,中俄元首释放新讯号

[详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9-06

​紧急提醒!吉林省将迎大范围降雨降温!

大范围降雨降温过程。全省大部分地方有降雨过程。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均有所影响,请做好准备[详细]
吉林日报 2021-09-06

中秋将至,这些地方可以跨省旅游了!

中秋节和国庆节即将到来,能否在节日期间出行、旅游。山东、内蒙古、海南、四川、广东、广西、甘肃等地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通知,恢复跨省团队...[详细]
北京日报 2021-09-06

习近平向第32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致贺信

9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32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航空科技是20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科技领...[详细]
新华社 2021-09-06

一叶扁舟渡梦想

他载过的学生们一个个离开学校,走出这个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水乡,驶入人生“理想的港湾”。1981年,年过半百的李文华把儿子李化勇从城里...[详细]
工人日报 2021-09-06

“五位一体”谱华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36))——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71.为什么说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2014年10月1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群英荟萃、少长咸集,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主持召开文...[详细]
人民日报 2021-09-06

从伐木到卖果再到育苗,云南广南县——守护蒜头果 铺就致富路(深阅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树叫蒜头果,多分布在广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作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蒜头果,经云南省林草局批准后...[详细]
人民日报 2021-09-06

数字开启未来 服务促进发展(走进服贸会)

同频共振,谋发展之道。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期间,中国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旅游城市联...[详细]
人民日报 2021-09-06

40多年,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泰来县融媒体中心供图。位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交界处的黑龙江省泰来县属于科尔沁沙地及周边治理区亚区,曾经沙化严重。当地坚持造林治沙...[详细]
人民日报 2021-09-06

构建公办民办协同发展的教育格局(人民时评)

推动理顺现有“公参民”学校的体制机制,规范公有教育资源的使用,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义务教育公益性、公平性和人...[详细]
人民日报 2021-09-06

品味饮食文化 推动交流互鉴

在越南米粉日活动上,厨师们在巨幅米粉展板前合影。2021年4月13日,在意大利帕尔玛的一家工厂,工人们正在制作帕尔玛火腿。越来越多的国家...[详细]
人民日报 2021-09-0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