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闪电新闻
2025-02-26 16:32:02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26日讯 春天到了,天暖就要脱秋裤?先等等,先学会科学地“春捂秋冻”,一起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吧!
“春捂秋冻”是一句民间谚语,它凝结着人们对生命对健康的认知和养生智慧,而《黄帝内经》也提出:应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调摄身心活动。“春捂秋冻”是通过春季适度保暖、秋季适当耐寒的方式,帮助人体适应季节变化,增强抗病能力,本质是引导身体在冷暖交替中建立平衡防御机制。
传统养生春季有“捂下不捂上”的说法,就是重点需要防护人体下半身,像腹部、肚脐、腰部、膝盖、足踝部(三阴交这个位置)等,但其实头颈部也是非常需要防护的部位,头部和颈项部的风池、风府、大椎穴都是风邪容易入侵的部位。
老人、儿童、体质偏弱者、慢性病患者(如哮喘、关节炎)应特别注意气温变化,注意保暖,谨慎受寒。不过春捂秋冻也需要有个动态调整:冬春冷暖交替,当昼夜温差处在8℃以上时需要“捂”;当气温连续几天都保持在15℃以上时,就不需要再进行“春捂”了。
闪电新闻记者 史欣亮 冯君裕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