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植物工厂有了智慧大脑——《人民日报》关注山东青岛发展智慧设施农业蕴含的巨大生产力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2024-04-03 08:30:04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3日讯 今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第7版以《植物工厂有了智慧大脑》为题,在“大数据观察·关注设施农业”系列报道中,剖析山东青岛发展智慧设施农业蕴含的巨大生产力。

以下为文章全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当前,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食物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发展设施农业对保障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已出台首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更好“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
  制图:蔡华伟

我国现代设施农业有哪些新技术、新趋势?设施农业如何将现代科技装备、生物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拓展农业生产外延边界?即日起“大数据观察”栏目推出“关注设施农业”系列报道,剖析设施农业蕴含的巨大生产力。

——编  者 

近日,山东青岛气温还不高,可当记者来到凯盛浩丰(莱西)智慧农业产业园智慧玻璃温室时,竟产生了一种在夏季的错觉——

推开门,一股暖意袭来;放眼望去,种植槽上,番茄藤蔓沿着牵引绳向上攀爬,结出一串串果实,有的红艳欲滴,有的黄如琥珀;肉嘟嘟的熊蜂时而挥动翅膀,时而懒洋洋地趴在番茄花上;新农人们乘着自动化采摘车,手持剪刀,“咔嚓咔嚓”,说笑间,摘满了一筐筐果实……

“在这里上班,一年四季,都是好时光。”产业园技术主管常士奇笑道,“我们这里一株番茄的采摘期可以从当年11月延续到来年7月,比传统种植方式延长5至6个月,亩产量已达到传统种植大棚的6到8倍,即使在冬天也能收获,告别了过去靠天吃饭的日子。”


产量高,品质怎么样?记者拿起一颗番茄,细细品尝,汁水浓郁,甜中泛着淡淡的酸。“口感好,是因为番茄打小长在这‘五星级’待遇的智慧玻璃温室里。”常士奇指指屋顶,“从温室设计上来看,处处可见技术赋能。就拿屋顶的玻璃来说,它采用超白减反无影玻璃作为覆盖材料,透光好,阳光散射进来时,可以均匀地分布到植株上,保证每一束射入的光线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正说着,温室顶部传出“嗡嗡”声响,抬头一瞧,是环控幕布正在缓缓关闭。

“你看,温室内气温降低到一定值时,幕布就会铺展开,供热管道同步开启,给土壤加温。”常士奇说,“之所以说是‘五星级’待遇,还因为这座温室会‘思考’,冷了自主加温,‘渴’了自动灌溉,闷了自行通风,让番茄时刻处于舒适的生长环境中。”

温室如此智能,它的“智慧大脑”究竟是怎样工作的?记者跟随常士奇来到环境中心控制室,只见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实现浇水、施肥、调温。

智慧农业产业园示意图。
  凯盛浩丰供图

原来,每一座温室内都配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设备、天然气燃烧锅炉供暖设备、二氧化碳供应设备等,布设着246个传感器、234个控制器,它们监测着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一系列与植株生长相关的参数,实时传回环境中心控制室。

收集数据,是为了种出更好的菜。凯盛浩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自主开发了“农业大脑”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系统中,经过分析得出最优解,并下达灌溉、调温等指令,让番茄时刻都能生长在“舒适区”。

“以前,看天吃饭,番茄长出来什么样,咱们就吃什么样的。现在,可以通过‘云’种菜自主调控温、光、水、气、肥等,‘定制’番茄的酸甜度,保障果实品质、口感相对稳定。”常士奇说。

既要高产高效,还要走绿色环保的路子。拐进自动化水肥车间,记者看到几座大型原水罐整齐排开。

“‘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精准控制高效利用肥水,根系吸收后的余液自动进入回收装置,流转回水肥车间。”常士奇解释道,经过杀菌处理后,他们将这部分水储存在回液再利用罐中,可再次循环使用。如今,用水量仅为传统灌溉方式的5%左右。

绿色环保,不光体现在一个“水”字上——

种植无需土壤、不洒农药,取而代之的是有机生态型基质,地面采用地布覆盖,不破坏原有土层;工业余热用于温室能源供应系统,可降低5%—10%的天然气消耗量;供热产生废气二氧化碳再利用,满足低温季节作物对二氧化碳的需求,使整个农业园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0%;采用熊蜂授粉技术,生物环保……

得益于“植物工厂”的建设,周边农民在家门口圆了“上班梦”。“菜农变身‘新农人’,每天在温室里种植、采摘,月薪最高能到7000多元。”常士奇说,截至目前,产业园已带动300余户农户从事智慧农业生产。

如今,凯盛浩丰在莱西智慧农业产业园基础上,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建成并运营3000余亩智慧玻璃温室。“推广的不只是技术,还有标准化种植体系。”凯盛浩丰董事长马铁民介绍,公司形成了覆盖番茄育苗、定植、采收、拉秧、清园等流程的技术标准体系,有效提高了种植水平,缩短了达产周期,温室整体运营水平正在不断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郭允娜 王全 梁延菊 张晓博]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3支国家医疗队赴甘肃开展巡回医疗

本报讯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2024年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工作的部署要求,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分...[详细]
健康报 2024-10-14

多元呵护老年人心理健康

□纪春艳由于老年期生理和心理、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的变化,老年人适应力减退,更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与慢性病...[详细]
健康报 2024-10-14

推动职业医学院校信息化发展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王舒颜来卫东近年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丰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策略,有效提...[详细]
健康报 2024-10-14

创新协商方式,共谋推动发展

大众日报记者董方舟10月9日至12日,省政协开展2024年“政协工作齐鲁行”采访报道活动,在菏泽市、济宁市围绕市县政协工作及“五大平台”建...[详细]
光明网山东频道 2024-10-14

宁阳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本报记者董若义通讯员李健秦冰泰安报道今年以来,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把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开展城...[详细]
中国环境报 2024-10-14

保障补偿款发放到位

本报讯日前,山东省滕州市纪检监察干部来到滨湖镇某村,开展监督检查“回头看”,了解煤矿塌陷补偿款发放情况。”此前,滕州市纪委监委在核...[详细]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4-10-14

激励“跌倒”干部卸下包袱再出发

本报讯“受到处分后思想压力很大,多亏组织及时给我关心鼓励,让我打开心结,重新调整状态投身工作。”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山东省东营市垦...[详细]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4-10-14

“三个强化”提升青年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临沂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课程为本、团队托举、赛事锤炼”的理念,不断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10-14

“静悄悄” 的资助更暖心

新学期刚开学,山东省龙口市教体局教育装备与技术研究中心收到了学生小杨的家长送来的一面写有“丹心育桃李,松烟绘人生”的锦旗。一件“小...[详细]
中国教育报 2024-10-14

【光明论坛】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新时代,走好助...[详细]
光明日报 2024-10-14

“我们中国人也有一个飞艇梦”

有一群中国航空人不仅造飞机,还专门研究气球和飞艇——一种不同于飞机的特种航空器,它有着既浪漫又颇具科幻色彩的专业名称,叫作浮空器。...[详细]
经济参考报 2024-10-14

各地少先队开展“红领巾爱祖国”主题活动庆祝建队75周年

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5周年纪念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组织开展“红领巾爱祖国”主题活动,带领各地少先队员在主题队课、入队...[详细]
工人日报 2024-10-14

青春在服务基层中绽放光彩

今年暑期,北京90余所高校的1.5万余支团队奔赴祖国各地,投身于支教、调研、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在线下科普讲座中,...[详细]
中国青年报 2024-10-14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