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20-02-14 22:04:02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4日讯 病毒无情,山东有爱。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扩散以来,山东已累计派出十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开展医疗救援工作。疫情面前,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如今,奋战抗疫一线的山东医疗队工作进展如何,他们又都经历了哪些惊险时刻?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推出“抗疫一线日记”系列报道,来听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抗疫前线的故事。
作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领队 山大二院门诊部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魏峰涛
2月9日我带领130名医务人员奔赴武汉,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区7楼重症病区。
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付出了十分的努力
2月9日晚上10点多,我们抵达了武汉驻地。稍微安顿后,我和队长马承恩、联络员董红便紧急召开会议,对整体工作进行细致安排。大家意识到武汉形势的严峻,对工作做了初步准备。由于新冠肺炎是传染性疾病,所以转运病人大多是在晚上。10日晚上开始,我们就迎来了首批29名病患。虽然事前先做了心理准备,但首批患者短时间内来的数量多、病症重,医疗队同时上了两组医生、两组护士。医护人员上的比较多,防护物资也消耗比较大。经过一整晚的忙碌,所有的病人都安全顺利地转入病房,整个流程非常平稳,大家很辛苦,也十分努力,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11日晚上,也是很不容易的一晚上,接收了18名病患,医护人员非常疲劳。下班后,我见了这班医护人员,很多人员的手腕腿脚处,都有很深的压痕。面部由于长时间戴口罩和护目镜,产生了压疮和水泡。甚至有医护人员担心上厕所就刻意少喝水,但是由于大量出汗,即使下班后大量补充水分,也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尿量,长时间如此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些医护人员,大多都是20岁出头,这个年龄能干这样的事,实属不易。值得欣慰的是,尽管气候湿冷,困难重重,但整个团队的精神面貌非常好,尤其是在上班过程中全力奋战。
队长马承恩为整个团队树起一面精神大旗
我特别感谢队长马承恩,马主任58岁了,身体也不好,整体身体状态远不如年轻人,但他兢兢业业,事无巨细,生怕哪个地方有疏漏,交代这个交代那个,叮嘱这个人叮嘱那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思考会遇到什么问题。他确实值得每个人学习,他在整个团队树立起一面精神大旗,每个人看到这面大旗都会备受鼓舞,他是整个团队的楷模。
护理部副主任董红担任医疗队联络员,她在医护人员防护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在工作中严格要求,也很关心护士们的生活,与当地医院、政府机关做了很多沟通,当地也最大可能给医疗队提供了很多帮助。协调性的工作非常耗费精力,我们这儿交通不便,沟通主要靠电话,董红工作做的非常细致周到。10日董红负责设备接收、人员安排等工作,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11日凌晨2点多才回到宾馆。
团队的忘我精神是任何物质都无法衡量的
我们现在已经非常安全的运转了两整天,一次接收了这么多病患,进行两次大的抢救,包括气管切开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整个团队表现优秀,配合非常默契,工作精神状态非常好,治疗质量很好,说明团队做到了有能力接收和救治病人,护理工作有效。这也是最让我欣慰的事情。
每一个人都是忘我的工作,没有人去计较个人的安危和得失,都在全心全意地想着怎么把病人安顿好,怎么把病人治疗的最恰当,怎么能够护理更周到、更细致。医务工作者这种精神,是其它任何物质没法衡量的。真心的感谢这个团队。保证每位队员的平安是我的重要职责
保证每位队员的平安是我的重要职责
按常规来说,所有队员都必须经过非常严格的实操培训和演练,但我们时间非常有限,队员们没有进行严格的实际操作演练,就要面临防控实战,这是最让我担心的。
为以防万一,每个人穿戴防护服的整个过程,我都逐人检查,严密防护,全程盯着每个人穿戴,穿好后,再经过严密的检查,确保无误才允许进入病房。整体来讲,无论穿防护服进病房,还是出病房脱防护服换领物品,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防控物资的确紧张,医护人员在最严峻的形式下,用上垃圾袋、胶带,没有任何人有怨言。很多护士脚上套的垃圾袋,都是我给他们绑的,垃圾袋外再缠上胶带绑两道,反复确认没有问题,才让他们进入病房。目前我们病区有12个病重、3个病危患者,其中两个是气管切开的,接下来整体工作量不小。而防护是一个最大的关口,我要求大家,每个班次的上班人员都要反复强调安全操作的问题,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致命危险,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作为领队,我很重要的职责就是保证每一位队员的平安。
闪电新闻记者 苏发东 白少光 通讯员 张瑞雪 王厚江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