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线下参观人数突破22.5万人次,第九届丝博会圆满落幕

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李静怡

2025-05-25 17:59:05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5日讯 5月21日至25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成功举办,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届丝博会上,尼泊尔联邦院副主席比玛拉·吉米雷、土耳其交通部部长阿卜杜勒卡迪尔·乌拉洛格鲁、阿联酋阿布扎比酋长国亲王谢赫·穆罕默德·纳哈扬,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秘书长孙炜东,主宾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主宾省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永礼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意大利、马来西亚、阿塞拜疆、卡塔尔、柬埔寨、阿尔及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位国外嘉宾组团参会。29个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协会,以及国内29个省区市组团参会。共同表达了借助丝博会这一开放平台,大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强烈愿望。各方愿在深化互联互通上,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全面联通,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筑牢根基;在深化沟通协作方面,积极推动规则标准互认,打造更公平、透明、便利的营商环境;在深化经济合作层面,不断推进发展战略精准对接,达成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在深化人文交流领域,持续促进共建国家人民相亲相爱,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深厚人文内涵。

聚焦高质量发展,打造合作新引擎

本届丝博会严格落实国家节俭务实高效的办展要求,聚焦大会主题,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精心组织举办8项重点活动,推动合作质效持续提升。

中欧班列(西安)全球合作伙伴对接洽谈活动,以“共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打造国家向西开放重要基地”为主题,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部分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国际协会成员以及国内外知名国际贸易物流企业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计。

会上发布的《建设中欧班列(西安)经济圈战略构想》,为中欧班列(西安)经济圈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国际协会与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签署《集结中心建设合作协议》,标志着各方在共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中国—中亚丝路电商活动,作为商务部“丝路电商惠全球”重点活动,充分挖掘中国—中亚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的巨大潜力,进一步促进与中亚国家在电商领域的深度合作交流,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商大市场,推动形成“丝路电商”合作共赢的新格局,为区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活力。

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以“丝路低空启航·共绘新篇章”为主题,首次发布陕西省低空应用场景试点清单和低空政务应用需求,并举办项目路演、产业推介会和重点项目签约,有力推动了一批低空经济项目快速落地,为政府、企业、机构搭建合作共赢桥梁,构建低空经济创新生态圈。

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暨教育合作交流活动,吸引了32个国家的代表积极参与,签署了涉及教育、科技、艺术、传统医学等多领域的合作协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加勒比区域国别研究中心等6个项目正式揭牌。这一系列成果不仅促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搭建了重要平台。

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活动,以“丝路金融·合作共赢”为主题,为企业量身定制“从本土到海外”的金融发展路径,助力企业扬帆出海,拓展国际市场。吸引了日本、阿联酋、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海外金融机构以及百余家企业代表参加,为跨境金融合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展会新活力

本届丝博会继续秉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运营”理念,公开招标确定综合服务商,以市场化方式招展组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链主企业作用,加大上下游企业、专业观众等邀请力度,围绕国际、省际交流合作、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消费促进等领域,设置丝路优品展、省际合作展、科技创新展、低空经济展、交通物流展、文旅消费展6大展区,总展示面积7.2万平方米,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了广阔的展示与交流空间。

丝路优品展区全面展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中亚五国的资源优势、特色产业、特色商品及地理标志产品等,共吸引来自全球五大洲俄罗斯、日本、韩国、意大利等46个国家地区的158家境外展商参展,参展商数量同比增长116%,其中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带来新品首秀,充分展现了国际市场的活力与潜力。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与老挝贸工部、工商总会共同组织15家企业首次参会,借助丝博会平台,助力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开拓中国市场,为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省际合作展区围绕各省区市整体形象、投资环境、合作领域等进行全方位展示。新疆、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内蒙古等21个省区市组织600余家企业参展,参展商数量同比增长50%以上,丝博会在深化区域协作、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凸显,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科技创新展区以“科技赋能·秦创未来”为主题,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目标,突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展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发展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发展成就。汇集了国家能源集团、三峡集团、国家管网、中煤科工、长安先导等256家企业参展,展品涵盖新材料、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等前沿领域,彰显了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低空经济展区以“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为主线,覆盖低空制造、飞行服务、应用场景、安全管控等全产业链环节。210家企业带来了300多个品类、一百多架真机参展,集中展示全国,特别是陕西低空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为将陕西打造成为国际化的低空经济交流合作高地贡献力量。

