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风骨先生—“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烈士夫人李佩访谈录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17-01-12 21:03:01

96岁高龄的李佩先生在家中接受记者专访

96岁高龄的李佩先生在家中接受记者专访

郭永怀是我国 “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一位烈士。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实验基地乘坐夜航回北京报告一组重要数据,在离北京上空400米的高空,飞机发生事故,腾起一团火球。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完好无损。

2013年12月5日是郭永怀牺牲45周年的日子。在寻访他的亲属时,记者得知他的夫人李佩,今年已96岁高龄,这位近百岁的老人,一生同样写满传奇:她曾代表中国女性在国际上发出了第一个声音;她是中国的“应用语言之母”;80多岁时,还站在讲台上为中国科学院的博士讲授英语;90多岁时,张罗起 “中关村专家论坛”,并亲自主持,凭她的威望,请来厉以宁讲国家经济发展,请来何祚庥、黄祖洽讲国家科技发展……前阵子,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的程郁缀教授,在论坛上讲的中国古代文学,应听众需要,整理成册付梓出版,扉页上赫然一行字,“献给李佩先生和她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论坛”。“先生”,是身边人对她的称谓。

2003年、2007年、2013年,她分三次,将全部积蓄和郭老遗物赠予了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和中国科技大学。

100

郭永怀与李佩的结婚照。

随着有关李佩先生的资料慢慢在记者的案头垒砌,一幅着满迷人色彩的画卷徐徐展开。这是一位与祖国共同成长,历尽波折而展现非凡人格魅力的伟大女性。二月早春的一天,记者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走进李佩先生的居所,聆听她与郭老举案齐眉的情义和她高山仰止的人生。

 “特级楼”里的老先生

李佩先生住在北京市中关村科源社区,这里头,一些建成年代不一、高矮不齐的楼房挤在一起。小区最南头的13、14、15号楼是三层小楼,也是中关村最早的建筑之一,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人们叫它们“特级楼”,意思是给特殊科技人才住的小楼。钱学森、钱三强、竺可桢等著名科学家都曾居住于此。

自1956年10月,随郭永怀回国,李佩先生一直住在这里,家具摆设还是以前的老样子,这是她与老郭的家,无论什么时候她都舍不得离开。年近百岁的李佩先生,耳聪目明,气骨苍然。

新中国诞生前夕,郭永怀在康奈尔大学参加了中国留学生进步组织——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大家谈论最多的,还是远在大洋彼岸的学子通过什么途径,把学到的科学知识献给祖国,但由于他们在学术上的突出成就已引起美国方面注意,美国不会轻易放任他们回到中国。他们就一直在焦灼中等待着。

1955年8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美国政府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禁令一取消,老郭就坐不住了,整天和我盘算着回国的事。老郭那时已经是康奈尔大学的教授,许多朋友都劝他,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很不错了,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挂记着那个贫穷的家园呢?老郭说,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李佩先生回忆道。

钱学森也在1955年回到祖国。1956年2月、6月,钱学森两次给郭永怀飞鸿传书,盼他回国的急切之情跃然笔端:“快来,快来!……这里才是真正科学工作的乐园!”“请你到中国科学院的力学研究所来工作,我们已经为你在所里准备好了办公室,你的住房也准备好了,离我们也很近,算是近邻。”

在钱学森等人的召唤下,响应祖国建设需要,1956年10月,郭永怀拒绝了康奈尔大学的百般挽留,放弃优厚条件,乘船回到祖国。

郭永怀一回国,就和钱学森、钱伟长投身于刚组建的力学研究所的科技领导工作。1956年年底,郭永怀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随后,我国将研制发射地球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郭永怀负责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

为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1963年中央开始在青海进行试验,郭永怀经常在北京和青海奔波,频繁的高原反应,使50多岁的他显得格外苍老。

“1964年10月的一天,老郭和同事一起吃饭,平时他们很少聚会,但那天他们都非常高兴,事后,我才知道他们是庆祝原子弹爆炸成功”。李佩先生回忆道。

“老郭从没跟我说过他干什么,我也不问。他经常出差,每次要出差的时候,就自个儿拿一个小的手提箱,装一点衣服搁在里头,单位给他们几个配了个车,那时我一看到车停楼下,就知道老郭又要走了。”

[责任编辑:杨凡、杨本敬]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新春走基层百姓故事:有了这些钱过个“富裕”年

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记者再次出发,奔走于津沽大地,深入一线,深入基层,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讲述天津故事,见证天津发展,记录群众感受。[详细]
北方网 2017-01-13

中国航天科工启动“行云工程”技术验证

(记者 张素)记者12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获悉,随着“行云试验一号”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行云工程”技术验证工作全面启动,计划在2...[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01-13

国家政策社会意识推动性别平等 专家评出年度热点

2016年度性别平等十大新闻事件评选结果12日在京揭晓。本次活动评委、中国妇女报社总编辑孙钱斌介绍,作为一个品牌活动,性别平等十大新闻事...[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01-13

世界首条特高压过江管廊工程长江底“穿针引线”

(记者 钟升)苏州常熟海事局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特高压苏通GIL(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线路)管廊勘察工程的监管维护工作和前期施工进展进行说明...[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01-13

湖南省政协“亮剑”精准扶贫 打捞最基层民意

(记者 唐小晴)“2016年,湖南省政协组织了7个调研组,就生态补偿、社会兜底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等扶贫课题,深入贫困地区实地调研...[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01-13

济南成为我国2016年最拥堵城市 北京排第三

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阿里云、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近日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主...[详细]
新华社 2017-01-13

外交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称,近日,尼日利亚政府就台湾地区驻尼机构存在的违背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作出政治决断并采取一系列果...[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01-13

商务部:不认同美对我入世履行承诺的表态

针对美贸易代表办公室近日对中国入世以来未能履行承诺的表态,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12日表示,中方对此不能认同,希望双方共同努力,为双...[详细]
新华社 2017-01-13

外交部:中美应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今日指出,我们一直主张中美构建基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01-13

湖北加快构建长江黄金水道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梁婷 高斌)湖北将加快构建长江黄金水道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构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何光中认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详细]
中国新闻网 2017-01-13

【直击东北经济】工业领跑齐头并进 长春打造幸福城市

东北振兴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带一路”北线发展的重要依托。[详细]
中国日报网 2017-01-13

【直击东北经济】圈点沈阳——新一轮振兴悄然开启

“一朝发源地,两代帝王宫”这是辽宁省会沈阳的历史标志,如今,沈阳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新一轮振兴悄然开启。[详细]
央广网 2017-01-13

你的健康“获得感”将这样提升!——三大亮点护航“十三五”中国医改前路

人均预期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今后5年,这些医药卫生新亮点将为“健康中国”建...[详细]
新华社 2017-01-13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