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挺进航天强国的N件事,你知道吗?——揭开中国太空探梦新蓝图

来源:新华网

作者:

2017-11-22 19:24:11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题:挺进航天强国的N件事,你知道吗?——揭开中国太空探梦新蓝图

新华社记者 陈芳、余晓洁、胡喆

天宫、天眼、悟空、墨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航天领域重大突破被“点名”。航天强国“绘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时代,风云气象卫星“家族”又添新丁……十九大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中国航天动作频频。面向未来,中国航天将写下哪些新精彩?

长征八号首飞、火箭回收使用:中国航天“重大工程”接棒发力

航天强国通常拥有先进航天动力、大运载,能够实施月球采样返回、火星着陆探测、建设并运行空间站。这些“标志性”事件背后,展现的是一个国家设计、工艺、材料的先进制造能力和探测器、发射场、测控等多系统协同攻关能力。

11月1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发布《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系统规划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能力建设前景与发展蓝图。

2020年长征八号首飞、2030年左右重型运载火箭实现首飞、2035年左右运载火箭实现完全重复使用、2040年左右未来一代运载火箭投入应用、2045年具备规模性人机协同探索空间的能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总体室副主任秦旭东介绍,此次出台的路线图规划详细、目标明确,不论是公众较为关心的太空旅游、可回收火箭等热点话题,还是未来的智能火箭、载人登月、载人登火星等焦点均有涉及。

为了探索星空的奥秘,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我国已研制成功十余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形成了能够把卫星、飞船等航天器送到地球任何轨道,具备开展月球和深空探测的运载能力,有力支撑了“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和“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

《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显示,2011年至今,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

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中国航天创建60余年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随着未来中国对重型火箭、无毒无污染中型火箭、低成本运输火箭等关键技术的不断攻关,中国进入空间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将越来越快。

北斗来导航、风云知天象:太空旅游还会远吗?

中国航天越来越强,普通人期待中的太空旅游还会远吗?根据规划,到2025年前后亚轨道太空旅游将成为现实。

在未来,商业固体运载火箭将与液体运载火箭一起,为用户提供“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VIP专车”等多样化、低成本、高可靠的商业发射服务,为人类共同探索宇宙提供更加丰富的运载工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公司总裁唐亚刚介绍,到2035年左右,我国运载火箭将实现完全重复使用,更多的普通人可以乘坐两级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遨游太空,在地球轨道领略太空的浩瀚与地球的绚丽,实现飞天梦想。

无论是“当惊世界殊”的北斗三号卫星,还是“观风云、知天象”的风云三号卫星,一批“高精尖”的航天技术逐渐“幻化”成便民“福利”:不论身在何方,“北斗”帮你导航;足不出户,“风云”帮你知天象;万米高空的飞机里上网、打电话也不再是梦想。

11月15日,我国首台干涉型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随风云三号卫星顺利进入太空预定轨道。这颗“慧眼”不仅能观测多种大气成分,还能探测到空气中二氧化碳百万分之四的浓度变化,成为科学家研究碳循环的利器。在它的诞生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据了解,从这里进入太空在轨运行的遥感器“兄弟姐妹”中,它已排行第156名。

“中国航天早已不只是‘高大上’的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认为,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惠及国民经济、百姓生活。

火星、小行星轮番登场:星空奥秘追问永不止步

面向未来,我国航天事业还有许多“大动作”。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除继续实施现有项目外,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也将陆续启动,包括以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行星穿越探测等为代表的深空探测工程,备受关注的“探月工程”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培表示,到2020年,我国力争实现在轨航天器数量超过200颗,年发射30次左右,基本达到世界航天强国水平。

“目前,我国有30%的航天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到2030年,力争将这一数字提升至60%,跻身世界航天强国前列;到2045年,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雷凡培说。