交通物流展区邀请中国能建、上港集团、中国中煤等40多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铁路、公路、航空、中欧班列多式联运,海港、陆港、空港、河港、集装箱多式联运及班列沿线重点企业的前沿技术与最新成果,助力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推动“通道+贸易+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文旅消费展区吸引了北京、广东及陕西等地共70余家单位参展,全面呈现文旅产业的多元魅力与创新活力。依托文旅主题、文娱演艺、非遗国潮、赛事四大板块,着力打造“展销一体”的对接平台,推动全链条、全要素整合,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为进一步做强国内大循环、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在商务部的精心指导下,本次丝博会专设了“外贸优品中华行”展区,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搭建内销平台。“陕品好物·陕西臻品”展区集中展示我省消费品工业“三品”建设成果和高质量发展亮点成就,进一步提升了陕西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截至5月25日凌晨,本届丝博会线下参观人数突破22.5万人次,“在线丝博会”网站点击量超过810万人次,线上丝博会注册展商2711家、展品4672种、专业观众2.9万人,在线商务匹配推荐展商151万次。展商数量、展品种类、展品质量、专业观众、商务匹配均再创新高。

深化区域合作,谱写共赢新篇章

本届丝博会在广泛开展国际交流的同时,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取得了众多成果。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活动,以“地标赋能共建·品牌闪耀丝路”为主题,首创“海陆双线”叙事架构,带来独特观展体验。来自俄罗斯、格鲁吉亚、摩尔多瓦、阿塞拜疆等1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广东、四川、青海等13个省区市参展,带来210余项地理标志精品。陕西会同江苏、新疆、广西等12个省区市知识产权部门签订《陆海同行地理标志协作体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我国地理标志产品走向世界,做好丝路名优品牌文章。

高品质认证服务暨陕西精品推介活动,以“认证赋能品牌·品牌联通世界”为主题,广东、陕西省市场监管部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认证促进中心陕西分中心,通过“湾区认证”助力陕西优质特色产品走进高端市场。江苏、福建、广东、四川、新疆及陕西省市场监管部门签署《加强东西部质量认证合作框架协议》,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障。

苏陕东西部企业家创新发展对接交流活动,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成果,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文旅新业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为苏陕两地的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丝博会期间,兄弟省市共举办4场经贸文化活动。主宾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了“投资新疆”招商引资推介暨产业合作对接活动,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和自贸试验区进行招商推介,深挖合作潜力,推动两省区发展共赢。会期还举办了“甘肃优势产业招商推介”专题活动、“辽货进陕”对接洽谈活动和阿里地区文旅宣传暨招商引资推介活动,进一步密切省际间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筑牢安全底线,提升服务新高度

本届丝博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要务,围绕意识形态、知识产权保护、食品安全、会场展馆、道路交通、城市管理、消防救援等多个关键领域,建立专项保障体系。统筹落实属地保障各项任务,从公安、武警、应急、信访、消防等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切实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安排60辆公交车做好地铁站到场馆的摆渡服务工作,夯实水、电、气和应急通信等要素保障责任,大力整治外围环境,确保了本届丝博会顺利举办。

同时,为促进餐饮消费,提供会期餐饮保障,举办中华美食荟·知味陕西·陕菜美食系列活动,以主题宴席、地方特色美食、国际美食为载体,让各方来客充分体验陕西风味美食,解码丝路蕴藏百味。为满足境内外人员参展参会需求,陕西出入境边防总站、省税务局和东方航空公司等单位,推出旅客出入境便利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航班出行专有服务等多项贴心措施,着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本届丝博会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6家中央媒体,60余家省内各级各类媒体,4家港澳媒体,13家网络媒体以及上海、福建、湖南等20个兄弟省区市60余家媒体参会报道。匈牙利等中东欧13国外媒记者参会报道,中外媒体记者总数超900人。中央和地方各级媒体持续推出各具特色的系列报道,相关报道量达到8000余篇(条),全网总传播量超3.4亿,充分展现丝博会盛况和品牌影响力。

闪电新闻记者 李静怡  报道

[责任编辑:李静怡 逯兴举 李娜 张晓博]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