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2日讯 12月12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举行,省商务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自贸试验区推广制度创新成果,推动改革开放红利共享情况。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当前,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已迈入2.0时代,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也是全省“首创性”高地,涌现了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责,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次公布的制度创新成果中,青岛片区的企业特色经营项目自主标识和济南片区的经营主体公益清算强制退出新机制两项成果,分别聚焦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和退出两个重点环节,提出的制度创新举措。
企业特色经营项目自主标识改革,在营业执照登记的经营范围基础上,企业可以自主登录、自主选择、自主标识、自主公示特色经营项目。青岛片区立足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需求,在2300余条规范化经营范围目录框架下,全面开放二级目录。聚焦本地特色产品、重点产业链及高质量招商引资过程中发现的新产业、新行业表述,共梳理出4.3万余条自主公示事项供企业在线勾选需展示的经营项目,也可以根据主要经营内容,自主调整经营项目的公示顺序,是否展示、如何展示、展示多少、展示什么全部交由企业自行选择、自我画像,无需再提交登记机关重新换发营业执照,满足企业经营发展多样化需求。下一步,山东将在全省推广经营范围自主公示改革,并建立特色经营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和绿色低碳经营主体监测分析体系,为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新质生产力“跃迁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经营主体公益清算强制退出新机制,破解了企业吊销后不注销难题。为既不经营又不主动注销的经营主体畅通了退出渠道。首先,对吊销不注销的经营主体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民法典》第七十条及《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公益清算申请。其次,由法院指定管理人组成公益清算组,进行清算,出具清算裁定文件。最后,由登记机关根据《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依职权对其注销,法人资格彻底灭失,对资不抵债的转入破产程序。下一步,山东将持续优化公益清算强制注销工作流程,扩大试点范围和改革成效。同时探索责令关闭、撤销等更多情形的强制注销,持续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释放更多公共资源,激发经营主体竞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