根据规划,未来我国的重型运载火箭直径将接近10米,将使用推力达到500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推力达到220吨的液氢液氧发动机。也就是说,未来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将从目前的20多吨提升4到5倍,达到百吨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科技委主任鲁宇表示,到2030年左右,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那时,我们近地轨道百吨级运载能力的重型运载火箭将为载人登月提供强大的支持,也为火星采样返回提供充足的运载能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院长张忠阳表示,回顾过往,历史的天空上,中国航天已写下无数精彩瞬间;在未来的征途中,中国航天必将以新的成就,标注中国发展的新高度。

中国北斗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卫星

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

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也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实施的首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

11月15日2时3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发布:2020年长征八号首飞

记者16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发布《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系统规划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能力建设前景与发展蓝图,预计2020年长征八号实现首飞、2035年左右运载火箭实现完全重复使用。>>

[责任编辑:杨凡、徐红梅]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西藏米林地震最大烈度为8度 暂无次生灾害

西藏米林地震最大烈度为8度 暂无次生灾害

中新社拉萨11月22日电。记者22日获悉,“11·18西藏林芝米林县6.9级地震”确认最大烈度为VIII(8度),面积约310平方千米。[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11-22
他们做了啥,习近平给他们回信了

他们做了啥,习近平给他们回信了

张敏彦【学习进行时】11月21日,习近平给被称为“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人们回了一封信。第一支乌兰牧骑队驾着马车,前往牧区演出。[详细]
新华网 2017-11-22

监测显示澜沧江源区域兽类群落丰富 生态系统完整

“自2015年开始,与当地官方(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开展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显示,澜沧江源区域兽类群落丰富,表明生态系统完整。杂...[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11-22

调查显示:高达六成六的台湾企业感受到“人才荒”压力

台湾1111人力银行22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六成六的台湾受访企业感受到“人才荒”的压力。如在“人才外流”一项,排名从2012年的第25...[详细]
新华网 2017-11-22

北京城市副中心3年全面修缮不可移动文物

记者22日从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委了解到,通州区将科学保护大运河文物古迹,3年内全面修缮236处不可移动文物。在这236处不可移动文物...[详细]
新华网 2017-11-22

陕西黄龙:“银行”入县乡 垃圾变抢手

在陕西省黄龙县,最近一段时间垃圾成了“抢手货”。这一变化,得益于黄龙县从今年4月创办的“垃圾兑换银行”。[详细]
新华网 2017-11-22

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处景区受地震影响暂停开放

记者22日从林芝市旅发委获悉,受18日发生的地震影响,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处景区暂停对游客开放。当地正组织人手加紧排查隐患,景区有...[详细]
新华网 2017-11-22

机构报告: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保持强劲

全球知名绩效管理公司尼尔森2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稳步增长至114点,较二季度上升2个点,创2013年四...[详细]
新华网 2017-11-22

我国民宿客栈预计达到20万家

我国民宿客栈总量急剧增加,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目前,预计达到20万家,同比增长超过300%。22日,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发布...[详细]
新华网 2017-11-22

新规为百万商户划红线 能否管住网上“黑心餐”?

百度外卖入驻商户近百万,美团外卖合作商家超200万……随着外卖市场“井喷式”增长,加强监管势在必行。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详细]
新华网 2017-11-22

“硅谷不应当成为我们的天花板”——从云计算展望中国企业创新的更大突破

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设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间,云计算成为互联网时代新的基础设施。[详细]
新华网 2017-11-22

长安汽车获美国加州无人驾驶路测牌照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管理局曾对自动驾驶做出5个等级的分类,其中L0为无自动;L1为驾驶员操作车辆,个别自动驾驶装置有时发挥作用;L2由...[详细]
新华网 2017-11-22

一带一路“爱·保护”公益首场活动进北大 呼吁爱护野生动物

来自国内外的野生动物保护人士在此间呼吁公众爱护大自然与野生动物,并围绕如何让新兴科技助力野生动物保护展开讨论。非洲是野生动物多样性...[详细]
新华网 2017-11-22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