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奇思录·年终观察|向海而歌!在日照,遇见不一样的“蓝”

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王思淇

2023-12-28 10:40:12

编者按: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闪电新闻《奇思录》专栏策划推出“年终观察”系列文章,以16市为主线,从不同剖面解析齐鲁儿女在开局之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探索,进一步提振信心。

第4期,走进日照,看这座以“阳光海岸”闻名的“活力之城”,如何用好沿海资源禀赋、培育临港产业优势,风起扬帆、逐梦深蓝。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28日讯 18年间27次增资,新加坡金鹰集团在日照累计投资将超过420亿元。

目前,金鹰集团在中国21个城市投资了28家企业,其中亚太森博日照工厂排名第一。

这家外资企业缘何频频落子日照、又为何独独“垂青”这座滨海小城?

 

01 / 释放临港产业潜力,推动港产城融合

日照因港立市、以港兴城,港口资源是城市的重要战略资源和优势。

港口作为交通和物流的关键节点,不仅仅是城市的血脉,更是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引擎。港口形态的演变,如同日照这座城市的心跳,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的变革,让这片土地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2019年,日照提出打造北方能源枢纽;2020年,提出打造黄河流域陆海联动转换枢纽;2021年,日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成为省内唯一的“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

“三大枢纽”搭建起的现代化商贸物流通道、能源保供通道,在整合提升港口经济的规模价值、效率价值的同时,也客观上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再造产业优势,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临港产业是港城发展的有力支撑。山东港口日照港依托“前港后厂”模式,培植形成了以先进钢铁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综合能源为主导的临港特色优势产业,日照临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利税的比重达80%以上。其中,亚太森博、威亚发动机、华能电厂、日照钢铁、山东钢铁等一批投资规模过百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地生根,充分发挥了港口对临港产业、资金、信息等要素的集聚吸引作用,以临港工业、现代物流、大宗商品交易等为骨干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今年8月,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文化用纸生产线正式投产,高档文化用纸项目开机试生产是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由“浆”向“纸”延链、补链、强链的重要标志,也是山东省利用外资、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9月,日钢集团“新旧动能转换暨数智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启动,该项目建成后,日钢集团将实现装备全部大型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日照多措并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让主导产业向新、向绿发展,向“大”而“轻”转变。

港口经济的崛起不仅仅带动了临港产业的兴起,也往往能够催生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如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港口能够实现更高效、智能的运营管理,提升货物追踪、信息共享等服务水平,这种信息化的运作不仅满足了临港产业对于快速、精准物流的需求,同时也吸引了港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如港口经济的繁荣加速了商贸企业的聚集,形成了涵盖国际贸易、物流仓储、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商贸体系,为城市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推动了商业服务业的不断升级。

港口、产业、城市相互“磨合”、相得益彰,推动这座港口城市向着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奋力迈进。

 

02 / 不同“色度”,彰显独特蓝色优势

近3年,日照全市海洋经济年均增长9.2%。作为山东四大“仙境海岸”之一,日照的海洋之蓝,也有自己的独特“色度”。

一是“良种之蓝”。水产苗种被誉为现代渔业的“芯片”。近年来,日照加快实施“蓝色良种”工程,聚力建设北方海洋水产苗种繁育中心。多年来,中国对虾“黄海3号”、脊尾白虾“黄育1号”、中国对虾“黄海4号”等新品种,均凭借高成活率、环境适应强、高抗病的特性成为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其中的中国对虾苗种,已占据全国30%市场份额。

二是“深海之蓝”。抢抓三文鱼全产业链发展新赛道,经过多年发展,日照市三文鱼养殖已初具规模,苗种、装备、饲料、冷链物流、水产加工等配套产业基本完备。其中国内首座大型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一号”投入使用,填补了世界温暖海域规模化养殖三文鱼的空白,一个千亿级三文鱼产业集群正蓄势起航。除此之外,日照积极培育海洋装备制造新动能,自主研发制造出全国首艘整平挖泥两用船、养殖工船,成功交付全国首台大口径、超低温LNG船用装卸臂等装备,在与青烟威协同配套方面形成较强优势。

三是“舌尖上的蓝”。今年,“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月,2023中国(日照)海洋食品预制菜发展大会举行,依托海洋生物资源富集的先天条件,日照主动挺进新蓝海,向“蓝色粮仓”要食材。日照海产品加工入选了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黄海中心渔港入选首批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培育出美佳、荣信等全国行业龙头,安东贝国际水产城更是全国最大的海产品交易市场之一。其中如美佳集团建有国家级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开发出预制菜、海鲜零食、功能性海洋食品等5大类600多种产品,生食甜虾、海螺等刺身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

在这片蓝色的梦幻画卷中,日照的海洋经济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之中,呈现出了蓝色不同“色度”的绚烂光谱。


03 / 生态立市,打响海洋文旅品牌

文旅产业,也是近年来八方游客感受“有一种生活叫日照”的途径。在文旅市场强势复苏的同时,日照文旅产品供给也更趋多样化,不断探寻“四季可游、全时畅游”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为进一步擦亮“阳光海岸 活力日照”城市形象品牌,让市民游客充分体验冬日暖阳里的休闲时光,日照近期更是陆续推出了“观海上日出”、冰雪休闲游、知行研学旅、婚恋旅行、“住渔家民宿,过渔家新年”等特色旅游产品,充分挖掘本土人文自然资源,满足群众多元消费需求,丰富文旅产品供给。除此之外,如海洋垂钓、体育健身、精品民宿等新业态近年来也在日照勃兴,探索由“网红”到“长红”的文旅发展之路

而日照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吸引外地游客,长期打造的绿色生态“软环境”,是支撑起“蓝天碧海金沙滩”金名片的“硬实力”。

生态立市,一直被列为日照城市发展“四大战略”的首位。或者说,良好的生态条件,是日照文旅发展的最大优势。

塑“美湾”,日照建立各类海洋类保护区11个,在全国率先建立全海域海洋生态红线。“海龙湾”工程将近2公里的港口岸线功能调整为生态岸线,该工程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港口工业岸线“退岸还海”工程。

护“美岸”,日照主动实施入海河口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累计修复形成生态岸线约31千米,修复沙滩约128万平方米,修复植被超过110万平方米,入选2023年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城市。今年以来,龙山湾、松虎湾、太阳湾等一批蓝色海湾整治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浒苔前置打捞成效明显,首次实现浒苔“零漫滩登陆”。

促“和谐”,通过系统施治,海洋生态持续优化,日照如今每年吸引中华凤头燕鸥在内的50余种鸟类迁移、越冬、繁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海龟、白海豚等10余种海洋生物频繁出现在日照海域……

以生态为本,日照通过不断创新推出多样化的文旅产品,将城市形象打造得愈加鲜活。

 

在释放临港产业潜力的过程中,日照积极推动港产城融合,将港口优势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不同“色度”的发展策略,彰显了日照海洋经济丰富且独特的内涵;生态环境和文旅产业的双轮驱动,展现了日照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步伐……这一切,共同勾勒出日照作为一座“蓝色城市”的美好愿景。


闪电新闻记者 王思淇  报道

[责任编辑:王思淇 董光强 佟国强 刘骏]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多巴胺经济”兴起!万事打卡、小攒青年、AI“巷战”等成2023年度关键词

“多巴胺经济”兴起!万事打卡、小攒青年、AI“巷战”等成2023年度关键词

看“致富经”、打卡攒钱……这份年度报告展现年轻人“搞钱”新方式[详细]
闪电新闻 2023-12-27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