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隐姓埋名30年 于敏:一辈子把自己的名字看得很淡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2019-01-17 10:17:01

于敏,著名核物理学家,生于1926年8月16日,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他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图为于敏当年在查阅计算数据。

侯艺兵摄(影像中国)

2019年1月16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于敏去世,享年93岁。

于敏最后一次在公众前露面还是在2015年1月9日。那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为他亲自颁发了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而这样的抛头露面,于敏也就经历过两次。上一次是1999年,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他被授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并代表23位获奖科学家发言。

他并不习惯这样的大场合,因为此前的几十年里,他一直都是隐姓埋名。

一藏就是30年

其实,于敏自己也没想到这辈子会与氢弹结缘,没想到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绑得这么紧。他原本以为会在钟爱的原子核理论研究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然而,一次与时任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的秘密谈话,让他的人生改变了轨道。

1961年1月的一天,于敏应邀,冒雪来到钱三强的办公室。一见到于敏,钱三强就直言不讳地对他说:“经所里研究,请报上面批准,决定让你参加热核武器原理的预先研究,你看怎样?”

从钱三强极其严肃的神情里,于敏立即明白,祖国正在全力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理论也要尽快进行。

接受任务后,于敏便转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从此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一藏就是30年。

30个月的奋战

氢弹理论的探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当时的核大国对氢弹的研究是绝对保密的,要想从报纸或者杂志上找到关于氢弹一星半点资料完全不可能。因此,要在短期内实现氢弹研制理论上的突破,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为了尽快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氢弹,于敏和同事们知难而进,废寝忘食,昼夜奋战。然而,有好长一段时间,他们始终找不到氢弹原理的突破口。

转折发生在1965年。

那年9月,一场创造历史的上海“百日会战”最终打破僵局。在这次持续3个多月的艰难科研攻关中,于敏带领同事们发现了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5个多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

当年,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工作,曾有不少人替于敏感到惋惜。

而于敏自己却从未后悔。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他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他说,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

回答问题有“三不”

于敏在科研中有一项特殊的本领,就是善于抓住物理本质来判断物理现象发展的结果,被简称为“粗估”。与他共事多年的何祚庥院士称:“于敏的这种粗估方法是理论研究的灵魂。”

一次,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在北京作学术报告。当时于敏只有32岁。这位专家刚把实验的准备、装置及过程介绍完,于敏便对坐在他旁边的何祚庥说出了这个过程的分支比大约是多少,边说边在左手心上写着这个数字。

“这是一个较为稀有的核反应过程,你怎么知道的?”何祚庥反问道。

“先听下去。”于敏摆手制止他追问。

最后,法国专家公布了他的实验结果,果然不出于敏所料。

“这个问题的实质并不复杂……掌握住这一方法就能估出它的数量级来。”于敏说的方法确实并不复杂,但要真正自如地掌握并运用并不容易。物理学家的水平高低常表现在对一些基本理论、方法、技巧的掌握上。而这正是于敏有很高造诣之所在。

在单位,大家都知道,向于敏请教有“三不”:一是不论时间、场合,随时随地可以提问题;二是不论范围,物理、力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都可以问;三是不论问题大小难易,一样耐心解答。

许多同事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于敏总是将自己的知识、方法、诀窍乃至最重要的想法和盘托出,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

有一次,所里一位姓曾的年轻科研人员与同事讨论一道难题,结果谁都做不出来。于是,他找到于敏。于敏边讲边算,答案很快就得出来了。可是小曾仍不满足,继续刨根问底。于敏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便老老实实地说,回家后再想想。

第二天一上班,于敏就找到小曾说:“你看看这个推导。”小曾一看,没想到于敏给他写了整整三页纸。

常年埋头工作,于敏能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直到退居二线后,他终于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了。那段日子,每当夫妻二人外出时,同行的人总能够看到老夫妻相濡以沫,相互关照的温馨场景。

[责任编辑:杨凡、梁延菊]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美报告对解放军发展说三道四 外交部驳斥

美报告对解放军发展说三道四 外交部驳斥

美报告对解放军发展说三道四。郭媛】“我们现在必须防备活跃在全球各地的中国军事力量”——1月15日,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国防情报局发布了一...[详细]
环球时报 2019-01-17
新一轮全国降低社保费率提速 专家建议降5%左右

新一轮全国降低社保费率提速 专家建议降5%左右

新一轮全国降低社保费率提速。虽然有部分地区和企业对于社保降费感受不是很明显,主要是因为降费主要发生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详细]
中国经济网 2019-01-17
个税App现大量“被就业” 专家建议多部门一站式解决

个税App现大量“被就业” 专家建议多部门一站式解决

专家建议多部门一站式解决。有人发现自己“被就业”了,名下出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供职单位;有人发现自己的供职单位还是已经离职多年前的信...[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9-01-17
习近平勉励到雄安的创业者:把握住历史机遇

习近平勉励到雄安的创业者:把握住历史机遇

把握住历史机遇【连线雄安建设者,习近平称赞他们是“千年大计”的开路先锋】16日上午,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通过大屏幕连线...[详细]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19-01-17

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谢浩杰被抓捕归案

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谢浩杰被抓捕归案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下,在菲律宾反腐败和执法部门大力协助下,经江苏...[详细]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19-01-17

母女恋“杀熟”骗取1000余万元 跨省逃亡6年终落网

母女恋“杀熟”骗取1000余万元。常言道“人熟为宝”,可王希华、赵楠母女俩却拼命“杀熟”,七年间将从亲朋好友处骗取的1000余万元挥霍一空...[详细]
北国网 2019-01-17

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拟3月开建 设计容量达150万份

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拟3月开建。设计容量达150万份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16日在该院2019年工作会议上透露,备受瞩目的国家作...[详细]
科技日报 2019-01-17

科技改变生活 木糖醇、气垫运动鞋竟都来自探月工程

木糖醇、气垫运动鞋竟都来自探月工程“月球上的棉花种子发芽啦。”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传播专家庞之浩说。[详细]
科技日报 2019-01-17

用伟哥促进血液流动?港媒盘点运动员五大奇怪疗法

用伟哥促进血液流动。港媒盘点运动员五大奇怪疗法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16日报道称,在获得优势或延长职业生涯方面,职业运动员已经开始...[详细]
参考消息网 2019-01-17

研究发现青少年吸一次大麻就足以改变大脑结构

研究发现青少年吸一次大麻就足以改变大脑结构英媒称,一项新研究显示,在14岁之前吸食大麻一两次就会导致跟情绪和记忆相关的脑区中灰质增加...[详细]
参考消息网 2019-01-17

停!教育部为有害校园App踩刹车

教育部为有害校园App踩刹车教育部近日下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为教育类App乱象踩下了刹车,并明确指出,将探索长...[详细]
科技日报 2019-01-17

超3成城市二手房价下调 警惕各地变相大幅松绑带来不理性入市

超3成城市二手房价下调。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2018年我国70大中城市中,一二线城...[详细]
经济参考报 2019-01-17

寿命长了,健康水平并未提升

影响公众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公众对健康消费和医疗健康服务有着怎样的诉求。运动“知”“行”难合一。[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9-01-17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